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菽粟才供且自强

"菽粟才供且自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2:58:59


简介: “菽粟才供且自强”出自宋代苏辙的《简学中诸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ū sù cái gōng qiě zì qiáng,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简学中诸生》
内容:
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
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羽龠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简学中诸生》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泮水秋生藻荇凉,
莫窗灯火乱萤光。
图书粗足惟须读,
菽粟才供且自强。

羽龠暗催新节物,
弦歌不废近诗章。
腐儒最喜南迁后,
仍见西雍白鹭行。

中文译文:
泮水中的藻荇在凉爽的秋天生长,
窗外的灯火不要乱闪烁的萤火虫光。
厚重的图书必须要阅读,
贫瘠的土地只有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变得富饶。

翎箹(羽毛和竹制的乐器)暗暗地催促着新的季节和物产的到来,
琴弦和歌声并不会被近代的诗章所废弃。
腐朽的儒者们最喜欢南迁之后的环境,
仍然可以看到西雍地区的白鹭鸟在飞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不同主题的描绘,展现了苏辙对教育、文化和社会状况的思考和观察。

首先,诗人描述了泮水秋天的景色。泮水是一片古老的水域,藻荇在秋天茂盛生长,给人一种凉爽的感觉。然而,诗人警示人们不要被窗外闪烁的灯火所迷惑,而要专注于精神世界的提升。这里的灯火和萤火虫光可以象征着外在的诱惑和浮华,而窗内的图书则代表知识和智慧,需要被阅读和领悟。

其次,诗人提到了菽粟,这是一种常见的粮食作物。他指出,只有通过个人的努力,才能从贫瘠的土地中获得丰收,这也暗示了人们在求知和修养方面需要自我奋斗。

接着,诗人通过羽龠和弦歌两个意象,表达了文化和艺术的重要性。羽龠代表音乐艺术,暗示着新的季节和物产的到来,意味着文化的繁荣。弦歌则代表文学艺术,表明诗歌在近代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不应被轻视或废弃。

最后,诗人提到了腐儒和南迁。腐儒指的是守旧的儒者们,他们喜欢南迁之后的环境,暗示他们偏爱南方的文化氛围。然而,诗人指出,即使在南方,他们仍然可以看到西雍地区的白鹭鸟在飞行。这里的白鹭鸟可以象征着高尚的品质和文化,暗示着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知识、文化和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苏辙对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对知识的追求的思考。诗人强调了通过读书和自我奋斗来提升自己,并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和对近代文化的批判。整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辙对教育、文化和社会进步的关注,鼓励人们注重知识修养和追求真正的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pàn shuǐ qiū shēng zǎo xìng liáng, mò chuāng dēng huǒ luàn yíng guāng.
泮水秋生藻荇凉,莫窗灯火乱萤光。
tú shū cū zú wéi xū dú, shū sù cái gōng qiě zì qiáng.
图书粗足惟须读,菽粟才供且自强。
yǔ yuè àn cuī xīn jié wù, xián gē bù fèi jìn shī zhāng.
羽龠暗催新节物,弦歌不废近诗章。
fǔ rú zuì xǐ nán qiān hòu, réng jiàn xī yōng bái lù xíng.
腐儒最喜南迁后,仍见西雍白鹭行。
韵脚: 拼音:shū sù cái gōng qiě zì qiáng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上声二十二养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菽 豆类的总称 尗,豆也。象菽豆生之形也。--《说文》。按,象戴种而出之形,下其根也。一,地也。指事。 菽草之难杀者也。--《汉书·五行志》 菽者稼最强。古谓之尗,汉谓之豆,今字作菽。菽者,众豆之总名。然大豆曰菽,豆苗曰霍,小豆则曰莈。” --《春秋·考异郵》 中原有菽,小民采之。--《诗·小雅·小宛》 俗孝家家供菽水。--陆游《湖堤暮归》 又如菽水(指豆和水,指菲薄的饮食,形容生活的清苦;指晚辈对长辈的奉养);菽水藜藿(粗茶淡饭。藜藿野菜;豆叶);菽乳(即豆腐);菽麦(大豆和麦);菽麦不分(豆、麦不分。亦 指是非 菽(尗)shū豆类的总称食~与鸡。 菽jiāo 1.人名。也写作"萩"。

:粟 (会意,象草木果实下垂的样子◇隶变为西”。本义粟子,谷子) 同本义 谷物、干草和饲料 粟,嘉谷实也。--《说文》 其粟麦粳稻之属各依土地,贮之州县。--《旧唐书·食货志下》 输不必金,出粟、菽、帛、布及它物者听。--清·邵长蘅《阎典史传》 又如粟入(税粟的收入);粟粒(谷物的颗粒) 谷粒 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 粟sù ⒈谷子,去皮后称为"小米"。它是我国北方重要粮食作物之一。 ⒉泛指粮食。

