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属儿善藏之

"属儿善藏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4-29 00:51:10


简介: “属儿善藏之”出自宋代陆游的《北窗试笔》,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ǔ ér shàn cáng zhī,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北窗试笔》
内容:
老来日月速,去若弦上箭;方看出土牛,已复送巢燕。
清晨觅缣衣,正午废纨扇。
北窗小雨余,盆山郁葱蒨。
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
虽无颜柳工,挥洒亦忘倦。
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北窗试笔》是宋代文学家陆游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老来日月速,
去若弦上箭;
方看出土牛,
已复送巢燕。
清晨觅缣衣,
正午废纨扇。
北窗小雨余,
盆山郁葱蒨。
病体为之轻,
一笑玩笔砚。
虽无颜柳工,
挥洒亦忘倦。
纸穷墨渐燥,
蛇蚖争入卷。
属儿善藏之,
勿遣俗子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陆游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情。诗开篇即表达了时光的飞逝,老年的日月流转之快,就像箭一样迅速地飞逝。接着,诗中出现了出土的牛像,代表着岁月的流转,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离别。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已经送走了一批批的燕子,这象征着他已经经历了多次离别和别离的痛苦。

接下来,诗中描绘了作者清晨时寻找衣服的场景,以及正午时放下扇子的情景。这些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于物质和世俗的事物越来越淡漠,他开始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整首诗的场景主要设定在北窗下的小雨中,这种细腻的描写给人一种宁静、温馨的感觉。北窗下的小雨和盆山的郁葱蒨形成一种对比,凸显了自然界的生机和美好。

接着,诗中表达了作者对于疾病的轻快态度,他用一笑来对抗病痛,用玩笔砚来消遣时光。这种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示了作者内心的坚韧和豁达。

诗的最后几句描述了纸和墨的消耗,纸张渐渐用尽,墨汁也渐渐干枯。蛇蚖争入卷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无情流逝。作者告诫自己的子女要善于保护这些珍贵的诗稿,不要让庸俗之人看到。

整首诗以作者晚年的生活状态和心态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物质世界的态度转变,表达了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和对内心自由与超脱的追求。同时,作者的乐观和坚韧也体现在对疾病和时光的积极应对上。整首诗词以平淡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世界,充满了哲理和人生智慧。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ǎo lái rì yuè sù, qù ruò xián shàng jiàn fāng kàn chū tǔ niú, yǐ fù sòng cháo yàn.
老来日月速,去若弦上箭;方看出土牛,已复送巢燕。
qīng chén mì jiān yī, zhèng wǔ fèi wán shàn.
清晨觅缣衣,正午废纨扇。
běi chuāng xiǎo yǔ yú, pén shān yù cōng qiàn.
北窗小雨余,盆山郁葱蒨。
bìng tǐ wèi zhī qīng, yī xiào wán bǐ yàn.
病体为之轻,一笑玩笔砚。
suī wú yán liǔ gōng, huī sǎ yì wàng juàn.
虽无颜柳工,挥洒亦忘倦。
zhǐ qióng mò jiàn zào, shé yuán zhēng rù juǎn.
纸穷墨渐燥,蛇蚖争入卷。
shǔ ér shàn cáng zhī, wù qiǎn sú zǐ jiàn.
属儿善藏之,勿遣俗子见。
韵脚: 拼音:shǔ ér shàn cáng zhī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属 shu (形声。从尾,蜀声。尾”与身体相连。①本义连接。②类,族) 种类。亦特指牲类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左传·庄公十年》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又如金属;属禽(分别飞禽的种类) 亲属 是疾易传染,遘者虽戚属,不敢同卧起。--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家属(户主外的家庭成员);军属;眷属;属从(指按亲属关系而从其丧服);属党(亲属);属姓(同宗);属疏(宗族关系疏远) 侪辈。指同一类人 若属皆且为所 属(屬)shǔ ⒈类,同一类型的种~。金~。非金~。 ⒉同一家族的亲~。家~。 ⒊有管辖关系的直~。隶~。归~。附~。 ⒋是事~可行。经查~实。 ⒌归类~于医学。 ⒍为谁所有那支笔~你的。 ⒎ 属(屬)zhǔ ⒈连接,跟着前后相~。 ⒉编写,连缀~文。~辞。 ⒊专注~意。~望。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善〈形〉 (会意,从言,从羊。言是讲话。羊是吉祥的象征。本义吉祥) 同本义 善,吉也。--《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好;美好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 善shàn ⒈好,好的,良好的,跟"恶"相对~事。~举。~意。劝~。行~。~策。面~(又指面熟)。与人为~。尽~尽美。 ⒉友好,和好友~。亲~。 ⒊做好,办好~始~终(从开始到结局都很好)。 ⒋长于,擅长~于。能攻~守。~颂~祷。 ⒌多,爱,容易~感。~变。~疑。 ⒍好好地~自为之。子(您)~视之。 ⒎

:藏 (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储积,收藏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墨子·三辩》 子不闻藏书者乎?--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隐匿 藏,匿也。--《说文新附》 慢藏海盗。--《易·系辞上》 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吕氏春秋·察今》 又如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怀有 藏 cāng ①~隐蔽埋~。 ②收存;储藏~书。又见zàng。 【藏垢纳污】比喻包容种种坏人坏事。又作藏污纳垢。 【藏奸】~心怀恶意。 ②不肯拿出全部精力或不肯尽力帮助人~耍滑。 【藏龙卧虎】比喻潜藏着的未被发现的人才。 【藏匿】隐藏起来不让人发现。 【藏头露尾】形容躲躲闪闪,不把真实情况全都摊出来。 【藏污纳垢】见【藏垢纳污】。 【藏掖】 ①怕人知道或发现而竭力掩藏~躲闪。 ②掩饰住的弊端他办事可从来没有~。 【藏拙】怕出丑,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的看法或技能。常用为自谦之辞。 藏zàng ⒈储存东西的地方库~。宝~。 ⒉道教、佛教经典的统称道~。大~经。 ⒊ ①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②唐玄奘号"三藏法师"。 ⒋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⒌ 藏cáng 1.隐藏;潜匿。 2.收藏;储藏。 3.怀,藏在心中。 4.深,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 藏zāng 1.草名。 2.通"臧"。善。 3.通"赃"。窝主。

:之 (会意。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本义出,生出,滋长) 同本义 之,出也。象苃过屮,枝茎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说文》 如语焉而未之然。--《礼记》。俞樾平议此之字乃其本义。未之者,未出也。” 往,朝某方向走,到…去 之,适也。--《广雅》 自伯之东。--《诗·卫风·伯兮》 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之虚所卖之。(虚”同墟”)--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佯狂不知所之者。--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吾欲之南海,何如?--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又如之如(前往);之往(去; 之zhī ⒈到,往由京~川。不知所~。 ⒉代词。代替人或物爱~重~。取~不尽,用~不竭。 ⒊代词。这,此,或虚指~子于归(这个女子出嫁)。久而久~。 ⒋在形容词、名词等之后,跟"的"相当。〈表〉修饰或领属关系光荣~家。四分~三。两年~后。羔羊~皮。中国~富强。人民~英勇。 ⒌用于主谓结构中间,使其变为偏正结构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⒍文言虚词~乎者也矣焉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