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悉为菩提及含识

"悉为菩提及含识"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4:30:20


简介: “悉为菩提及含识”出自宋代释遵式的《大悲观音栴檀像》,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ī wèi pú tí jí hán shí,诗句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出处: 《大悲观音栴檀像》
内容: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南无大悲救厄者,昔曾值佛观世音。
入彼如来所入门,故佛授与同名号。
从闻解说六尘缚,如声度垣不能碍。
由斯遍入微尘国,普现微尘自在身。
一一身宣总持句,施与众生无畏法。
是故娑婆世界中,皆号为施无畏者。
我昔经中值密言,能除三障名消伏。
佛称功德难思议,故我常持不敢忘。
誓向当来大劫海,遍将此句救诸苦。
为求大士加持力,故造栴檀持呪形。
烁迦罗首金色容,具足七数端严相。
母陀罗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异。
贝多叶经并宝印,华果澡鑵及杨枝。
无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经造。
及状我身长跪地,顶戴吉祥安乐人。
观世音名依定实,必闻我今发大愿。
牟尼经像比丘僧,愿住世间常不灭。
护持国土与众生,普令摄取菩提愿。
三宝神呪天龙等,大悲感应大誓力。
一切同护圣尊仪,犹若金刚常不坏。
如是成就十四愿,悉为菩提及含识
南无闻名救厄者,南无世间慈悲父。
南无施我无畏力,南无令我满诸愿。
闻名见身心念者,南无一切无空过。
我今次第说所愿,尊应一一遍垂听。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释遵式
诗人介绍: 释遵式(九六四~一○三二),俗姓叶,字知白,天台宁海(今属浙江)人。少投东山义全出家,太宗雍熙元年(九八四)从宝云义通受业。淳化初,居宝云讲席。真宗咸平中,归天台。大中祥符中,历居景德寺、杭州昭庆寺讲席。后居复兴故天竺寺,赐号慈云。著《净土忏法》、《金光明》、《观音》诸本忏仪行世,又号慈云忏主。仁宗明道元年卒,年六十九。
翻译: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南无过去无数劫,他们世世代代灯观世音。
诸佛慧眼第一净,因为没有两个观察三个边界。
如实见我归命礼,完成大愿护众生。
南无一切诸法实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南无总持功德藏,十方三世诸佛印。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都足以成就菩提。
未来际劫发誓修行,普使众生护不要害怕。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金刚藏和金刚手,得到大趋势等诸菩萨。
声闻辟支圣贤大家,愿以慈眼普看。
我们南无赞三宝,为要深入到大悲海。
南无大悲救苦难的人,过去曾遇到佛观世音。
进入彼如来所进家门,所以佛授同名称。
从听到解释六尘绑,如果声音越过墙不能阻碍。
由此全面进入微尘国,普现微尘从在身。
一身宣总持句,施与众生无畏法。
所以娑婆世界中,都称之为施无畏的人。
我从前经过中遇到李密说,能消除三障名消失。
佛称功德难以思议,所以,我经常拿着不敢忘记。
发誓向未来大劫难海,将这句话拯救诸苦遍。
为求观音菩萨加持力,所以造栴檀持念符咒形。
闪烁迦罗头金色容,具备七几方面严格相。
母陀罗手臂上千福,依次有六抓持不同。
贝多叶经以及宝印,华真洗罐和杨枝。
无缝隙白檀雕刻所成,每一个都契合经制造。
及形状我身跪在地,顶着吉祥平安快乐人。
观世音名依定实,一定要听我现在发大愿。
牟尼佛经佛像比丘僧,愿住世间常不灭。
保护国土与众生,普令摄取菩提愿。
三宝神念符咒天龙等,大悲感应大誓力。
一切同护圣尊仪,就像金刚常不坏。
这样成就十四希望,全部为菩提及含识。
南无闻名救苦难的人,南无世间慈悲父亲。
南无施我无畏力量,南无让我满诸愿。
闻名见自己心念的人,南无一切没有空过。
我们依次对所愿,你应该一一遍垂听。
* 此部分翻译来自Baidu,仅供参考
读音: nā mó shí fāng sān shì fú, nā mó běn shī dà mù ní.
南无十方三世佛,南无本师大牟尼。
nā mó xī fāng ān lè shā, ē mí tuó fó shí lì zūn.
南无西方安乐刹,阿弥陀佛十力尊。
nā mó guò qù wú shù jié, bǐ shì shì dēng guān shì yīn.
南无过去无数劫,彼世世灯观世音。
zhū fú huì yǎn dì yī jìng, yǐ bù èr xiāng guān sān jiè.
诸佛慧眼第一净,以不二相观三界。
rú shí jiàn wǒ guī mìng lǐ, chéng jiù dà yuàn hù zhòng shēng.
如实见我归命礼,成就大愿护众生。
nā mó yī qiè fǎ bǎo hǎi, wú biān wú jìn jiě tuō mén.
南无一切法宝海,无边无尽解脱门。
nā mó zǒng chí gōng dé cáng, sān shì shí fāng zhū fó yìn.
南无总持功德藏,三世十方诸佛印。
xiāo chú sān zhàng wú zhū è, wǔ yǎn jù zú chéng pú tí.
消除三障无诸恶,五眼具足成菩提。
wèi lái jì jié shì xiū xíng, pǔ shǐ zhòng shēng hù wú wèi.
未来际劫誓修行,普使众生护无畏。
