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厚味生五兵

"厚味生五兵"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3:45:12


简介: “厚味生五兵”出自宋代黄庭坚的《薄薄酒二章》,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òu wèi shēng wǔ bīng,诗句平仄:仄仄平仄平。
出处: 《薄薄酒二章》
内容: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富贵于我如浮云,小者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僮仆。
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
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薄薄酒二章》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薄酒可与忘忧,
丑妇可与白头。
徐行不必驷马,
称身不必狐裘。

无祸不必受福,
甘餐不必食肉。
富贵于我如浮云,
小者谴诃大戮辱。

一身畏首复畏尾,
门多宾客饱僮仆。
美物必甚恶,
厚味生五兵。

匹夫怀璧死,
百鬼瞰高明。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
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
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诗词的中文译文:
淡薄的酒能使人忘却忧愁,
丑陋的妇人能伴随白发。
慢慢行走,不需要驷马相随,
体态修长,不需要华丽的狐裘。

没有灾祸就不需要享受福祉,
心满意足的餐食不需要美味的肉。
对我而言,富贵如同浮云,
小人会受到责骂与大人物的侮辱。

一个人害怕首尾,畏惧未来和过去,
门庭多宾客,满足于仆人们的伺候。
美好的事物必然有其丑恶面,
沉溺于美味会滋生争斗与战争。

匹夫怀抱着珍宝去死,
百鬼都会仰视他的高尚。
丑陋的妇人与你同室千秋万岁,
价值万金的良药也不如没有疾病。

淡薄的酒,一次谈笑胜过茶,
即使成为万里之封侯,也不如回家。

诗意和赏析:
《薄薄酒二章》表达了黄庭坚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诗中通过对比和矛盾,揭示出一种淡泊名利、恬淡自然的生活态度。

诗人认为薄薄的酒可以使人忘却忧愁,丑陋的妇人可以伴随白发,这是在提倡淡泊名利、崇尚内心平静与简朴的生活。他认为人们不需要过多追求富贵与奢华,不必为世俗的虚荣所困扰,而应该以平和的心态面对人生。

诗中提到的“小者谴诃大戮辱”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上的不公与偏见的思考,他认为小人常常受到责骂和侮辱,而大人物则可以逍遥法外,这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讽刺和批判。

诗人通过描绘“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僮仆”表达了自己在名利社交中的困扰和束缚,他感到压力重重,渴望回归平凡的生活。

最后两句“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是诗人对于简朴生活的最终呼唤。他认为淡薄的酒,一次谈笑胜过茶,即使成为万里之封侯,也不如回归平凡的家庭生活。这是对于内心平静与真实幸福的向往。

整首诗以简练明快的语言展现了黄庭坚的生活态度和人生观,主张淡泊名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简朴。通过对比和矛盾,诗人揭示了社会现实中的不公和偏见,并呼唤人们回归真实与平凡的生活。这种态度和观念在宋代文人中具有一定代表性,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ó jiǔ kě yǔ wàng yōu, chǒu fù kě yǔ bái tóu.
薄酒可与忘忧,丑妇可与白头。
xú xíng bù bì sì mǎ, chèn shēn bù bì hú qiú.
徐行不必驷马,称身不必狐裘。
wú huò bù bì shòu fú, gān cān bù bì shí ròu.
无祸不必受福,甘餐不必食肉。
fù guì yú wǒ rú fú yún, xiǎo zhě qiǎn hē dà lù rǔ.
富贵于我如浮云,小者谴诃大戮辱。
yī shēn wèi shǒu fù wèi wěi, mén duō bīn kè bǎo tóng pú.
一身畏首复畏尾,门多宾客饱僮仆。
měi wù bì shén è, hòu wèi shēng wǔ bīng.
美物必甚恶,厚味生五兵。
pǐ fū huái bì sǐ, bǎi guǐ kàn gāo míng.
匹夫怀璧死,百鬼瞰高明。
chǒu fù qiān qiū wàn suì tóng shì, wàn jīn liáng yào bù rú wú jí.
丑妇千秋万岁同室,万金良药不如无疾。
bó jiǔ yī tán yī xiào shèng chá, wàn lǐ fēng hóu bù rú huán jiā.
薄酒一谈一笑胜茶,万里封侯不如还家。
韵脚: 拼音:hòu wèi shēng wǔ bīng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厚 (会意。从厂,表示与山石有关。本义地壳厚。与薄”相对) 同本义 谓地盖厚。--《诗·小雅·正月》 穷高极远而测深厚。--《礼记·乐记》。注深厚,山川也。” 厚将崩。--《左传·隐公元年》 见于厚土。--《素问·王常政大论》 又如厚土(覆土厚);厚地(大地);厚坤(大坤);厚厚(大地) 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距离大的。 与薄”相对 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主》 以无厚入有间。 又如厚木板;厚嘴唇;厚膊(厚的肉干);厚皮(脸皮厚);厚大(又厚又大);厚皮馒头(比喻不切题的文 厚hòu ⒈扁平物体,上下两个面的距离大,跟"薄"相对~书。~木板。~棉被。 ⒉扁平物体,相对应两个平面的距离长宽~。五厘米~的钢板。半尺~的墙壁。 ⒊深,重,浓,大莫负~望。献~礼。浓~。味~了。 ⒋优待,不刻薄为人~道。款待甚~。 ⒌看重,重视~今薄古。~次薄彼。 ⒍ ⒎

