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X 袭彼萧艾

"袭彼萧艾"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19:43:39


简介: “袭彼萧艾”出自两汉嵇康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六》,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xí bǐ xiāo ài,诗句平仄:平仄平仄。
出处: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六》
内容:
所亲安在。
舍我远迈。
弃此荪芷。
袭彼萧艾
虽曰幽深。
岂无颠沛。
言念君子。
不遐有害。
朝代: 两汉
分类:
诗人: 嵇康
诗人介绍: 嵇康(224-263,一说223-262),字叔夜,汉族,三国时期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省宿州市西)人。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年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曾娶曹操曾孙女,官曹魏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后因得罪钟会,为其构陷,而被司马昭处死。
翻译:

诗词:《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六》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
弃此荪芷。袭彼萧艾。
虽曰幽深。岂无颠沛。
言念君子。不遐有害。

中文译文:
亲人们如今平安吗?我决意背离你们远行。
放弃这里的舒适和安逸,追随那边的艰苦与困顿。
虽然说那边幽深而遥远,但岂会没有挫折和困苦?
我口头上说念念不忘君子,实际上并不会对你们造成伤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嵇康在两汉时期创作的,题目是《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 其六》。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兄弟秀才投身军旅的思考和祝福。

首先,诗中的所亲指的是诗人的亲人和亲友们。他询问他们的安危,表达了对家人和亲人的关切之情。

然而,诗人决定背离亲人们,远离他们而去。这是因为诗人的兄弟是一个秀才,他决定加入军队,投身于艰苦的军旅生涯。诗人将自己远离亲人的决定视为一种奉献和牺牲,是为了支持和鼓励兄弟的选择,并表达了自己对兄弟的祝福和支持。

诗中的"荪芷"和"萧艾"是对两种植物的引用,袭彼萧艾意指离开舒适安逸的环境,追随艰苦和困苦的生活。这表明兄弟的选择并非轻而易举,将面临困难和挫折。

诗人虽然认识到兄弟的选择可能会带来困苦和艰辛,但他坚信兄弟是一个君子,将以高尚的品质和价值观为指引。即使身处险境,他不会对亲人造成伤害,而是将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君子的风范和品德。

这首诗词展示了兄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和对兄弟选择的理解和支持。它表达了诗人对兄弟在军旅生涯中的困难和挫折的关注,并表明诗人对兄弟的高尚品质和君子风度的赞赏。整首诗情感深沉,表达了家国情怀和对兄弟的无私祝福。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uǒ qīn ān zài.
所亲安在。
shě wǒ yuǎn mài.
舍我远迈。
qì cǐ sūn zhǐ.
弃此荪芷。
xí bǐ xiāo ài.
袭彼萧艾。
suī yuē yōu shēn.
虽曰幽深。
qǐ wú diān pèi.
岂无颠沛。
yán niàn jūn zǐ.
言念君子。
bù xiá yǒu hài.
不遐有害。
韵脚: 拼音:xí bǐ xiāo ài
平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九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袭 (形声。从衣,从两龙”省声。本义死者穿的衣服,衣襟在左边) 同本义 袭,左衽袍也。--《说文》。按,凡敛死者,左衽,不纽。 陈袭事于房中,西领南上,不緋。--《仪礼·士丧礼》。郑玄注袭事,谓衣服也。” 又如袭衣(尸衣;也指古代行礼时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袭玩(衣着器用) 姓 袭 衣一套为一袭 赐衣被一袭。--《汉书·昭帝纪》。注一称也。犹今一副。 乃命留五时衣各一袭。--《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袈衣一袭,止用一两。--《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 又如袭衣(成套衣服);袭衣 袭(襲)xí ⒈乘人不备而攻击~击。夜~。奇~。 ⒉因循,继承,照样做因~。世~。抄~。沿~。 ⒊侵入侵~‘气~人。 ⒋量词。一副,一套衣服一~。一~被褥。

:彼 (形声。从彳,皮声。彳”)。本义流行、传播,施加) 那,与此”相对 彼,对此称彼也。--《玉篇》 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 彼君子兮,不素食兮。--《诗·魏风·伐檀》 此土延续石耳。--宋·沈括《梦溪笔谈》 又如彼此腾倒着做(彼此交换。骂西门庆与书童有染,而书童又与李瓶儿有染);彼苍(指天);此起彼伏;彼人(那人) 另一个事物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谋攻》 又如由此及彼 他,他们 彼与彼年相若也。--唐·韩愈《师说》 幸而杀彼,甚善 彼 bǐ ①那;那个此一时~一时。 ②对方;他知己知~。 【彼岸】 ①佛教认为,有生有死的境界好比此岸,烦恼苦难好比中流,超脱生死的境界好比彼岸。 ②(江、河、湖、海的)那一边;对岸。 ③比喻所向往的境界理想的~。 【彼得格勒】苏联列宁格勒市的旧称。1914年以前叫圣彼得堡。参见【列宁格勒】。 【彼得一世】(1672-1725)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在位期间(1682-1725),曾秘密到西欧考察,回国后实行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积极对外扩张,占领波罗的海出海口 和里海沿岸地区。因不断征兵和增加赋税,导致国内矛盾激化,激起人民起义。 【彼得与狼】交响童话。普罗科菲耶夫作于1936年。作品写彼得在小鸟的帮助下把大灰狼逮住的童话故事。乐曲通俗,表现力强。

:萧 (形声。从苃,肃声。本义艾蒿) 同本义 萧,艾蒿也。--《说文》 萧萩。--《尔雅》。注即蒿。” 共萧茅。--《周礼·甸师》 彼采萧兮。--《诗·王风·采葛》 又如萧艾(臭草名。比喻不肖或平凡无才);萧敷艾荣(比喻凡事委曲求全,以致飞黄腾达) 古国名 楚子伐萧。--《左传》 县名 姓 萧君圭君玉(萧君圭,字君玉)。--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萧 萧条,冷落;荒凉 萧(蕭) ⒈〈古〉称香蒿,也叫"青蒿"。 ⒉冷落,冷静~然。~索。 ⒊ ①冷落寂寞景象~条。 ②停滞,萎缩经济~条。 ⒋ ①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秋风~瑟。 ②冷落凄凉的样子。 ⒌ ⒍ ⒎"萧"姓,俗写作"肖"。 萧xiāo 1.蒿类植物的一种。即艾蒿。 2.萧条冷落;凄凉。 3.稀疏。 4.指萧斧。 5.见"萧森"。 6.见"萧然"。 7.通"肃"。参见"萧墙"﹑"萧斧"。 8.古国名。春秋 时宋的附庸,子姓。在今安徽省萧县西北。公元前597年灭于楚◇仍为宋邑。 9.姓。

:艾〈名〉 (形声。本义草名) 即艾蒿 。一种菊科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制成艾绒,供针灸用 艾,冰台也。--《说文》 削冰令圆举以向日,干艾于后,承其景则得火,故曰冰台。--《博物志》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 求三年之艾也。--《孟子》。 又如艾人(用艾草结成的草人。旧俗在端午节以艾人悬挂于门上,可以避邪除毒) 老年,对老年人的敬称 有幼、壮、艾之期。--刘禹锡《送鸿举师游江南引》 五十曰艾,服官政。--《礼记》。郑玄注艾,老也 艾ài ⒈多年生草本,有香气,秋季开黄色小花。全草供药用,可杀虫,防治植物病虫害。叶可制艾绒,供灸病用。枝叶熏烟,可驱蚊、蝇等。 ⒉止,绝方兴未~。 ⒊美好幼~。 艾yì ⒈治理,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