nā mó wén shū pǔ xián zūn, yī qiè zhì xíng yuán mǎn hǎi.
南无文殊普贤尊,一切智行圆满海。
jīn gāng cáng jí jīn gāng shǒu, dé dà shì děng zhū dà shì.
金刚藏及金刚手,得大势等诸大士。
shēng wén pì zhī xián shèng zhòng, yuàn yǐ cí yǎn pǔ zhān shì.
声闻辟支贤圣众,愿以慈眼普瞻视。
wǒ jīn nā mó zàn sān bǎo, wèi yù shēn yóu dà bēi hǎi.
我今南无赞三宝,为欲深游大悲海。
nā mó dà bēi jiù è zhě, xī céng zhí fú guān shì yīn.
南无大悲救厄者,昔曾值佛观世音。
rù bǐ rú lái suǒ rù mén, gù fú shòu yǔ tóng míng hào.
入彼如来所入门,故佛授与同名号。
cóng wén jiě shuō liù chén fù, rú shēng dù yuán bù néng ài.
从闻解说六尘缚,如声度垣不能碍。
yóu sī biàn rù wēi chén guó, pǔ xiàn wēi chén zì zài shēn.
由斯遍入微尘国,普现微尘自在身。
yī yī shēn xuān zǒng chí jù, shī yǔ zhòng shēng wú wèi fǎ.
一一身宣总持句,施与众生无畏法。
shì gù suō pó shì jiè zhōng, jiē hào wèi shī wú wèi zhě.
是故娑婆世界中,皆号为施无畏者。
wǒ xī jīng zhōng zhí mì yán, néng chú sān zhàng míng xiāo fú.
我昔经中值密言,能除三障名消伏。
fú chēng gōng dé nán sī yì, gù wǒ cháng chí bù gǎn wàng.
佛称功德难思议,故我常持不敢忘。
shì xiàng dāng lái dà jié hǎi, biàn jiāng cǐ jù jiù zhū kǔ.
誓向当来大劫海,遍将此句救诸苦。
wèi qiú dà shì jiā chí lì, gù zào zhān tán chí zhòu xíng.
为求大士加持力,故造栴檀持呪形。
shuò jiā luó shǒu jīn sè róng, jù zú qī shù duān yán xiāng.
烁迦罗首金色容,具足七数端严相。
mǔ tuó luó bì bǎi qiān fú, cì dì yǒu liù zhuō chí yì.
母陀罗臂百千福,次第有六捉持异。
bèi duō yè jīng bìng bǎo yìn, huá guǒ zǎo guàn jí yáng zhī.
贝多叶经并宝印,华果澡鑵及杨枝。
wú xì bái tán diāo suǒ chéng, yī yī jiē hé qì jīng zào.
无隙白檀雕所成,一一皆合契经造。
jí zhuàng wǒ shēn cháng guì dì, dǐng dài jí xiáng ān lè rén.
及状我身长跪地,顶戴吉祥安乐人。
guān shì yīn míng yī dìng shí, bì wén wǒ jīn fā dà yuàn.
观世音名依定实,必闻我今发大愿。
mù ní jīng xiàng bǐ qiū sēng, yuàn zhù shì jiān cháng bù miè.
牟尼经像比丘僧,愿住世间常不灭。
hù chí guó tǔ yǔ zhòng shēng, pǔ lìng shè qǔ pú tí yuàn.
护持国土与众生,普令摄取菩提愿。
sān bǎo shén zhòu tiān lóng děng, dà bēi gǎn yìng dà shì lì.
三宝神呪天龙等,大悲感应大誓力。
yī qiè tóng hù shèng zūn yí, yóu ruò jīn gāng cháng bù huài.
一切同护圣尊仪,犹若金刚常不坏。
rú shì chéng jiù shí sì yuàn, xī wèi pú tí jí hán shí.
如是成就十四愿,悉为菩提及含识。
nā mó wén míng jiù è zhě, nā mó shì jiān cí bēi fù.
南无闻名救厄者,南无世间慈悲父。
nā mó shī wǒ wú wèi lì, nā mó lìng wǒ mǎn zhū yuàn.
南无施我无畏力,南无令我满诸愿。
wén míng jiàn shēn xīn niàn zhě, nā mó yī qiè wú kōng guò.
闻名见身心念者,南无一切无空过。
wǒ jīn cì dì shuō suǒ yuàn, zūn yīng yī yī biàn chuí tīng.
我今次第说所愿,尊应一一遍垂听。
韵脚: 拼音:xī wèi pú tí jí hán shí
平仄:平仄平平平平平
韵脚:(仄韵) 去声四寘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悉 (会意。从心,从采。采,辨别。心中加以辨别,很详细。本义详尽) 同本义 悉,详尽也。--《说文》 悉,尽也。--《尔雅》 占不悉。--《史记·平准书》。索隐尽也。” 时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汉书·张释之传》 至孅至悉。-- 汉·贾谊《论积贮疏》 词不悉心。--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纤悉(详细;详尽);详悉(详细而全面);悉数(一一列举) 悉 悉如外人。--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悉以咨之。--诸葛亮《出师表》 悉吾村之众。--清·徐珂《清稗类钞 悉xī ⒈知道熟~。已~一切。   ⒉尽,全,详尽~知。~心。~数。甚~。

