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D 奠椒随楚俗

"奠椒随楚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2:52:19


简介: “奠椒随楚俗”出自宋代林采的《黄陵题咏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diàn jiāo suí chǔ s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平。
出处: 《黄陵题咏二首》
内容:
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
奠椒随楚俗,拂石读韩碑。
北渚来何远,南巡事莫追。
凄然鼓灵瑟,起舞想冯夷。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林采
诗人介绍: 林采,字伯玉,闽县(今福建福州)人。大声孙。孝宗淳熙五年(一一七八)进士(清乾隆《福建通志》卷三四),知遂昌县(清康熙《遂昌县志》卷五)。光宗绍熙三年(一一九二),知湘阴(《周文忠集》卷一八七)。宁宗庆元六年(一二○○),除监察御史。嘉泰元年(一二○一),行殿中侍御史兼侍讲(同上书崇儒七之二五)。二年,权礼部侍郎兼中书舍人。四年,出知太平州,改知绍兴府。开禧三年(一二○七),知平江府。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由知贵州任罢(同上书职官七四之四六)。今录诗四首。
翻译:

黄陵题咏二首

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
奠椒随楚俗,拂石读韩碑。
北渚来何远,南巡事莫追。
凄然鼓灵瑟,起舞想冯夷。

中文译文:

划船靠在黄陵的岸边,恭敬地赶往帝女祠。
献祭的香料遵循楚国的习俗,抚摸着石碑,读着韩非子的碑文。
北渚的来者何其远,南巡的事情不必追随。
凄凉地敲奏着宫廷的琴瑟,起舞中回想着冯夷。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在黄陵岸边的一个情景,作者舟行黄陵之际,心存敬畏,怀着虔诚迅速来到帝女祠。他参与了古代楚国的奉祀祖先的仪式,并抚摸着韩非子的碑文,读取文字来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思考智慧。诗中提到北渚和南巡,暗示了地理的远近之距离。最后,作者以凄凉之情鼓奏瑟琴,起舞时怀念起冯夷,表达出对过往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景仰之情。

整首诗以抒发作者对古代文化和祖先的尊重之情为主题,通过描写具体细节来展示诗人心灵的震撼与振奋。同时,通过黄陵、楚国等地名的提及,更加浓厚了诗歌的历史感和环境氛围。

这首诗表达出作者对古代文化和传统的重视,以及对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通过舞动琴瑟,作者表达了对过往英雄的怀念和对传统的致敬之情。整个诗歌旨在唤起读者对历史的思考与感慨,并将人们带入古代文化的氛围中,感受其中的庄重和厚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ǐ zhào huáng líng àn, qián qū dì nǚ cí.
舣棹黄陵岸,虔趋帝女祠。
diàn jiāo suí chǔ sú, fú shí dú hán bēi.
奠椒随楚俗,拂石读韩碑。
běi zhǔ lái hé yuǎn, nán xún shì mò zhuī.
北渚来何远,南巡事莫追。
qī rán gǔ líng sè, qǐ wǔ xiǎng féng yí.
凄然鼓灵瑟,起舞想冯夷。
韵脚: 拼音:diàn jiāo suí chǔ sú
平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奠 (象形。金文字形,上面是酋”(即酒”),下面象放东西的基物。本义设酒食以祭) 同本义。特指初死时的备供品敬礼 奠,置祭也。--《说文》 于以奠之。--《诗·召南·采蘯》 共其奠牛。--《周礼·牛人》。注丧所荐馈曰奠。” 舍奠于其庙。--《礼记·祭统》。注非时不而祭曰奠。” 故既奠。--《礼记·郊特牲》。注谓荐熟时也。” 有司以几宴舍奠于其墓。--《礼记·檀弓》 奠汝又不见汝食。--清·袁牧《祭妹文》 又如祭奠(为死者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奠馔(置食物以祭 奠 diàn ①对死者陈设祭品表示悼念。 ②奠定~基。 【奠定】建立、打下(基础)~事业的基础。 奠dìng 1.存放食物。

