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诉不平声

"诉不平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0:50:38


简介: “诉不平声”出自宋代释绍昙的《偈颂一百零四首》,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sù bù píng shēng,诗句平仄:仄仄平平。
出处: 《偈颂一百零四首》
内容:
乳窦相从几弟兄,忘形骸外又忘情。
炊香好甑和箩饭,鼠粪无端污却羹。
隣僧扣齿,诉不平声
折筹何妨挑剔去壁根不到碍人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释绍昙
诗人介绍: 释绍昙(?~一二九七),字希叟。理宗淳祐九年(一二四九),住庆元府佛陇□□禅寺。景定元年(一二六○),住平江府法华禅寺。五年,住庆元府雪窦资圣禅寺。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住庆元府瑞岩山开善禅寺。元成宗元贞三年卒。有《希叟绍昙禅师语录》一卷、《希叟绍昙禅师广录》七卷,收入《续藏经》。事见《语录》及所附居径《拜呈日本国栗棘庵诸位尊属禅师》。 释绍昙诗,以辑自《语录》《广录》者及其中单编之偈颂编为六卷,辑自他书者附于卷末。
翻译:

《偈颂一百零四首》是宋代释宗学者释绍昙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乳窦相从几弟兄,
忘形骸外又忘情。
炊香好甑和箩饭,
鼠粪无端污却羹。
隣僧扣齿,诉不平声。
折筹何妨挑剔去,
壁根不到碍人行。

诗意:
这首诗词以富有哲理的方式表达了释绍昙对人性的思考。诗中以乳窦(指人体内的肌肉纤维)为喻,表达了人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无论身体还是情感上。然而,诗人认为人们往往只关注外在的形体,而忽视了内在的情感和精神。他通过描述炊香的甑和箩饭被鼠粪污染的情景,象征了纯洁的事物被世俗的污垢所玷污。诗人还提到了隔壁的僧人抱怨的声音,表示人们常常抱怨不满,但却很少采取实际行动去解决问题。最后,诗人以「挑剔」的态度,呼吁人们摒弃烦琐之物,专注于行为的本质和意义。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碎事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性的思索。诗中使用了富有想象力的意象,如乳窦、炊香和鼠粪,使诗词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同时,诗人以隔壁僧人的抱怨声和自己的"挑剔"态度,揭示了人们常常只停留在抱怨和批评中,而缺乏实际行动的问题。这首诗词呼吁读者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态度,摒弃烦琐之物,专注于内心的纯净和行为的本质,以达到心灵的宁静与满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日常琐事的描绘,表达了对人性的思考和对内心纯净的追求。它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引发读者对自身行为和态度的反思,传达了一种超越物质和表面的思想境界。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rǔ dòu xiāng cóng jǐ dì xiōng, wàng xíng hái wài yòu wàng qíng.
乳窦相从几弟兄,忘形骸外又忘情。
chuī xiāng hǎo zèng hé luó fàn, shǔ fèn wú duān wū què gēng.
炊香好甑和箩饭,鼠粪无端污却羹。
lín sēng kòu chǐ, sù bù píng shēng.
隣僧扣齿,诉不平声。
zhé chóu hé fáng tiāo tī qù bì gēn bú dào ài rén xíng.
折筹何妨挑剔去壁根不到碍人行。
韵脚: 拼音:sù bù píng shēng
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诉 (形声。本义告状;控告) 同本义 诉,告也。--《说文》 负孝公之周愬天子。--《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 必东愬于齐。--《战国策·齐策》 即连楮为巨幅,广二丈,大书一屈”字,以两竿夹揭之,走诉行御史台。--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又如起诉;上诉;公诉;诉呈(诉状);诉权(起诉和诉原的权利);诉辩(申诉并辩白);诉牒(诉状);诉告(上诉;告状) 告诉,说给人听 正遇延平二人,诉说前事。--《三国演义》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吾与并 诉(愬)sù ⒈叙说叙~。~苦。详细~说。 ⒉控告~讼。上~。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平〈形〉 (指事。小篆字形, 从于, 从八。于”是气受阻碍而能越过的意思, 八”是分的意思, 气越过而能分散, 语气自然平和舒顺。本义 语气平和舒顺) 同本义 平,语平舒也。--《说文》 终和且平。--《诗·小雅·伐木》 神气乃平。--《素问·调经论》 又如平典(和平典雅);平度(平和的法度);平气(平和之气);平远(谓性情平和,胸襟远大);平愉(平和愉悦);平睦(犹平和) 平坦,没有高低凹凸 土治曰平,水治曰清。--《诗·小雅·黍苗》传 平,正也。--《广韵》 地爱其平。--《淮南子·本经》。注 平píng ⒈不倾斜,无凹凸,无高低起伏~坦。~原。~面。水~如镜。 ⒉均等,公正~均。公~。~等。~分秋色。 ⒊普通,经常~淡。~凡。 ⒋安定,宁静~安。~静。太~。心~气和。 ⒌使平削~。铲~。~乱。~整土地。 ⒍〈古〉通"评"。评议。 ⒎ ⒏ ⒐ ⒑ ⒒ ①不相隶属,地位相等~行单位。 ②数学名词。两个~面、或一个~面上的两条直线、或一条直线与一个~面,永不相交~行四边形。 平pián 1.辨治。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