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醴筵曾作二年留

"醴筵曾作二年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4 09:10:30


简介: “醴筵曾作二年留”出自宋代陈造的《庆元冬再到盱眙四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ǐ yán céng zuò èr nián liú,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出处: 《庆元冬再到盱眙四首》
内容:
醴筵曾作二年留,静镇人今郭细侯。
望断江南空梦到,西风斜照白杨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造
诗人介绍: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翻译:

诗词:《庆元冬再到盱眙四首》

中文译文:
庆元冬再到盱眙,
醴筵曾作二年留。
静镇人今郭细侯,
望断江南空梦到。
西风斜照白杨秋。

诗意:
这首诗是宋代陈造创作的《庆元冬再到盱眙四首》。诗人以庆元冬日再次到达盱眙为背景,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思考与感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盱眙冬日的景色和情感,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首两句“醴筵曾作二年留,静镇人今郭细侯”,描述了过去留连在盱眙的美好时光,回忆起曾经的宴饮和欢聚。接下来的两句“望断江南空梦到,西风斜照白杨秋”,表达了诗人对江南故土的思念之情,他望着远方的江南,却只能空梦一场,无法亲临。最后一句“西风斜照白杨秋”以景物描写点题,通过描绘秋日斜照下的白杨树,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的诗意。诗中的盱眙成为了诗人怀念故土、追忆往事的象征,而江南和白杨更是增添了诗意的意境,使整首诗更具情感共鸣和意境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ǐ yán céng zuò èr nián liú, jìng zhèn rén jīn guō xì hóu.
醴筵曾作二年留,静镇人今郭细侯。
wàng duàn jiāng nán kōng mèng dào, xī fēng xié zhào bái yáng qiū.
望断江南空梦到,西风斜照白杨秋。
韵脚: 拼音:lǐ yán céng zuò èr nián liú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醴〈名〉 (形声。从酉,豱声。从酉”,表示与酒有关。本义甜酒) 同本义 醴,酒一宿孰也。--《说文》 醴齐。--《周礼·酒正》。注醴,犹體也。成而汁滓相将如今恬酒矣。” 或以酏为醴。--《礼记·内则》 醴者,稻醴也。--《礼记·杂记》 且以酌醴。--《诗·小雅·吉日》 为酒为醴。--《诗·周颂·丰年》 酒醴异气,饮之皆醉。--王充《论衡》 又如醴杯(酒杯);醴酒(甜酒);醴齐(醴酒,甜酒) 甘,甜 地出醴泉。--《礼记·礼运》 甘雨时降,万物以嘉,谓之醴泉。--《尔雅》 醴泉出山。--《 醴lǐ ⒈甜酒。 ⒉甜美的泉水~泉。

:筵 (形声。从竹,延声。本义竹席) 古时铺在地上供人坐的垫底的竹席,古人席地而坐,设席每每不止一层。紧靠地面的一层称筵,筵上面的称席 筵亦席也。铺陈曰筵,藉之曰席。--《周礼》郑玄注 又如筵几(座席和几案);筵第(筵席和床铺) 席位 张筵列鼎。--清·周容《芋老人传》 又如筵席(酒宴时的座位和陈设);筵羞(酒宴美食) 宴席 筵 铺设坐席 主人筵于户西。--《仪礼·士冠 筵yán ⒈竹制的垫席铺设~席。〈引〉席位。 ⒉酒席喜~。开~。

:曾 (形声。从八,从曰。本义未明。副词。用来加强语气) 过去发生过--表示有过某些行为或情况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唐·白居易《忆江南》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曾不(不曾);几年前我曾见过他一面;我曾去过杜坪乡 已经 竟,竟然;尚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列子·汤问》 曾 通层”。重叠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 曾 céng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他~来过。又见zēng。 曾zēng ⒈重,指中间隔着两代的亲属~祖。~孙。