:为 (爲的本义是母猴。象形。按字,从爪,古文下象两母猴相对形) 假借为伪”。做,作,干,搞 我生之初,尚无为。--《诗·王风·兔爰》 子为不知,我将不墜。--《左传·定公十二年》 为善者,非善也,故善无以为也。--《管子·枢言》 变化则为生,为生则乱矣。--《管子·心术上》 为,施也。又,成也。--《广雅》 有客自云能,帝使为之。--《世说新语·巧艺》 为之难。--《论语》。皇疏犹行也。” 可以为师。--《论语》 人之为学。--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推为长。--清·徐珂《清稗类钞·战 为(為、爲)wéi  ⒈做,干事在人~。敢作敢~。 ⒉有能力,有贡献,做出成绩年轻有~。大有作~。 ⒊看成,当作认~。以~。不足~凭。霓~衣兮风~马。 ⒋充当,担任,治理能者~师。她~校长已三年。善~国事。 ⒌成,变成变荒坡~花果山。 ⒍是十两~一斤。 ⒎被~人所耻。 ⒏助词。〈表〉疑问、程度、范围、加强语气等何乐不~?大~不幸。广~流传。极~紧要。 为(為、爲)wèi ⒈给,替~国争光。~人民服务。 ⒉〈表〉目的~了治病救人。 ⒊向,对且~众人言。不足~外人道。 ⒋帮助,卫护~人作嫁(〈喻〉没有自己的好处,白给别人操劳)。~虎作伥(〈喻〉做坏人的帮凶)。

:菩〈名〉 菩提(音译)意为正觉。指对佛教真理”的觉悟 菩,梵言菩提,汉言王道。--《广韵》 又指觉悟的智慧和觉悟的途径;亦指树名,即菩提树 菩萨”佛教名词。梵文菩提萨埵(bodhi-sattva)之省,原为释迦牟尼修行而未成佛时的称号,后泛用为对大乘思想的实行者的称呼;亦指人们崇拜的偶像;或比喻心肠仁慈的人 菩萨 佛的人;特指大乘佛教中作为神而加以崇拜者 菩pú 菩bèi 1.香草名。