:椒〈名〉 (形声。从木,叔声。本义花椒) 同本义。芸香科植物 焚椒兰也。--唐·杜牧《阿房宫赋》 又如椒科(泛指各种调味佐料);椒图(椒涂。神话传说中一种形似螺蚌的动物,性好闭口,古代常把它画在门上做装饰) 辣椒 椒jiāo植物名。 ①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有刺。果实暗红色,种子黑色,调味或供药用。 ②胡椒,常绿藤本。果实红色,干后变黑色叫"黑胡椒",去皮后白色叫"白胡椒",调味或供药用。 ③

:雜 (形声。从辵 同本义 雜,从也。--《说文》 雜无故也。--《易·杂卦》 雜山刊木循也。--《书·禹贡》 无纵诡雜。--《诗·大雅·民劳》 凡庭实雜入。--《仪礼·聘礼》。注不并行也。” 距雜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列星随旋。--《荀子·天论》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韩非子·杨权》 子行而我随之。--《韩非子·说林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杜甫《春夜喜雨》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随任(晚辈跟随做官的长辈在任所生活 随(雜)suí ⒈跟着,沿着,顺着~着。跟~。~波逐流。 ⒉顺从,任凭~意。~你的便。~遇而安。~心所欲。 ⒊顺便,顺手~手关灯。 ⒋即,立刻~即。~叫~到。 ⒌ ①顺从附和别人的意见~和大伙意见。 ②指态度和气,不固执己见他一向很~和。 随tuǒ 1.椭圆貌。

:楚〈名〉 (形声。从林,疋声。本义灌木名。又名荆,牡荆) 同本义 楚,丛木也。一名荆。--《说文》 言刈其楚。--《诗·周南·汉广》 不流束楚。--《诗·王风·扬之水》 夏楚二物。--《礼记·学记》 楚扑长如筩。--《仪礼·乡射礼》 民无箠楚之忧。--《汉书·汉延寿传》 又如楚棘(荆棘);楚焞(古时占卜用以灼龟的木棒。以荆木制成);楚藿(用荆条做的捕鱼笼);楚楚(丛生的样子;鲜明的样子);楚木(丛生之木);楚林(丛林) 周朝时国名 楚 chǔ ①痛苦苦~。 ②周朝国名。 ③五代时十国之一。 ④指湖北和湖南。特指湖北。 ⑤姓。 【楚才晋用】楚国的人才被晋国使用。比喻人才外流。 【楚辞】 ①西汉刘向汇集的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的辞赋总集。 ②战国时楚国辞赋的统称,主要指屈原的作品。 【楚弓楚得】指虽然丢了东西,但得到者却仍是自己的人。比喻权利不外移。 【楚汉战争】刘邦战胜以项羽为首的西楚势力、重新统一中国的战争。前年,秦亡。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刘邦联合反项羽的地方势力,与项羽争霸于荥阳、成皋(今河南荥阳) 一带。前206年刘邦围攻项羽,项羽败退至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自杀身亡。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 【楚囚对泣】原指封建士大夫在国破家亡的境况下,毫无办法,只能相对流泪◇用来形容颓丧悲观,振作不起来。 【楚庄王】(-前591)春秋时期国君。芈姓,名旅(又作吕、侣)。前613-前591年在位。曾整顿内政、兴修水利,用兵屡胜,国势大张,成为代晋而起的霸主。 楚chǔ ⒈荆,也叫"牡荆"。落叶灌木。花小淡紫色。鲜叶及果实可供药用。枝干坚韧,可供编织。 ⒉打人的荆条。〈引〉打。 ⒊清晰,整洁清~。 ⒋痛苦痛~。苦~。酸~。 ⒌周代诸侯国名。战国时期七雄之一。原先在今湖北、湖南,后来扩展到河南南部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四川等省。 ⒍ ①茂盛的样子。 ②鲜明、华美的样子衣冠~ ~。

:俗 (形声。从人,谷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俗,习也。--《说文》 六曰以俗教安。--《周礼·大司徒》 入国而问俗。--《礼记·曲礼》 循俗未足多也。--《淮南子·泛论》 俗主亏情。--《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 移风易俗,天下皆宁。--《荀子·乐论》 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汉·贾谊《论积贮疏》 又如风俗(风,指一时普遍流行的风气;俗,指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习 俗sú ⒈风俗土~。移风易~。 ⒉民间的,习见的,大众化的~语。通~易懂。 ⒊低级趣味的,令人讨厌的~套。庸~。鄙~。 ⒋指未出家的人,以区别于出家的佛教徒凡夫~子。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