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糕酒无因拜赭袍

"糕酒无因拜赭袍"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23:39:46


简介: “糕酒无因拜赭袍”出自宋代胡寅的《和单令》,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gāo jiǔ wú yīn bài zhě páo,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和单令》
内容:
朝雨催寒细似毛,宾鸿带影朔云高。
菊萸不分簪华发,糕酒无因拜赭袍
笑我功名如堕甑,爱君情义比投胶。
病衰阻趁芙蓉约,木末搴翻独咏骚。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胡寅
诗人介绍: 胡寅(公元1098年~公元1156年),字明仲,学者称致堂先生,宋建州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后迁居衡阳。胡安国弟胡淳子,奉母命抚为己子,居长。秦桧当国,乞致仕,归衡州。因讥讪朝政,桧将其安置新州。桧死,复官。与弟胡宏一起倡导理学,继起文定,一代宗师,对湖湘学派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著作还有《论语详说》、《读史管见》、《斐然集》等。
翻译:

《和单令》是宋代诗人胡寅的作品。这首诗以婉约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朝雨催寒细似毛,
清晨的雨水催促着寒意,细密如毛。

宾鸿带影朔云高。
客鸿飞过带着倒映的影子,高高地飞翔在北方的云层上。

菊萸不分簪华发,
菊花和枸杞不分辨贵贱,共同绽放。

糕酒无因拜赭袍。
饭团和酒,没有机会奉献给位高权重的人。

笑我功名如堕甑,
嘲笑我功名落得如同破碗,毫无价值。

爱君情义比投胶。
我对你的爱和情义比胶黏剂还要坚固。

病衰阻趁芙蓉约,
因病衰弱而无法前去应约,错过了与友人的相聚。

木末搴翻独咏骚。
身处树木尽头,翻开书卷独自吟咏。

《和单令》以细腻的描写和婉约的语言展示了秋日的景色。诗中的雨水催寒,给人一种凉意袭人的感觉。诗人通过描写客鸿飞翔于云层之上,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菊花和枸杞并列,显示了诗人对于物品的无所谓,不分贵贱。饭团和酒没有机会供奉给权贵,表达了诗人对功名的颇为淡漠的态度。诗人笑自己的功名如同破碗一般,毫无价值,与此同时,他坚守对友人的爱和情义。因为病衰阻碍,错过了与友人的相聚,只能独自在树木尽头吟咏。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含蓄的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功名的冷静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āo yǔ cuī hán xì shì máo, bīn hóng dài yǐng shuò yún gāo.
朝雨催寒细似毛,宾鸿带影朔云高。
jú yú bù fēn zān huá fà, gāo jiǔ wú yīn bài zhě páo.
菊萸不分簪华发,糕酒无因拜赭袍。
xiào wǒ gōng míng rú duò zèng, ài jūn qíng yì bǐ tóu jiāo.
笑我功名如堕甑,爱君情义比投胶。
bìng shuāi zǔ chèn fú róng yuē, mù mò qiān fān dú yǒng sāo.
病衰阻趁芙蓉约,木末搴翻独咏骚。
韵脚: 拼音:gāo jiǔ wú yīn bài zhě páo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糕 (形声。从米,羔声。本义用米粉、面粉等为原料制成的一种食品) 同本义 糕(餻)gāo使用面粉或米粉等与其它食料搀和制成的食品蛋~。年~。糯米~。绿豆~。

:酒 (会意。从水,从酉。酉”本义就是酒。酉”亦兼表字音。本义用高粱、大麦、米、葡萄或其他水果发酵制成的饮料) 同本义 酒,就也。所以就人性之善恶。--《说文》 酒曰清酌。--《礼记·曲礼》 酒食者,所以令欢也。--《礼记·乐记》 酒者所以养老也,所以养病也。--《礼记·射义》 酒,百乐之长。又,酒者,天下之美禄。--《汉书·食货志》 不为酒困。--《论语·子罕》 又如酒肆(酒店);酒水(酒;筵席);酒生(酒保,酒店伙计);酒务(酒店) 酒席,酒筵 酒jiǔ ⒈用粮食(高粱、麦、米等)或水果等发酵制成的含乙醇的饮料,有刺激性,多饮会中毒白~。啤~。葡萄~。茅梨~。酗~误事∪~多,会伤身。 ⒉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因 (会意。从囗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因,就也。--《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 原因 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梁书·范缜传》 自谓得其势,无因有动摇。--白居易《有木》诗 又如因果报应(佛教指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果);前因后果 机会 于今无会因。--《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姓 因 依靠;凭借 因yīn ⒈根源,缘故原~。内~。前~后果。 ⒉由此,由于~此。~而。~为。~难见巧。 ⒊依,顺着,沿袭,守旧~材施教。~势利导。~人而异。~袭成章。~循守职。 ⒋凭借,根据~利乘便。~事制宜。 ⒌于是,就秦军解(懈)~大破之。

