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歧路易沾衣

"歧路易沾衣"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0:02:33


简介: “歧路易沾衣”出自唐代刘长卿的《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 lù yì zhān yī,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送李二十四移家之江州》
内容: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刘长卿
诗人介绍: 刘长(zhǎng)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翻译: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中文译文:
烟尘仍满眼,道路上易脏衣。
流离失所的人南渡多,征鸿自北边飞。
九江的春天草地绿,千里之外夕潮归。
分别之后难以相会,全家躲藏在钓矶。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创作的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李二十四,他要离开江州迁徙他处。诗中表达了离别的情绪和对离别后再相聚的期盼。

烟尘满目,歧路易沾衣,描绘了离开时的烦扰和不舍,世事变迁,人生充满了际遇和选择,往往将面临的艰难与困惑比作烟尘和沾衣之事。

诗中提及了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暗示了朋友李二十四不是唯一离开的人,类似的情况经常发生,离别和分散成为了常态。

接着,诗中描绘了九江的春天,春草绿绿,充满生机,但暮潮却不断地涌回,仿佛在暗示着离别后的重逢。九江的暮潮可以理解为人们迁徙后归乡的归途,也可以理解为离别后的希望和再相聚的美好愿望。

最后两句“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诗人表达了离别后的期盼几近绝望,如果再见的希望在遥远的未来,他宁可选择隐居于钓矶之上,带着全家隐居。隐居于钓矶可能是带有隐喻意味,象征舍弃尘世的纷扰和繁杂,追求心灵的宁静和自由。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ān chén yóu mǎn mù, qí lù yì zhān yī.
烟尘犹满目,歧路易沾衣。
bū kè duō nán dù, zhēng hóng zì běi fēi.
逋客多南渡,征鸿自北飞。
jiǔ jiāng chūn cǎo lǜ, qiān lǐ mù cháo guī.
九江春草绿,千里暮潮归。
bié hòu nán xiāng fǎng, quán jiā yǐn diào jī.
别后难相访,全家隐钓矶。
韵脚: 拼音:qí lù yì zhān yī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五微  (仄韵) 去声五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歧〈形〉 (同跂”。形声。从止,支声。或作岐”。本义多余的脚趾) 同本义 跂,《说文》足多指也。”或作枝歧。--《集韵》 歧趾而胪情。--张衡《思玄赋》 叉开,事物错出 物两为歧。--《尔雅·释名》 歧舌国。--《山海经·海外南经》 光歧俨其偕列。--潘岳《笙赋》 无为在歧途。--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多歧路。--唐·李白《行路难》 又如歧歧(禽鸟举翅飞行的样子);歧旨(歧义);歧言(指离别之言);歧意(二心) 不同,不一致,有差别 歧qí ⒈岔道,大路分出的小路~路。~途(〈喻〉错误的道路)。 ⒉不相同,不一致~视。~义。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易 (象形。本义蜥易) 换,交换 寒暑易节。--《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楚人围宋,易子而食。--《左传·哀公八年》 移风易俗。--李斯《谏逐客书》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又如易筋经(讲武术的书,托名南朝梁代达摩和尚所作);易箦(换竹席。比喻行将死亡);易货(交换货物);易地(互换所处的地位;交换土地);易身(换位) 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清·方苞《 易yì ⒈好办,不费力容~。~如反掌。明白~知。简便~行。 ⒉平和平~近民。 ⒊改变,变换移风~俗。 ⒋换,交易以物~物。国际贸~。 ⒌轻视高祖(刘邦)为亭长,素~诸吏(素向来)。 ⒍治,整治~田土。

:沾 古水名 沾,沾水,出上党壶关东入淇。从水,占声。--《说文》 淇水支流。源出山西省壶关县南赵掌尖老山南麓,东流入河南省,至鹤壁市西注入淇水。今上流建有弓上水库 沾 假借为霑”。浸润;浸湿 沾,一曰益也。--《说文》 惠沾渥。--《汉曹全碑》 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汗出沾背。--《史记·陈丞相世家》 泣下沾衿。--《汉书·李广苏建传》 长夜沾湿何由彻!--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泣下沾襟。--宋·欧阳修《伶官传》 不终朝日,而澍雨沾洽。--《白石神君碑》 沾zhān ⒈浸润,浸湿~润。~衣」出~背。〈引〉布施,施与~赐。 ⒉因接触而附着上或染上~墨水。~染上。拒腐蚀,永不~。 ⒊微微碰上或挨上脚不~地。 ⒋ ⒌ ⒍ ⒎ 沾tiān 1.增添。《楚辞.大招》"吴酸蒿蒌,不沾薄只。"洪兴祖补注"沾,音添。益也。"一说为多汁。见王逸注。 沾chān 1.观看;观察。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