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吟声绕屋梁

"吟声绕屋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6:24:17


简介: “吟声绕屋梁”出自宋代戴复古的《豫章东湖避暑》,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ín shēng rào wū liá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豫章东湖避暑》
内容:
行坐自徜徉,吟声绕屋梁
晓烟滋柳色,晨露发荷香。
以我一心静,参他六月凉。
渊明知此意,高卧到羲皇。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豫章东湖避暑》是宋代文人戴复古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东湖避暑的情景,表达了他心境宁静、身心舒畅的愉快感受。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行坐自徜徉,
吟声绕屋梁。
晓烟滋柳色,
晨露发荷香。
以我一心静,
参他六月凉。
渊明知此意,
高卧到羲皇。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豫章东湖为背景,描绘了作者在这里避暑的情景。诗的开头,作者行走或坐着自由自在地徜徉在湖边,吟诵的声音回荡在屋梁间,表达了作者心情舒畅、自由自在的感受。

接着,诗人描绘了清晨的景象。晓烟弥漫,滋润了柳树的绿色,晨露滴落在荷花上,散发出芬芳的香气。诗中的柳色和荷香烘托出清晨的宁静和美好,也衬托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在下阕中,诗人表达了自己心境的宁静。作者以一颗静心之心来体悟这六月的凉爽。这里的“参他”意指参悟其中之意,感受其中的凉爽和愉悦。通过静心感受夏季的凉意,作者达到了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最后两句,“渊明知此意,高卧到羲皇”,引用了古代文学家渊明的名字,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仰和借鉴。渊明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他写过一首《登楼赋》中的名句:“高卧东山下,徙倚南亩旁。”这里诗人通过引用渊明的诗句,表达了自己在东湖高卧的情景。作者仿佛在向渊明致敬,借用他的诗句来概括自己在东湖避暑的心境,将自己的体验与古代文人相呼应。

整首诗通过描绘东湖避暑的景色和情景,抒发了作者在这里的愉悦和宁静。诗人用简洁而清新的语言,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人与自然的融洽,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的敬仰和致意。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宁静愉悦的描写方式,给人以心旷神怡的感受,展示了戴复古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的热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íng zuò zì cháng yáng, yín shēng rào wū liáng.
行坐自徜徉,吟声绕屋梁。
xiǎo yān zī liǔ sè, chén lù fā hé xiāng.
晓烟滋柳色,晨露发荷香。
yǐ wǒ yī xīn jìng, cān tā liù yuè liáng.
以我一心静,参他六月凉。
yuān míng zhī cǐ yì, gāo wò dào xī huáng.
渊明知此意,高卧到羲皇。
韵脚: 拼音:yín shēng rào wū liáng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 吟(唫)yín ⒈声调抑扬地念颂~诗。~咏。 ⒉一种诗体的名称梁父~。天姥~。泛指诗歌~社(诗社)。 ⒊叹息昼~宵哭。 ⒋鸣,叫莺~。猿~。 吟yǐn 1.见"噤吟"。 吟jìn 1.闭口。

:声 (形声。从耳,殸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声,音也。--《说文》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礼记·乐记》 声依永律和声。--《虞书》 凡声阳也。--《礼记·郊特牲》 苍蝇之声。--《诗·齐风·鸡鸣》 有闻无声。--《诗·小雅·车攻》 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柳宗元《永州八记》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孟子·梁惠王下》 又如声叉(声音不正常);声嘶(声音破哑);声如洪钟 声(聲)shēng ⒈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波。~音。说话~。金石之~。 ⒉名誉,名望名~。~誉。~价。~望。~威。 ⒊宣称,说出,扬言~称。~明。~张。~罪致讨。~东击西。 ⒋量词大喊三~。 ⒌ ⒍

:绕 (形声。从糸,尧声。本义缠束) 同本义 绕,缠也。--《说文》 绕黄山而款牛首。--张衡《西京赋》。注裹也。” 又如把丝绕在卷筒上;绕搭(缠绕);绕缭(缭绕,盘旋围绕);绕手(犹棘手);绕网(陷入罗网);绕结(回旋缠结) 环绕 白水绕东城。--唐·李白《送友人》 黄芦苦竹绕宅生。--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绕梁声(形容歌声优美动听,长久萦回耳畔);绕袭(迂回突袭敌人) 迂回绕过 一边是陡山,一边是深峪,更无别处好绕。--《老残游记》 又如绕弯(波折); 绕(繞、 ⒊ ⒋遶)rào ⒈缠~线。 ⒉纠缠,弄迷糊把他~住。这两个字总算将他~着了。 ⒊围着转~场一周。月亮~地球运行。 ⒋走弯路或迂回的路~了一段路。~到敌人背后。 绕rǎo 1.弯曲。 2.姓。春秋秦有绕朝。见《左传.文公十三年》。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屋,居也。--《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 尚不愧于屋漏。--《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 去帝制黄屋左纛。--《汉书·南粤王佗传》 去黄屋称制。--《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 又如屋幕(帐幕);屋漏(古代室内西北隅施设小帐,安插神主,为人所不见的地方) 古代半地穴式住室建筑的顶部覆盖 屋wū ⒈房子房~。茅~。 ⒉房间里~。北~。 ⒊〈方〉家这是我们的~。

:梁 (会意。从木,从水,剉声。从木”从水”,表示用木料在水上造桥。本义水桥) 同本义 梁,水桥也。--《说文》 梁丽可以冲城。--《庄子·秋水》。司马注小船也。” 除道梁溠。--《左传·庄公四年》 谨关梁。--《礼记·月令》 十一月舆梁成。--《孟子》 十月成梁。--《国语·周语》 津梁之上。--《国语·晋语》 造桥为梁,不显其光。--《诗·大雅·大明》 兹郑子引辇上高梁而不能支。--《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泽无舟梁。--《庄子》 又如河梁(桥,又借指送别之地);津梁(渡和桥梁);桥梁(桥);梁 梁( ⒈樑)liáng ⒈支撑屋顶的横木屋~。栋~。 ⒉桥石~。架桥~。 ⒊物体中间高起成条状的部分山~子。鼻~儿。 ⒋物品上面便于提携的弓形物水壶~子。抓稳菜篮子的提~儿。 ⒌朝代名 ①南朝(宋、齐、~、陈)之一,公元502-557年。第一代君主是肖衍。 ②五代(~、唐、晋、汉、周)之一,又称"后梁",公元907-923年。第一代君主是朱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