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於易见耒耜

"於易见耒耜"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8:30:47


简介: “於易见耒耜”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ú yì jiàn lěi sì,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出处: 《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
内容:
於易见耒耜,於诗闻钱鎛。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愿同欹器悟,更使臣工作。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诗词《和圣俞农具诗十五首其十一钱鎛》是王安石于宋代创作的,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农田中看见了犁和耙,
在诗歌中听闻了钱币和鎛。
百工之中有圣人,
这是其中功劳最不可忽视的。
想要收割出好的禾稼和谷物,
首先要清除掉杂草和野草。
希望与智慧的人一起思考,
进一步推动工匠的工作。

诗意解读:
这首诗表达了王安石对农具和钱币的思考和赞美。他认为,在百工之中,农具是最重要的工具,因为农业是国家的基础,禾稼和谷物是民生之本。同时,他也强调了清除杂草和野草的重要性,这体现了他对农业管理的关注。诗中提到的钱鎛,则象征着货币和财富的重要性,它们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赏析:
王安石的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将农具与诗歌、钱币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农业、文化和经济的重视。他通过对农具和钱币的描述,展现了自己对社会发展的思考和期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工匠劳动和智慧的赞美。整首诗流畅自然,意境清新,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期望,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ú yì jiàn lěi sì, yú shī wén qián bó.
於易见耒耜,於诗闻钱鎛。
bǎi gōng shèng rén wéi, cǐ zuì gōng bù báo.
百工圣人为,此最功不薄。
yù shōu hé shǔ shàn, xiān qù hāo lái è.
欲收禾黍善,先去蒿莱恶。
yuàn tóng yī qì wù, gèng shǐ chén gōng zuò.
愿同欹器悟,更使臣工作。
韵脚: 拼音:yú yì jiàn lěi sì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四纸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於 表示感叹 佥曰於!鲧哉!”--《书·尧典》 於 乌”的古字。乌鸦 虎豹为群,於鹊与处。--《穆天子传》 另见鉹?? 於乎,於戏 於菟 於wū ⒈〈古〉叹词。 ⒉ ⒊见於。 於yū ⒈姓。 ⒉见於。 於yú ⒈介词。 ①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和对象,义同"在"、"到"、"从"、"给"、"向"、"对"等生~北京。光荣归~人民。~此向前。己所不欲,勿施~人。请教~人。~民有益。~国有 利。严~律己。 ②用在形容词后〈表〉比较,义同"过"大~。重~。高~。人浮~事。 ③用在动词后〈表〉被动见笑~大方。 ④自,由来~民间。出~自觉。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 易yì ⒈好办,不费力容~。~如反掌。明白~知。简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变,变换移风~俗。 ⒋换,交易以物~物。国际贸~。 ⒌轻视高祖(刘邦)为亭长,素~诸吏(素向来)。 ⒍治,整治~田土。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耒〈动〉 (象形。古代的一种翻土农具,形如木叉,上有曲柄,下面是犁头,用以松土,可看作犁的前身。耒”是汉字部首之一,从耒”的字,与原始农具或耕作有关。本义古代的一种农 具,形状像木叉) 同本义 耒,手耕曲木也。--《说文》 天子亲载耒耜。--《礼记·月令》。注耒耜之上曲也。” 耒耨之所刺。--《庄子·胠箧》。李注耜柄也,犁也。” 耜其柄,耜其刃。--《后汉书·章帝纪》 身执耒臿。--《韩非子·五蠹》 又如耒耨(耕耘用的农器。指犁锄)。亦指耜的木曲柄。又如耒耜 耒耜 耒lěi ⒈〈古〉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⒉

:耜 (形声。从耒,以声。耒,翻土的工具。本义古代农具名,耒耜的主要部件,似锹) 耒下端铲土的部分,装在犁上,用以翻土 字亦作耜。 耜,来下剌臿也。古以木为之,后世以金。--《六书故》 斵木为耜。--《易·系辞》 禹亲自操耜。--《庄子·天下》 古者剡耜而耕。--《淮南子·泛率》 脩来耜。--《礼记·月令》 民无悬耜,野无奥草。--《国语·周语中》。韦昭注入土曰耜,耜柄曰耒。” 耜 引申为以耜铲土 藄氏掌杀草…冬日至而耜之。--《周礼·藄氏》 耜sì ⒈〈古〉一种似锹的农具。 ⒉ 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