:拜 (会意。从两手,从下。《说文》古文上象两手,乥为下”的古体。《说文》引扬雄说拜从两手下。”表示双手作揖,或下拜。隶书将乥”(下)并入右边的手”之下而成为拜”,一直沿用至今。本义古代表示敬意的一种礼节。两手合于胸前,头低到手) 同本义 拜手,稽手。--《书·召诰》。传拜首,首至手。” 拜,服也。--《礼记·郊特性》 平衡曰拜。--《荀子·大略》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宋·王傥《唐语林·雅量》 拜送书于庭。--《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世指下跪叩头。两腿跪地,两手扶地,低 拜 bài ①授给官职~亮为丞相。(《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②一种表示敬意的礼节回~。 ③见面行礼表示棕~年。 ④拜访;拜会新住进的王大爷~邻里来了。 ⑤恭敬地与对方结成某种关系~师学艺。 ⑥敬辞。用于人事往来~读大作。 ⑦姓。 【拜辞】敬辞。告别。 【拜访】敬辞。访问。 【拜服】敬辞。十分佩服。 【拜会】拜访会见(外交上的正式访问)~总统。 【拜火教】见【祆教】。 【拜伦】(1788-1824)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长篇诗体小说《唐璜》。 【拜扫】扫墓;墓前祭奠。 【拜上帝会】见【拜上帝教】。 【拜上帝教】洪秀全领导的以宗教为名的农民斗争组织。1843年,由洪秀全、冯云山等创立于广东花县。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掀起太平天国运动。又叫拜上帝会。 【拜望】敬辞。探望。 【拜物教】 ①原始社会宗教信仰形式之一。原始人认为许多物体具有灵性,对之祈祷、祭献,以求得庇护。 ②比喻对某种事物的崇拜、迷信商品~。 【拜洋】崇洋媚外。 【拜谒】拜见;会见。~瞻仰(陵墓、碑碣)。 【拜占庭帝国】罗马帝国分裂后形成的国家之一。中国历史上称为大秦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东罗马帝国定都于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该城在希腊古城拜占庭的基础上建成,故名。11世纪末,过渡到封建社会。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灭。 【拜占庭镶嵌艺术】中世纪东罗马帝国的首都拜占庭普遍流行的一种艺术形式。采用大理石块,配上金银箔和宝石一起镶嵌,组成富丽而有神秘感的画面。

:赭 红土 赭,赤土也。--《说文》 偷长以赭污其衣裙。--《汉书·张敞传》 其土则丹青赭垩。--《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 又如赭垩(红土与白土) 赤红如赭土的颜料,古人用以饰面 赫如渥赭,公言赐爵。--《诗·邶风·简兮》 赭衣”的简称 田叔钳赭,志于夷戮。--《宋书》 又如赭徒(囚徒,犯人。因身穿赭衣,故称) 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 山名 赭zhě红土,红褐色~土。石色~黄。~石(一种矿物,可作颜料)。

:袍〈名〉 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縵袍。--《论语》。按,衣有箸者,今之绵衣,或曰箸以乱麻曰袍。 纩为茧,縵为袍。--《礼记·玉藻》 又如袍子 中式长衣的通称。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的主要组成部分) 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 战袍 袍páo中式长衣的统称棉~子。皮~儿。黄~加身。~笏登场(登台演戏,〈喻〉上台做官,多含贬义)。 袍bào 1.指衣服的前襟。 2.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