:味 (形声。从口,未声。本义滋味) 同本义 味,滋味也。--《说文》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味者,气之父母也。--《鹖冠子·泰录》 五味六和十二食。--《礼记·礼运》 一镬之味。--《吕氏春秋·察今》 其味皆苦。--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味亦苦。 味苦而微辛。 又如味如嚼蜡(比喻诗文枯燥,读后令人心情不舒);入味(有滋味);味口(犹胃口。指食欲);味欲(对美味的嗜好);口味(饮食品的滋味) 食物 食不二味,坐不重席。--《韩非子》 体味;体会 味wèi ⒈舌头尝东西或鼻子闻东西所得到的感觉甜~。香~。臭气~儿。口~(〈喻〉对某事物的喜好)。 ⒉辨别味道品~。非口不能~也。 ⒊意境,情趣意~。趣~儿。 ⒋体会,研究体~。细~其言。 ⒌量词。食物或中药一种叫一味食不两~。这个药方里共有十~药。 味mèi 1.光泽。 2.古代西方少数民族乐名。

: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初生的草木,下面是地面或土壤。生”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草木从土里生长出来;滋长) 同本义 生,进也。象草木生出土上。--《说文》 生,出也。--《广雅》 生,生长也。--《广韵》 自无出有曰生。--刘巘《易义》 天地之大德曰生。--《易·系辞》 生好物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草木有生而无知。--《荀子·王制》 生于道左。--《诗·唐风·有杕之杜》 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种之,生且蕃。--徐光启《甘薯疏序》 多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清·姚 生shēng ⒈草木长出、成长~出。~根。~芽。~长。〈引〉出生,诞生~育。~日。 ⒉造出,增加~事。 ①创造,制造。 ②生小孩。 ⒊显现,出现~气。~病。发~。 ⒋活的,活着~擒活捉。~荣死哀。〈引〉 ①有生命的~物。 ②生命杀~。车祸丧~。起死回~。 ③为了活命~计。营~。忙~活。谋~存。 ④整个生命阶段~平。奋斗一~。 ⒌使柴、草、煤等燃烧~火做饭。~炭炉子。 ⒍未经烧煮的,未熟的或未经加工炼制的~水。~菜。~瓜。~饭。~药。 ⒎不熟悉,不熟练,不常见~疏。~僻。~手。~人。~字。 ⒏硬,强~硬。~拉硬拖。~不认帐。 ⒐旧称读书人,今称学习的人儒~。书~。学~。实习~。研究~。 ⒑称某些人士或某种职业的人先~。医~。 ⒒戏曲里扮演男子的一种角色老~。武~。 ⒓很,〈表〉程度深~恐。~痛。 ⒔语助词(无义)好~。怎~才对。 ⒕ ①指老百姓~灵涂炭。 ②有生命的。 ⒖ ⒗ ⒘ ⒙ ①生活,生存。 ②繁殖。⒛ ①生机,生命力~意盎然。 ②经商做~意。 ③〈方〉指谋生的职业寻~意。

:五 (五,会意。从二,从乿。二”代表天地,乿”表示互相交错。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同本义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说文》 葛屦五两。--《诗·齐风·南山》 羔羊之皮,素丝五絝。--《诗·召南·羔羊》 五 四加一的和 五,数也。--《广韵》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塞其五山。--唐·李朝威《柳毅传》 五战于秦。--宋·苏洵《六国论》 起则五六揖。--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监五室。--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五路总口(通往东、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车腹笥(腹中 五wǔ ⒈数目字~人。~员大将。 ⒉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6"。

:兵 (会意。从廾,从斤。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斤”,是短斧之类;下面是廾”双手),象双手持斤。本义兵器,武器) 同本义 兵,械也。--《说文》 掌五兵。--《周礼·司兵》。司农注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陈五兵。--《谷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注矛、戟、钺、榡、弓矢也。” 谓五方之兵,东矛、南弩、西戈、北铩、中央剑也。”--《匡谬正俗》 离为戈兵。--《易·说卦》 修尔车马,弓矢戎兵。--《诗·大雅·抑》 古之兵,戈、矛、弓、矢而已矣。--《荀子·议兵》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