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诡怪以疑民

"诡怪以疑民"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4:38:06


简介: “诡怪以疑民”出自宋代王安石的《送潮州吕使君》,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uǐ guài yǐ yí mín,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送潮州吕使君》
内容: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诗词:《送潮州吕使君》

韩君揭阳居,
戚嗟与死邻。
吕使揭阳去,
笑谈面生春。

当复进赵子,
诗书相讨论。
不必移鳄鱼,
诡怪以疑民。

有若大颠者,
高材能动人。
亦勿与为礼,
听之汩彝伦。

同朝叙朋友,
异姓接婚姻。
恩义乃独厚,
怀哉余所陈。

中文译文:
韩君住在揭阳,
我为他与已故邻居的离世感到悲伤。
吕使去揭阳,
笑谈中显得面容年轻。

当再次见到赵子,
我们一起讨论诗书。
不必迁移鳄鱼,
用奇怪的方式怀疑他人。

有些人像大颠倒者一样,
他们的才华能够打动人心。
也不必拘泥于礼节,
听从他的言论,理解他的思路。

我们在同一朝代交朋友,
异姓之间结婚。
恩义之情真挚厚重,
我怀念着这些我所陈述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送潮州吕使君》。诗中描绘了送别潮州吕使君的场景,并流露出作者对友情、才华和人际关系的思考和感慨。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韩君住在揭阳的情景,作者因为与已故邻居的离世而感到悲伤。接下来,吕使离开揭阳,面对离别,吕使君显得开朗,与众人开怀畅谈,仿佛面容重新年轻起来,传达出春天的氛围和生机。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提到与赵子一起讨论诗书,表示他们不需要像迁移鳄鱼一样用奇怪的方式去怀疑他人,而是欣赏那些有着高才华能够打动人心的人。作者呼吁不必拘泥于礼节的束缚,而是要倾听他人的言论,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在同一朝代与朋友交往,并且异姓之间结婚的情况,并强调了他对友情和人际关系中的恩义之情的珍视和怀念。

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描绘了送别场景,通过对人际关系和人性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友情、才华和恩义的赞美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án jūn jiē yáng jū, qī jiē yǔ sǐ lín.
韩君揭阳居,戚嗟与死邻。
lǚ shǐ jiē yáng qù, xiào tán miàn shēng chūn.
吕使揭阳去,笑谈面生春。
dāng fù jìn zhào zi, shī shū xiāng tǎo lùn.
当复进赵子,诗书相讨论。
bù bì yí è yú, guǐ guài yǐ yí mín.
不必移鳄鱼,诡怪以疑民。
yǒu ruò dà diān zhě, gāo cái néng dòng rén.
有若大颠者,高材能动人。
yì wù yǔ wèi lǐ, tīng zhī gǔ yí lún.
亦勿与为礼,听之汩彝伦。
tóng cháo xù péng yǒu, yì xìng jiē hūn yīn.
同朝叙朋友,异姓接婚姻。
ēn yì nǎi dú hòu, huái zāi yú suǒ chén.
恩义乃独厚,怀哉余所陈。
韵脚: 拼音:guǐ guài yǐ yí mín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诡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同本义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违反,自相矛盾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 诡guǐ ⒈欺诈,奸滑~计。~辩。 ⒉奇异,怪异,出乎平常~谲。~殊。~秘。~异。 ⒊违反,违背~于常理。言行相~。

:怪 (形声。从心,圣声。恠曾为怪的俗字。本义奇异;奇怪) 同本义 怪,异也。--《说文》 诡于众而突出曰怪。--《论衡·自纪》 铅松怪石。--《书·禹贡》 苟床之山多怪石。--《山海经·中山经》 见怪物--《礼记·祭法》。疏庆云之属。” 奇服怪民不入宫。--《周礼·阍人》 齐谐者,志怪者也。--《庄子·逍遥游》 嘻,技亦灵怪矣哉!--魏学洢《核舟记》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潄其间。--《水经注·三峡》 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聊斋志异·促织》 怪(恠)guài ⒈奇异,不常见的奇~。什么~事?何方~物?〈引〉惊奇,觉得异常大惊小~。少见多~。 ⒉神话、传说或迷信者所谓的妖魔妖~。鬼~。 ⒊ ⒋很,非常~好的。~麻烦。~讨人喜欢。 ⒌责备,埋怨责~谁?这事不能~她。 ⒍〈表〉明白了原因~不得,她不来。你没说清楚,难~他未听懂。

