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耻蒙伐国问

"耻蒙伐国问"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6:47:33


简介: “耻蒙伐国问”出自宋代黄庭坚的《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ǐ méng fá guó wèn,诗句平仄:仄平平平仄。
出处: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
内容:
桃李春成径,本自不期人。
历下两寒士,箪瓢能悦亲。
耻蒙伐国问,肯卧覆车尘。
子既得此友,从之求日新。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用明发不寐有怀二人为韵寄李秉彝德叟》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一首诗。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明亮的月光照亮了我的房间,我无法入眠,
心中怀念着两位朋友,写下这首诗寄给李秉彝先生。

桃李的花朵已经盛开,这是自然的规律,不需要期待人的干预。
我们在历经风霜的岁月中相识,两个贫苦的士人,
用简陋的饭食和简单的器皿取悦彼此的亲朋好友。
我为不能为国家效力而感到羞耻,
但我愿意宁愿卧在覆满尘土的车辙中也不屈服。
既然得到了你这样的朋友,
我将追随你,追求不断进步的每一天。

诗意:
这首诗表达了黄庭坚对两位朋友的思念之情。他描述了桃李花开的景象,暗喻朋友关系的自然而然。黄庭坚与这两位朋友在艰苦岁月中相识,尽管生活贫困,却用简朴的东西取悦彼此的亲友。他为不能为国家效力而感到羞耻,但他仍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妥协。最后,黄庭坚表示愿意与这位朋友一起追求进步,不断改进自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朴素的语言表达了黄庭坚对友谊和追求进步的珍视。通过描绘桃李花开的景象,诗人以自然的规律来比喻友情的产生和维系,强调了友情的纯粹和自然。黄庭坚坚守自己的原则,不愿屈服于逆境,表现出坚定的品格。诗中透露出对友情和追求不断进步的执着追求,展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写意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和追求的真挚感受,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áo lǐ chūn chéng jìng, běn zì bù qī rén.
桃李春成径,本自不期人。
lì xià liǎng hán shì, dān piáo néng yuè qīn.
历下两寒士,箪瓢能悦亲。
chǐ méng fá guó wèn, kěn wò fù chē chén.
耻蒙伐国问,肯卧覆车尘。
zi jì dé cǐ yǒu, cóng zhī qiú rì xīn.
子既得此友,从之求日新。
韵脚: 拼音:chǐ méng fá guó wèn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耻 (形声。从心,耳声。本义耻辱,可耻的事情) 同本义(因声誉受损害而至的内心羞愧) 耻,辱也。--《说文》 君不使无耻。--《谷梁传·襄公二十九年》 行己有耻。--《论语》 越王苦会稽之耻。--《吕氏春秋·顺民》 而患其志行之少耻也。--《国语·越语上》 后世且行之而不知以为耻者多矣。--宋·刘开《问说》 又如无耻(不顾(知)羞耻);羞耻(不光彩;不体面);耻心(知耻之心) 羞愧 坐縻廪粟而不知耻。--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耻愧(羞愧);耻惧(羞愧恐惧) 耻 羞辱;侮辱 不醉反耻 耻(恥)chǐ羞愧,羞辱~笑。~辱。可~。知~。雪~。九一八国~日。勿忘国~。

:蒙 昏迷,暂时失去知觉的 蒙 欺骗 胡乱猜测 蒙 (形声。从苃,冡声。本义草名) 草名。即菟丝 指蒙童 蒙(矇)mēng ⒈欺骗莫~人。欺上~下。 ⒉昏头发~。 ⒊乱猜这次他~对了。 蒙méng ⒈愚昧无知~昧。~愚。启~。 ⒉遭受~难。 ⒊覆盖,遮蔽~上桌布。用手~眼。 ⒋欺骗,隐瞒实情~蔽。 ⒌敬词。受,承多~指教。 ⒍幼稚~学。童~。 ⒎形容雨点细小细雨~ ~。 ⒏敦厚朴实。 ⒐ 蒙měng

:伐〈动〉 (会意。从人,从戈。甲骨文字形,像用戈砍人的头。本义砍杀) 同本义 伐,击也。--《说文》 伐,杀也。--《广雅》 为酒醴,伐豚羔,舞长袖。--宋·苏辙《太白山祈雨词》 又如伐祭(砍头祭天);伐杀(杀戮) 砍伐 伐竹取道。--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坎坎伐檀兮。--《诗·魏风·伐檀》 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伐薪烧炭南山中。 --白居易《卖炭翁》 又如伐取(砍伐取得);伐炭(伐木烧炭);伐薪(砍柴) 讨伐,进攻 伐 fá ⒈砍砍~。采~。~木。〈引〉敲打~鼓。 ⒉征讨,攻打讨~。兴兵而~。〈引〉声讨口诛笔~。 ⒊夸耀自~其功。

:国 (会意。从囗”,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汉·贾谊《 国(國、囯)guó ⒈国家爱~。~营。建设祖~。 ①它是一个或一些阶级压迫另外的阶级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器。主要由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组成。 ②一个国家独有的占领区域。 ⒉属于本国的~旗。~徽。~产品。 ⒊地区北~风光。 ⒋京城,首都~门。~都。 ⒌〈古〉我国诸侯或王侯的封地楚~。齐~。秦~。 ⒍ ⒎ ⒏ ⒐

:问 (形声。从口,门声。本义问,询问) 同本义 问,讯也。--《说文》 皇帝请问下民。--《书·吕刑》 时聘曰问。--《周礼·大宗伯》 小聘曰问。--《仪礼·聘礼》 问人于他邦。--《论语》 善问者如攻坚木。--《礼记·学记》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乐府诗集·木兰诗》 问其故。--《列子·汤问》 跪问其故。--《后汉书·列女传》 景公问政孔子。--《史记·孔子世家》 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史记·滑稽列传》 既克,公问其故。--《左传·庄公十年》 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问wèn ⒈不知的或不明白的请人解答请~。询~。去~明白。 ⒉审讯,查究,惩办~案。~罪。胁从不~。 ⒊管,追究,考察,干预过~。这件事你要亲自去~。 ⒋安慰,慰劳~候。慰~。 ⒌ ⒍ ①要求回答或解释的题目。 ②需要研究讨论或尚待解决之事遗留~题。 ③关键或重要之点~题所在。 ④事故或意外那辆汽车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