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褚裒半面新

"褚裒半面新"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4:09:04


简介: “褚裒半面新”出自宋代苏轼的《吊李台卿并叙》,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ǔ póu bàn miàn xīn,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
出处: 《吊李台卿并叙》
内容: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
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
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吊李台卿并叙》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当初我还不认识你,人们却嘲笑你。

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
你低垂着头,像只老鹳雀,被烟雨所笼罩,心事重重。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你身穿破旧衣衫来到我这里,坐得像是在垂钓时的危险坐姿。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褚裒只露出半张面容,嘲笑你的话语却十分妙趣横生。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
缓缓涉过波澜,远远眺望,却无法达到那个目标。

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却劝你要像元妩媚一样娇媚动人,但作为士人,难以轻易奢望。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你读书时的眼神如明月一般,光芒透过每一个缝隙照亮了一切。

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
我已年老,常常将事物遗忘,但与你相遇就像是再次得到。

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你在各种技艺上自由穿梭,广博且知晓其中的要领。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可惜的是,你的言辞不够文雅,年老之后也不再出众。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你生前世俗之人未能理解你,如今已去世,谁还会悼念你呢?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创作这首诗词以表达对你的思念,希望能让一些明理之人理解你的境遇。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李台卿的形象和境遇,展示了苏轼对他的思念和敬意。苏轼赞美了李台卿的才华和学识,同时也表达了对李台卿在世时饱受误解和冷遇的愤慨。整首诗词以深情的口吻,通过对李台卿的赞美和自身感慨的交织,表达了诗人对友谊和才情的珍视,并寄托了对文化人的期望和对世俗的反思。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chū wèi shí jūn, rén yǐ jūn wèi xiào.
我初未识君,人以君为笑。
chuí tóu lǎo guàn què, yān yǔ mái qī qiào.
垂头老鹳雀,烟雨霾七窍。
bì yī lái guò wǒ, wēi zuò ruò chí diào.
敝衣来过我,危坐若持钓。
chǔ póu bàn miàn xīn, zōng miè yī yǔ miào.
褚裒半面新,鬷蔑一语妙。
xú xú shè qí lán, jí wàng bù kě jiǎo.
徐徐涉其澜,极望不可徼。
què quàn yuán wǔ mèi, shì gù nán qīng liào.
却劝元妩媚,士固难轻料。
kàn shū yǎn rú yuè, xià xì mí bù zhào.
看书眼如月,罅隙靡不照。
wǒ lǎo duō qiǎn wàng, dé jūn rú zài shǎo.
我老多遣忘,得君如再少。
zòng héng tōng zá yì, shén bó qiě zhī yào.
纵横通杂艺,甚博且知要。
suǒ hèn yán wú wén, zhì lǎo yōu bù yào.
所恨言无文,至老幽不耀。
qí shēng shì mò shí, yǐ sǐ shuí fù diào.
其生世莫识,已死谁复吊。
zuò shī yí gù rén, shù jiě sú zǐ qiáo.
作诗遗故人,庶解俗子谯。
韵脚: 拼音:chǔ póu bàn miàn xīn
平仄:仄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褚〈名〉 姓 褚 古代称兵卒 褚,卒也。--《说文》。徐灏曰卒谓之褚者,因其着赭衣而名之也。” 又如褚伍(褚五。泛指军队;行伍) zhu 褚 把丝棉装入衣服 褚,一曰装衣。--《说文》 置荀罃褚中。--《左传·成公三年》 以锦装衣曰褚。--《汉书·南粤王传》注 褚,装衣也。--《玉篇》 储藏。通贮” 取我衣冠而褚之。--《左传·襄公三十年》 褚 丝绵衣服 上褚五十衣,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汉书·南越王赵佗传 褚chǔ姓。 褚zhǔ 1.用绵装衣服。亦指绵衣。 2.指所装的绵絮。 3.囊袋。 4.储藏。 5.古代棺饰名。大夫以上所用的形如宫室紧贴棺身的棺罩。 褚zhě 1.古代称兵卒。

:裒〈动〉 聚集 集;辑集);裒啸(形容人群呼噪杂乱) 减去 通俘”。虏获 裒荆之旅。--《诗·商颂》 裒辑 爰命史臣,裒辑圣政。--陈傅良《跋御制圣政序记》 此书系从类书中裒辑而成 裒敛 专务裒敛 裒póu ⒈聚集~集。 ⒉减少~多益寡(减多补少)。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中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面,颜前也。--《说文》 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周礼·撢人》 私面私献。--《周礼·司仪》 大辂在宾阶面。--《书·顾命》 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女之靧面。--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椎髻仰面。--明·魏学洢《核舟记》 又如面不厮睹(脸不对着看,表示生气);颜面(脸面;脸部;体 面(靣)miàn ⒈脸,头的前部~孔。颜~。~不改色。 ⒉直接接触,当着本人在场~谈。当~说。 ⒊朝着,脸对着~向。~山而居。 ⒋部位,方向前~。里~。右~。四~八方。~ ~俱到。 ⒌东西的外表地~。鞋~子。被盖~儿。 ⒍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积。平~。 ⒎量词三~旗帜。两~镜子。 ⒏ ①脸面,面子没有~目见人。 ②相貌,脸的形状~目可憎。 ③〈喻〉事物的景象状态~目一新。 ⒐ ①体面怕丢~子。 ②情面秉公执法,不讲~子。 ③东西的外表桌~子。

:新〈动〉 (形声。从斤,从木,辛声。据甲骨文,左边是木,右边是斧子。指用斧子砍伐木材。本义用斧子砍伐木材。新”是薪”的本字) 砍伐树木 新,取木也。--《说文》 且彼亦知新”之为义乎?衣之始裁为之初”,木之始伐谓之新”。--章炳麟《论承用维新”二字之荒谬》 更新,使之新 如何新畬。--《诗·周颂·臣工》 旧染污俗,咸与唯新。--《书·胤征》 又如新民(使民更新);新美(刷新使之美好);新醮(改嫁);新梢(新长出的树梢) 新 〈形〉 初次出现。与旧”相对 于彼新田。--《 新xīn ⒈初出现或初产生的~生。~事物。~技术。 ⒉好的,进步的~风尚。~社会。 ⒊刚有的,还未用过的,跟"旧"相对~钢笔。~事。~方法。 ⒋刚才,最近~来。~近。 ⒌称结婚时的人或物~娘。~房。 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 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