: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金文字形,象人。本义用) 同本义。有一部分现已弱化成了介词 以,用也。--《说文》 以,用也。--《小尔雅》 凡师能左右之曰以。--《左传·僖公二十六年》 封疆社稷是以。--《左传·定公十年》 纯以形式。--蔡元培《图画》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 又如以手代足(爬行。表示甘愿认错受罚);以疏间亲(关系疏远的人离间关系亲密的人);以耳为目(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以指测河(用手指测量河水的深浅。比喻达不到目 的) 使,令 向欲以齐事王攻宋也。--《战国策》 又如以彰 以yǐ ⒈拿,把,用,将~礼相待。~理服人。~儆效尤。~退为进。~逸待劳。 ⒉依,顺,按照~次进入。~此类推。 ⒊因,因为不~人废言。不~失败而灰心。 ⒋在,于(指日、时)~1921年7月1日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⒌来,目的在于学文化,~增长知识。遵守交通规则,~免发生车祸。 ⒍连词~及。~至(一直到)。~致(因而)。所~。 ⒎文言连词。用法同"而"城高~厚。地广~深。 ⒏语气词。跟"可"、"得"、"足"、"能"、"堪"等连用可~合作。得~观赏。足~胜任。堪~媲美。 ⒐放于位置词前〈表〉时间、方位、数量等的界限五天~内。长江~南。七尺~下。 ⒑ ⒒〈古〉通"已"。已经固~怪之矣。 ⒓

:疑 (形声。小篆字形。从子止匕,矢声。止,不通。子,幼子。幼子多惑。本义怀疑) 同本义 疑,惑也。--《说文》 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孙子·谋攻》 时至而疑。--《周书·王佩》 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吾尝疑乎是。--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疑是地上霜。--唐·李白《静夜思》 自疑身外。--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汝腹中之物,佘疑其女也。--林觉民《与妻书》 又如疑思(疑虑);疑影(怀疑;疑团);疑猜(怀疑猜测);疑龊(疑惑);疑狐(怀疑;狐疑);疑念(因怀疑而思索 疑yí ⒈猜忌,不信~惑。~心。怀~。猜~。见~。~神~鬼。半信半~。 ⒉不分明,难于断定、难于解决的~问。~难。~案。 ⒊犹豫不决~行无成。~事无功。 疑níng 1.安定;止息。 2.凝聚;集结。亦指集结的部队。

:民 (指事。从古文之象。古文从母,取蕃育意。古代指黎民百姓,平民。与君、官对称) 同本义 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说文》。按,古文从母。取蕃育也,上下众多意,指事。 民,氓也。--《广雅》。按,土著者曰民,外来者曰氓。 古者有四民,有士民,有商民,有农民,有工民。--《谷梁传·成公元年》 夫民神之主也。--《左传·桓公六年》 无子曰兆民。诸侯曰万民。--《左传·闵公元年》 黎民阻饥。--《书·舜典》 民不适有居。--《书·盘庚上》 哀我征夫,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民可使由之, 民mín ⒈〈古〉指奴隶或没做官的众百姓。现指人民,即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基本成员拥政爱~。军~鱼水情。 ⒉指人或人群~众。居~。~族。 ⒊劳动大众的~歌。~间故事。 ⒋从事某项工作的人农~。渔~。盐~。 ⒌非军事的~用。~航。 ⒍通"苠" ~高粱。 ⒎ ①指人民有管理国家和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加强~主和法制建设。 ②根据大多数群众意愿处理问题的工作方式~主气氛。~主作风。办事~主。 民mián 1.通"绵"。参见"民民"。 2.通"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