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渐拟问山程

"渐拟问山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0:07:51


简介: “渐拟问山程”出自宋代陆游的《舍傍晚步》,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iàn nǐ wèn shān chéng,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舍傍晚步》
内容:
养疾便居僻,寻幽喜雨晴。
偶因将鹿出,遂作放鱼行。
木落塔初见,潦收滩自生。
霜清念游衍,渐拟问山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舍傍晚步》是宋代文学家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养疾便居僻,
寻幽喜雨晴。
偶因将鹿出,
遂作放鱼行。
木落塔初见,
潦收滩自生。
霜清念游衍,
渐拟问山程。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傍晚时分的闲适行走,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首先,诗的第一句“养疾便居僻”表明作者因病情而居住在偏僻的地方。这里的“养疾”指的是养病,作者可能因疾病而不得不离开繁华的地方,选择了一个安静、僻静的居所。

接着,诗的第二句“寻幽喜雨晴”表达了作者对幽静之地的向往,对雨过天晴的欣喜之情。作者喜欢在雨后的晴朗天气中寻找幽静的地方,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第三句“偶因将鹿出,遂作放鱼行”描绘了作者在闲适的环境中偶然遇到一只鹿,激发了他放鱼的念头。这里的“将鹿出”可能指的是带着鹿出门,一起观赏自然风景。作者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钓鱼活动,享受着宁静和自由。

接下来的两句“木落塔初见,潦收滩自生”描绘了秋天树木凋落和河滩水退的景象。秋天的景色逐渐显露出来,作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变化,也体察到生命的无常和变迁。

最后两句“霜清念游衍,渐拟问山程”表达了作者在散步过程中对山川的思考。作者在清晨的霜气中感受到自然的纯净和冷静,思绪逐渐游离开来,想要探索和追问山川背后的意义和旅程。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作者心境,展示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作者通过舒适的环境和自然的变化,启发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表达了对宁静、自由和真理的追求。整首诗词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让人产生共鸣和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ǎng jí biàn jū pì, xún yōu xǐ yǔ qíng.
养疾便居僻,寻幽喜雨晴。
ǒu yīn jiāng lù chū, suì zuò fàng yú xíng.
偶因将鹿出,遂作放鱼行。
mù luò tǎ chū jiàn, lǎo shōu tān zì shēng.
木落塔初见,潦收滩自生。
shuāng qīng niàn yóu yǎn, jiàn nǐ wèn shān chéng.
霜清念游衍,渐拟问山程。
韵脚: 拼音:jiàn nǐ wèn shān chéng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渐 流入;入 东渐于海。--《书·禹贡》 又如渐渐(流淌的样子) 淹没,浸泡 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荀子·劝学》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诗·卫风·氓》 渐,渍也。--《广雅》 是渐之也。--《荀子·议兵》 渐之滫中。--《史记·三王世家》 治大地渐台。--《史记·孝武纪》 泽兰渐被径。--《文选·谢灵运·游南亭诗》 又如渐浸(浸润,渍染);渐涵(渐渍。犹浸润。引申为渍染,感化);渐摩(渐磨。浸润;教育感化);渐及(润泽普及) 熏染,可染 俗之渐民久。--《史记·货殖 渐jiān ⒈浸~渍。~染。 ⒉慢慢流入东~于海。〈引〉疏导禹功之大,~九川。 渐jiàn ⒈慢慢地,一点一点地,一步一步地逐~。~变。年齿(年龄)~长。循序~进。 ⒉事物的开端防微杜~。 渐qián 1.潜伏。 渐chán 1.山石高峻貌。

:拟 (形声。从手,以声。本义揣度,猜测) 同本义 拟,度也。--《说文》 行止而拟度焉。--《周礼·射人》注 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易·系辞上》 先生说的可单是拟题?--《儒林外史》 又如悬拟(凭空虚构);拟足(揣度脚步);拟度(揣度;推测);拟迹(揣度足迹);拟题(应试举子揣度命题) 类似;比拟 复举剑拟之。--《汉书·李广苏建传》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拟比划,作砍的样子。拟”后有于”省略。客用剑向楚王一比划,楚王的人头就落到开水里。--晋·干宝《搜神记》) 拟(攎)nǐ ⒈准备,打算~办。~往广州。 ⒉起草,初步设想~稿。~订。草~计划。 ⒊模仿,仿照模~。~制。  ⒋比,比划,用兵器作杀人的样子比~。举剑~之。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程 (形声。从禾,呈声。本义称量谷物,并用作度量衡的总名) 度量衡的总称 按度程。--《礼记·月令》 程者,物之准也。--《荀子·致仕》 法式;章程,规格 张苍定章程。--《汉书·高帝纪》 又如章程(书面写定的组织规程或办事条例);程考(按科举常规考试);程品(法式;规范);程法(程式;法则) 典范;法度 匪先民是程。--《诗·小雅》 后世以为法程。--《吕氏春秋·慎行》 又如程律(法律);程墨(作为范本阅读的八股文选集) 限度;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