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朗咏陈王赋

"朗咏陈王赋"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2:13


简介: “朗咏陈王赋”出自宋代周必大的《杨谨仲教授和徐师川中秋赏月诗邀余次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lǎng yǒng chén wáng fù,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杨谨仲教授和徐师川中秋赏月诗邀余次韵》
内容:
浥露清如洗,明河净不流。
珠圆合浦夜,潮盛浙江秋。
朗咏陈王赋,几成法善游。
广寒非独冷,莫为客毡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周必大
诗人介绍: 周必大(1126年8月15日—1204年10月25日),字子充,一字洪道,自号平园老叟。原籍管城(今河南郑州),至祖父周诜时居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县永和镇周家村)。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庐陵四忠”之一。开禧三年(1207年),赐谥文忠,宁宗亲书“忠文耆德之碑”。周必大工文词,为南宋文坛盟主。与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有很深的交情。著有《省斋文稿》、《平园集》等80余种,共200卷。
翻译:

这首诗词是宋代作家周必大创作的《杨谨仲教授和徐师川中秋赏月诗邀余次韵》。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浥露清如洗,明河净不流。
珠圆合浦夜,潮盛浙江秋。
朗咏陈王赋,几成法善游。
广寒非独冷,莫为客毡谋。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宋代学者杨谨仲教授和徐师川在中秋赏月的情景,并邀请作者周必大一同欣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文学典故,表达了对友谊和心灵自由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词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中秋夜的清新与美丽。首两句“浥露清如洗,明河净不流”以清新的形象描绘了夜晚的露水和明亮的月光,同时也隐含了明月的圆满和江水的静谧。接下来的两句“珠圆合浦夜,潮盛浙江秋”以珠子圆满的形象比喻月亮,同时也把秋天的潮汐与浙江的秋景联系在一起,传递了浓厚的中秋氛围。

接着,诗人提到“朗咏陈王赋”,这是指陈寿所著的《陈王独封赋》。陈王赋是一篇描写陈王与诸侯争权的赋文,这里诗人借用了这个典故,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赞美和对自由思想的追求。

最后两句“广寒非独冷,莫为客毡谋”则是诗人对友谊和自由的呼吁。广寒指的是广寒宫,传说中嫦娥居住的地方,这里用来比喻友谊之地。诗人告诫大家不要为了名利和地位而牺牲友情和自由,不要用客套和权谋来破坏真诚的交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引用文学典故,表达了对友谊和自由的赞美,呼吁人们珍惜友情,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纯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yì lù qīng rú xǐ, míng hé jìng bù liú.
浥露清如洗,明河净不流。
zhū yuán hé pǔ yè, cháo shèng zhè jiāng qiū.
珠圆合浦夜,潮盛浙江秋。
lǎng yǒng chén wáng fù, jǐ chéng fǎ shàn yóu.
朗咏陈王赋,几成法善游。
guǎng hán fēi dú lěng, mò wèi kè zhān móu.
广寒非独冷,莫为客毡谋。
韵脚: 拼音:lǎng yǒng chén wáng fù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朗〈形〉 (形声。从月,良声。本义明亮) 同本义 朗,明也。--《说文》 高朗令终。--《诗·大雅·既醉》 其圣能光远宣朗。--《国语·楚语下》 新而不朗。--《淮南子·原道》 朗月垂光。--嵇康《琴赋》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陶潜《桃花源记》 天朗气清。--王羲之《兰亭集序》 又如朗白(明亮发白);朗朗(光明亮洁的样子;声音清脆嘹亮);朗鉴(明鉴);朗亮(雪亮);朗明(明亮);朗净(明净);朗烈(明亮);朗朗烈烈(大大方方;理直气壮) 声音清晰响亮 朗咏清川飞夜霜。--李白《劳劳亭歌》 又如 朗lǎng ⒈明亮明~。晴~的天。突然开~。 ⒉声音响亮~读。~咏。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詠,歌也。或从口。--《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搏拊琴瑟以咏。--《虞书》。郑注谓歌诗也。” 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国语·周语下》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 咏而归。--《论语·先进》 咏殷周之《诗》。--班固《东都赋》 又如咏士(诗人);咏雪(咏絮。泛指有诗才的女子);咏哦(歌咏吟哦);咏吟(曼声诵读);咏言(吟诗) 咏(詠)yǒng ⒈声调抑扬地念诵或歌唱吟~。歌~。 ⒉用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志。~梅。~雪。

:陈 (形声。从阜,从木,申声。本义地名。古宛丘地,春秋时陈国国都,在今河南省淮阳县。引申为姓氏) 古国名 陈,宛丘,舜后妫(畧??))满之所封。--《说文》 陈,颛顼之族也。--《左传·昭公八年》 陈朝 战阵;行列 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史记·李将军列传》 姓 陈 陈设,陈列 陈,列也。--《广雅》 陈,布也。--《玉篇》 展

:王 (会意。本作士”,是能独立任事的人,后加一横,表示在士”之上,即人间的最高统治者,而帝 是天上的最高统治者◇帝”、王”同步降职,帝成了人间的皇帝,而王 ”成了对臣子的最高封爵。本义天子、君主) 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诗·小雅·北土》 厉王虐,国人谤王。--《国语·周语上》 王,天下所归往也。董仲舒曰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说文》 王,天子也。--《释名》 王,有天下曰王。帝与王一也。周衰,列国皆僭号自 王wáng ⒈国君国~。帝~。  ⒉〈古〉秦代以后的一种最高封爵封~。~府。 ⒊大~父~母(祖父祖母)。 ⒋一类中的首领或最特出者蜂~★~、子~。百花之~。 王wàng〈古〉统治,做君主,统一天下~此大邦。自立为~。以德行仁者~。

:赋 (形声。从贝,武声。从贝”,表示与财物有关。本义征收) 同本义 赋,敛也。--《说文》 赋,税也。--《广雅》 厥赋惟上上错。--《书·禹贡》。传谓土地所生,以供天子。” 七赋之所养。--《法言·问道》 而令贡赋。--《小司徒》。注谓出车徒给徭役也。” 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赋银(征收税银);赋粟(征收田赋);赋里(征收商业税);赋币(征收财物) 缴纳赋税 讼者平,赋者均。--唐·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又如赋金(交纳税款) 给予;授予 赋 fù ⒈赋税。旧时指田地税,各种捐税田~。薄~敛,则民富矣(薄减轻。敛征收)。 ⒉授予,给予~于。 ⒊一种文体,有韵,介于诗和散文之间诗词歌~。《风~》。《赤壁~》。 ⒋念诗或作诗临清流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