:作 作坊,手工业工场 明帝方修宫室而节气不合,…而礼径至所作,不复重奏,称诏罢民。--《三国志·魏志》 又如作房(作坊);作分(作坊);木工作;油漆作;洗衣作 作坊 作 (会意。从人,从乍。人突然站起为作。甲骨文字形,象衣领初作的形状。本义人起身) 同本义 作,起也。--《说文》 明两作。--《易·离》 作其即位。--《书·无逸》 与子偕作。--《诗·秦风·无衣》 或作而行之。--《考工记》 凡作民。--《周礼·士师》 三献作止爵。--《仪礼·特牲礼》 后圣有作 作zuō作坊,旧指手工业制造或加工的地方榨油~。洗染~。酿造~。 作zuò ⒈起,兴起振~。枪声大~。 ⒉做成,成品~成。~品。创~。佳~。名~。 ⒊写,画写~。~词。~论文。~曲。~画。 ⒋举行,进行~演讲。~斗争。 ⒌发生,装做发~。装~。~怪。装腔~势。 ⒍ ⒎ ①功能,使人物发生影响或变化的力量起~用。带头~用。 ②用意,用心另有~用。 ⒏ ①做出成绩,做出供献大有~为。 ②当做她把步行~为强身的一种方法。 ⒐ ⒑ ①做了古人。死了。 ②创始自我~古。 作zuó 1.见"作践"。 2.见"作料"。 3.见"作兴"。

:二 (会意。古文字二用两横画表示,是原始记数符号) 一加一的和 二,地之数也。从耦一,会意。古文又从弋。--《说文》 因二以济民行。--《易·系辞》。虞注谓乾与坤也◇世官书以贰为之,为防奸易。” 赐也闻一以知二。--《论语·公冶长》 大父未死而有二十五孙。--《韩非子·五蠹》 又如二加四得六;总数为二;二府(大肠和小肠;二太爷);二形(男女两性);二难(指难兄难弟,即蔡、宋两御史);二仪(两仪。指天地、阴阳);二纪(二十四年。一纪为十二年);二 氏(释教与道教);二军(汉代禁卫军之南军和北军);二南(原指《诗经》中的

:年 (形声。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负禾。小篆字形,从禾,千声。本义年成,五谷成熟) 同本义 秊,谷熟也。--《说文》 五谷皆熟为有年也。--《谷梁传·桓公三年》 五谷大熟为大有年。--《谷梁传·宣公十六年》 丰年多黍多秊。--《诗·周颂·丰年》 有年。--《左传·桓公二年》。疏年训为稔。” 尔厥有干,有年于芘洛。--《书·多士》 又指一年的收成 凶年免于死亡。--《孟子·梁惠王上》 又 凶年不免于死亡。 又如年登(谷物丰收);年荒(谷物歉收);年丰(年成丰收);年饥(年成荒 年(秊)nián ⒈时间单位。地球绕太阳一周为一年。因为有余数,所以公历规定, 平年三百六十五天, 闰年三百六十六天。 ⒉岁数~龄。~纪。也指按年龄划分的阶段青~。壮~。老~。 ⒊时期乾隆~间。清朝末~。 ⒋年节,有关年节的过~。新~。~画。~糕。 ⒌庄稼收成情况~景。~成。丰~。 ⒍ ⒎ ⒏ ①一年一晃就是两个~头儿。 ②时代旧社会那~头儿,穷人够苦呀。 ③年景这个~头儿好,大丰收。

:留 (会意。从田,从乯,乯亦声。从田”,表示停留的地方。本义停留,留下) 同本义(停止在某一处所,含有不动的意思) 畱,止也。--《说文》 令之留于酸枣。--《战国策·秦策》 灵连蜷兮既留。--《楚辞·云中君》 风气留其处。--《素问·虐论》 乃令张良留谢。--《史记·项羽本纪》 城入赵而璧留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留五百人。--《资治通鉴·唐纪》 雪上空留。--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 留像于馆。--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逗留( 留liú ⒈停止在某处停~。~校。~在乡村。 ⒉注意力集中在某事物上~神。~心。 ⒊不让人离开或不让拿走物品~客。挽~。扣~。 ⒋接受,收容~下。收~。 ⒌保存,存下保~。存~。~底稿。 ⒍遗传下来的遗~。勤俭是祖先~下来的传家宝。 ⒎ ⒏ ⒐ ⒑ 留liù 1.等候,等待。 2.通"?"。谓捣土修筑。 留liǔ 1.昴星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