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鞞鼓鼋鼍振

"鞞鼓鼋鼍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3 04:24:57


简介: “鞞鼓鼋鼍振”出自唐代徐知仁的《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ǐng gǔ yuán tuó zhè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内容:
圣德膺三统,皇恩被八埏。
大明均照物,小丑未宁边。
国相台衡重,元戎庙略宣。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问罪阴山下,安人属国前。
度关行照月,乘障坐消烟。
北阙纡宸藻,南桥列祖筵。
耀威当夏日,杀气指秋天。
鞞鼓鼋鼍振,旌旗鸟兽悬。
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徐知仁
诗人介绍: 营州柳城人。历官殿中侍御史、侍御史。玄宗开元中,官衢州刺史。十二年,官华州刺史。后官至户部侍郎。
翻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圣德膺三统,皇恩被八埏。
圣明的德化传承至三代,皇恩覆盖八方土地。
大明均照物,小丑未宁边。
伟大的明君照亮万物,但小丑依旧未能平定边疆。
国相台衡重,元戎庙略宣。
国家的宰相严守公正和权衡之责,边疆的将士怀有统一世界的雄心。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紫泥是指官方信件,表达皇帝的命令,黄石则是指选拔贤人的地方。
问罪阴山下,安人属国前。
对于犯罪者,只需要问候他们在阴山下的安详,而对于效忠国家的人,我们应该给予荣誉。
度关行照月,乘障坐消烟。
穿越关口,奔走在明亮的月光之下,驾驭难关,抚的烟消云散。
北阙纡宸藻,南桥列祖筵。
在北方的宫殿中,享用着帝王的盛宴,在南方的桥上,列祖祭拜。
耀威当夏日,杀气指秋天。
国家的威仪如同夏天的阳光,杀气则如同秋天的凉意。
鞞鼓鼋鼍振,旌旗鸟兽悬。
击鼓声响彻山谷,旌旗高悬,鸟兽回翔。
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古时传承的杰作,在今天才被刻在石碑上。

这首诗词是徐知仁为祝贺张说出使边防而写得。诗中表达了对圣明君主的赞扬,称赞其德化和恩泽延及全国各地。然而,作者也提到国家边疆仍然存在问题,需要有人来解决。他赞扬了国家的宰相和边疆的将士,表达了对他们的信任和鼓励。诗词中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描绘,以及对明君的歌颂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展示了徐知仁对国家的忠诚和爱国情怀。诗词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整体意境丰满而富有张力,展现了作者对国家伟大梦想的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èng dé yīng sān tǒng, huáng ēn bèi bā shān.
圣德膺三统,皇恩被八埏。
dà míng jūn zhào wù, xiǎo chǒu wèi níng biān.
大明均照物,小丑未宁边。
guó xiāng tái héng zhòng, yuán róng miào lüè xuān.
国相台衡重,元戎庙略宣。
zǐ ní fāng shòu mìng, huáng shí nǎi tuī xián.
紫泥方受命,黄石乃推贤。
wèn zuì yīn shān xià, ān rén shǔ guó qián.
问罪阴山下,安人属国前。
dù guān xíng zhào yuè, chéng zhàng zuò xiāo yān.
度关行照月,乘障坐消烟。
běi quē yū chén zǎo, nán qiáo liè zǔ yán.
北阙纡宸藻,南桥列祖筵。
yào wēi dāng xià rì, shā qì zhǐ qiū tiān.
耀威当夏日,杀气指秋天。
bǐng gǔ yuán tuó zhèn, jīng qí niǎo shòu xuán.
鞞鼓鼋鼍振,旌旗鸟兽悬。
yóu lái cí hàn shǒu, jīn jiàn lēi yàn rán.
由来词翰手,今见勒燕然。
韵脚: 拼音:bǐng gǔ yuán tuó zhè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二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鞞〈名〉 刀鞘 请令以鱼皮之鞞为献。--《逸周书·王会》 又如鞞琫(刀鞘上的装饰物);鞞芾(刀鞘和蔽膝) 鞞bǐng 1.刀剑鞘。《逸周书.王会》"请令以鱼皮之鞞……鲛瞲利剑为献。"孔晁注"鞞,刀削。"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断长剑以赴短鞞,割尺璧以纳促匣也。"一说指刀鞘上的装饰物。参见"鞞琫"。 鞞bì 1.古代朝觐或祭祀时遮蔽在衣裳前的一种服饰。 鞞pí 1.同"鼙"。 2.见"鞞蓝风"。 鞞bēi 1.古地名用字『置牛鞞县,故城在今四川省简阳县东部。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 鼓gǔ ⒈一种击打乐器,多为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战~。堂~。腰~。拨浪~。 ⒉曲艺大~书。~儿词。山东大~。 ⒊敲鼓,击鼓一~作气。〈引〉 ①拍,击,弹热烈~掌。~琴取乐。 ②发动,煽动,振作~动。摇唇~舌。进行~励。欢欣~舞。~足信心。 ⒋凸出,涨大你干吗~起嘴?背包装得~ ~的。 ⒌用风箱等扇~风。 ⒍〈古〉夜晚击鼓报更,因此代"更"三~(三更)。五~(五更)。 ⒎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 ②宣传提倡,也指吹嘘、浮夸。 ⒏ ①〈古〉作战擂鼓呐喊,以张声势~噪而进。 ②喧哗,起哄。

:鼋 动物名,亦称绿团鱼”,俗称癞头鼋” 鱼鳖鼋鼍。--《墨子·公输》 又如鼋鼎(烹鼋的鼎);鼋鼍(大鼋与鼍龙);鼋桥(以鼋鼍为桥梁。形容帝王出驾行列之盛大) 鼋鱼,元鱼 鼋yuán 1.大鳖。俗称癞头鼋。 2.通"蛍"。蜥蜴。

:鼍 扬子鳄 (鱼鳖鼋鼍。)《墨子·公输》 如鼍更(鼍的鸣声);鼍鼓(鼍皮制成的鼓);鼍风鱼(传说中的鼍类动物) 鼍(鼉)tuó

:振 搬动,挥动~动。~荡。~幅。~臂。~聋发聩(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 奋起,兴起~奋。~作。~兴。~~有辞。 古同赈”,救济。 古同震”,威震。 振zhèn ⒈挥动,抖动,摇动~笔。~动。~臂一呼。 ⒉起,奋起,兴起~作。~奋。~兴。 ⒊整顿~旅治兵(旅军队)。 ⒋救济~救。~济。~灾。 ⒌ 振zhēn 1.见"振振"。 振zhěn 1.单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