:提 di 用于提防”、提溜”等 提防 只要提防他便了;岂不闻古人言吃饭防噎,走路防跌。”--《水浒传》 提 〈动〉 (形声。从手,是声。本义悬持;悬空拎着物品) 同本义 提,挈也。--《说文》 匪面命之,言提其耳。--《诗·大雅·抑》 提刀而立。--《庄子·养生主》 一贼提刀。--明·魏禧《大铁锥传》 椊下提殴之。--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提竹筒丝笼。--《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提壶,提桶;提开水;提掳(拎,拿);提举(提而举之) 提 dī又见tí。 【提防】小心防备。 提tí ⒈悬空拿着~着。手~红灯。 ⒉由下往上~高。~升。~拔。 ⒊由后往前~前。~早。 ⒋取,取出~款。~货。 ⒌引起,说起,举出~起。~出。~名。~意见。 ⒍率领~兵。 ⒎舀取液体的工具油~。醋~。酒~。 ⒏汉字的一种笔形,由左下斜向右上(悖,即"挑"。 ⒐ ⒑ ⒒ ⒓ ⒔ ⒕ ①携带,用手提着。 ②照顾,提拔。 ③揭示要领。"提纲挈领"的简语。 ⒖ ⒗ 提dǐ 1.断绝。 2.掷击;投抛。 提chí 1.姓。春秋晋有提弥明。见《左传.宣公二年》。 提shí 1.朱提,汉代县名。在今云南省昭通市境。

:及 (会意。甲骨文字形,从人,从手。表示后面的人赶上來用手抓住前面的人。本义追赶上,抓住) 同本义 及,逮也。--《说文》 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史记`项羽本纪》 无庸,将自及。--《左传隐公元年》 又如赶不及(来不及);企及(希望赶上);來得及(能够赶上);及面(见面);及时应令(与季节令令相适应) 至,达到 及,至也。--《广雅》 及期。--《仪礼聘礼》 不及黄泉,无相見也。--《左传隐公元年》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陶潜《桃花源记》 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及jí ⒈到,至,达到自古~今。由此~彼。〈引〉牵扯波~。涉~。邪行不~于己。 ⒉赶上,追上还来得~。赶不~了。 ⒊乘,趁着~时。~早出发。 ⒋如,比得上我不~她。 ⒌连词⊥、与、跟报、刊、杂志~其它出版物。我、你~几个同班同学一道去公园。

:含〈动〉 (形声。从口,今声。本义含在嘴里) 同本义 含,嗛也。--《说文》 含,口也,合口亭之也。衔亦然也。--《释名·释饮食》 含哺而熙,鼓腹而游。--《庄子·马蹄》 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庄子·外物》 含杜若,握玉环。--《韩非子·内储说下》 吾但当含饴弄孙。--《后汉书·明德马皇后传》 口如含朱丹。--《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儿含乳啼。--《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含乳啼声。 又如含哺(口衔食物);含殓(含口;含口垫背。死人入殓时,把珍珠等物放在死人嘴里,叫含口”。把金钱 含hán ⒈嘴里放着东西,不咽下去,也不吐出来~水漱口。~服药片。〈引〉藏在眼眶里饱~着泪。 ⒉带着,心里怀着~笑点头。~羞掩面。~怒日久。 ⒊包藏,里面存有包~。内~奶粉100克。 ⒋ ①不清楚,不明确话说得~ ~糊糊。 ②马虎,不认真这件事我们可不能~糊。 ③胆怯,懦弱比赛分胜负,我们绝不~糊。 ⒌ 含hàn 1.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 2.指把琱放入死者口中。

:识 (形声。从言。戠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同本义 譺,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袁枚《祭妹文》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 识(譺)shí ⒈知道,认得,能辨别~字。认~。~别。~途老马。 ⒉学问,应知的,所知道的学~。知~。常~。有~之士。 ⒊见解,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远见卓~。 ⒋ 识(譺)zhì ⒈记住,做记号,也指记号、标志博闻强~。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