: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一横表示土地,下面象草木的茎(嫩芽)刚刚出土,其枝叶尚未出土的样子。本义草木初生) 同本义 才,草木之初也。--《说文》 有才能;有本领 试使斗而才。--《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才郎(有才学的郎君);才哲(才智卓越的人);才雄(杰出的人才);才英(指才华杰出的文人);才杰(杰出的人才) 才 才力;才能 任人之才。--《淮南子·主术》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后汉书·张衡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资治通鉴》 又如才伐(才力门望); 才 cái ①才能怀~不遇。 ②有才能的人奇~。 ③表示以前不久他昨天~走。 ④表示只有在某种条件下然后怎样(前面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此类意思)只有你作这事,我~放心。 ⑤表示本来并不如此的新情况直到天亮,我~知道迷路了。 ⑥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你怎么~来 ⑦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他刚来北京的时候~三岁。 ⑧表示强调所说的事(句尾常用呢字)他唱得~好呢! ⑨姓。 【才华】表现出来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出众。 【才略】政治或军事上的才干和智谋~过人。 【才气过人】才华超过一般人。 【才识】才能和见识。 【才疏学浅】见识少,学问不深(多用做自谦语)。 【才思】指文艺创作的能力~敏捷。 【才智】才能和智慧。 【才子】具有很高才干的人。 才zāi 1.语气词。

:供 (形声。从人,共声。本义供给,供应) 同本义 供,供给。--《说文》 凡与之所以大用者,外供甲兵而内给淫奢也。--《韩非子·解老》 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孟子·梁惠王上》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一人之食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供亿(供应所需,也指供应的东西);供膳(供给膳食);供饷(供给差粮);供祀(供给祭祀) 提供某种条件 供gòng ⒈奉献,多指向佛或死者摆设祭品~奉。~献。 ⒉奉献的祭品~品。上~。 ⒊担任~职。 ⒋受审者陈述的案情招~。口~。所~属实。 供 gōng把东西准备着给予需要的人使用~给钱财。~养老弱。~应物资。提~贷款。仅~参考。

:且 此,这;今 匪且有且,匪今斯今。--《诗·周颂·载芟》。毛传且,此也。” 且 将近;几乎 年且九十。--《列子·汤问》 上晚年多内宠,小王且二十人。--《资治通鉴》 去后且三年。--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将要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诗·齐风》 故天之且风,草木未动而鸟已翔矣。--《淮南子》 且为之奈何。--《史记·项羽本纪》 以为且噬己矣。--唐·柳宗元《三戒》 火且尽。--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祸且及汝。--清·魏禧《大铁椎传》 且jū ⒈〈古〉文言语气词。相当于"啊"匪我思~(不是我想念的啊)。 ⒉见qiě。 且qiě ⒈连词。〈表〉进一层~说。而~。并~。况~。既多~好。 ⒉副词。〈表〉暂时~慢。暂~。姑~。 ⒊连词。尚,还死~不怕,何惧困难。 ⒋副词。将,快年~八十。 ⒌〈表〉两者同时并进~看~走。~想~做。~战~退。 ⒍〈表〉经久这种鞋~穿啦。 且cú 1.通"徂"。(1)往。《诗.郑风.溱洧》"女曰觀乎!士曰既且。"陆德明释文"且音徂,往也。"(2)犹存,思念。《诗.郑风.出其东门》"雖則如荼,匪我思且 。"陆德明释文"且音徂,《爾雅》云存也。"一说为语助词。见朱熹集传。 2.通"粗"。见"且苴"。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又如自顷(近来) 自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自zì ⒈本人,己身~己。亲~。~作~受。~成一家。~强不息。 ⒉从,由~从。~始至终。~成都到武汉。 ⒊当然~属无妨。~有话说。 ⒋ ⒌ ①自己主动。 ②不依靠人为的力量水会~动下流。 ③全部是机械操作~动化。 ⒍ ①自己负担。 ②自以为了不起。 ⒎ ⒏ ①天然存在的~然界。 ②不造作,不勉强听凭~然。 ③当然~然好办。 ⒐ ①自己感觉到。 ②自己认识和觉悟到~觉地遵纪守法。 ⒑ ⒒ ⒓ ⒔ ①自己制造。 ②克制自己。 ⒕ ⒖ ⒗ ①不受约束,不受限制请大家~由发表意见。 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随自己意愿活动的权利人身~由。~由选举。 ③哲学上指人们在实践中认识了客观规律并能掌握它,自觉地运用它来改造世界。 ⒘ ⒙

:强 (形声。从虫,弘声。本义米中小虫) 同本义 通襁”。襁褓 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史记·鲁周公世家》 强 (通彊。弱的反义词) 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说文》 强,健也。--《广韵》 材官引彊。--《史记·绛侯世家》 强弩之末。--《汉书·李广苏建传》 又如强弩(用机括发射的强弓) 强盛;势力大 不可谓强。--《墨子·公输》 兵革之强。--《战国策·秦策》 天下强国无过齐者。--《战国策·齐策》 自胜者强。--《 强(強、彊)、犟(勥)jiàng不屈,任性,固执倔~。脾气~。别~嘴嘛。"强"另见qiáng。 强(強、彊)qiǎng ⒈硬要,迫使~词夺理。~迫命令。 ⒉尽力,竭力,勉强~谏(谏规劝)。~人所难。 强(強、彊)qiáng  ⒈健壮,有力,跟"弱"相对~健。~壮。~大。~盛。挽弓当挽~。 ⒉增多,加固增~。加~。~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指农业)。 ⒊好,程度高今年生活比往年~。~将手下无弱兵。工作能力~。 ⒋有余,略多百分之三十~。 ⒌凶狠~横。~暴。 ⒍ ⒎ ⒏ ①坚决,剧烈~烈抗议。 ②鲜明的,程度很深的~烈的阳光。 强qiāng 1.见"强水"。 强jiāng 1.见"强强"。 2.通"僵"。毙,死。 3.通"僵"。僵硬,不灵活。 4.通"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