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虎溪已埃尘

"虎溪已埃尘"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1:27:24


简介: “虎溪已埃尘”出自宋代苏轼的《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ǔ xī yǐ āi chén,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内容: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诗词:《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中文译文: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路上遇到陆道士,知道他是千岁之人。
试问当时的朋友,虎溪已经尘土飞扬。
似乎听说佚老堂,知道他是几世的后代。
他能写出五字的诗,仍戴着滤酒巾。
人们称他为小靖节,他自称葛天民。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苏轼写给陶骥子骏佚老堂的两首诗之一。陶骥子骏佚老堂是苏轼的朋友,也是他的挚友之一。

诗的第一句"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表达了苏轼离开庐山的情景,他目送着孤独的飞云,暗示了他的离别和寂寞之感。

第二句"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描绘了苏轼在路上遇到了陆道士,陆道士是一个仙人般的存在,被认为是千岁之人,寓意他长寿。

第三句"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表达了苏轼对与他当时的朋友们的思念之情,虎溪指的是他们在一起游玩的地方,现在已经尘土飞扬,时光已经过去。

第四句"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提到了佚老堂,佚老堂是陶骥子骏佚老堂的别号,苏轼听说他的消息,知道他是几世的后代,也表达了对陶骥子骏佚老堂的思念。

第五句"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赞美了陶骥子骏佚老堂的才华,他能写出五字的诗,显示了他的诗才和才华横溢。"漉酒巾"是指用来过滤酒的巾布,也象征着他质朴的生活态度。

最后两句"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是陶骥子骏佚老堂的别号,人们称他为小靖节,他自称葛天民,这两句表达了他的自谦之心和平凡的态度。

这首诗通过对陶骥子骏佚老堂的赞美和思念,展现了苏轼与他的深厚友谊,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才华和质朴生活态度的钦佩。整首诗意蕴含深情,言简意赅,给人以温暖和共鸣的感觉。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cóng lú shān lái, mù sòng gū fēi yún.
我从庐山来,目送孤飞云。
lù féng lù dào shì, zhī shì qiān suì rén.
路逢陆道士,知是千岁人。
shì wèn dāng shí yǒu, hǔ xī yǐ āi chén.
试问当时友,虎溪已埃尘。
shì wén yì lǎo táng, zhī shì jǐ shì sūn.
似闻佚老堂,知是几世孙。
néng wéi wǔ zì shī, réng dài lù jiǔ jīn.
能为五字诗,仍戴漉酒巾。
rén hū xiǎo jìng jié, zì hào gé tiān mín.
人呼小靖节,自号葛天民。
韵脚: 拼音:hǔ xī yǐ āi chén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一真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虎〈名〉 (象形。金文字形象以虎牙、虎纹为特征的虎形。本义老虎) 同本义 虎,山兽之君。--《说文》 阚如虓虎。--《诗·大雅·常武》 虎狼之心。--《史记·项羽本纪》 苛政猛于虎。--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又如虎螭(虎与龙);虎啸(虎吼叫);虎跃(猛虎腾跃);虎残(虎口余生) 凡伤害物 虎hǔ ⒈通称老虎。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间杂。性凶猛,捕食其它的兽,有时伤人。它是受保护的珍稀动物,严禁猎杀食用。 ⒉〈喻〉勇猛,威武~将。 ⒊同"唬"。 ⒋ ⒌ ①〈喻〉危险的境地~口余生。 ②手上拇指与食指相交的部位。

:溪 (溪本作豨) 山间不与外界相通的小河沟 嵠,山渎无所通者。--《说文》 是故溪狭者速涸。--《墨子·亲士》 子越自石溪。--《左传·文公十六年》。注入庸道。” 振溪通谷,蹇产沟渎。--司马相如《上林赋》 又如溪步(水涯与渡船处);溪径(小路。引申谓途径) 泛指小河流 武陵有五溪,谓雄溪 、无溪、酉溪、辰溪其一焉。--《水经注·沅水》注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陶渊明集·桃花源记》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潇水。--柳宗元《愚溪诗序》 又如溪头(溪边) 没有出口的山沟 溪(豨)xī(又读qī)山里的小河沟。 溪jī 1.见"勃溪"。 2.见"衛溪"。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埃〈名〉 (形声。从土,矣声。本义尘土;灰尘) 同本义 埃,尘也。--《说文》 埃,谓风扬尘也。--《苍颉篇》 灰尘曰埃。--《通俗文》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庄子·逍遥游》 埃不漫。--《列子·黄帝》 溘埃风余上征。--《离骚》 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素问·至真要大论》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荀子·劝学》 又如埃尘(飞扬的尘土);埃垢(灰尘污垢);埃土(泥土,尘土) 埃〈名〉 埃及的略称 两种波长单位的任一种 一百亿分之一米,即10-10米 镉的红色谱线波长除以6438.469 埃āi 灰尘尘~。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