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袁宏咏史罢

"袁宏咏史罢"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2:22:40


简介: “袁宏咏史罢”出自宋代陈与义的《寥落》,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uán hóng yǒng shǐ bà,诗句平仄:平平仄仄仄。
出处: 《寥落》
内容:
寥落洞庭野,微风泛客裾。
袁宏咏史罢,孙登清啸余。
月明流水去,夜静芙蓉舒。
城郭方多事,野兴一萧疏。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与义
诗人介绍: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翻译:

《寥落》是宋代诗人陈与义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寥落洞庭野,微风泛客裾。
孤寂的洞庭湖畔,微风拂动着游客的衣袂。

袁宏咏史罢,孙登清啸余。
袁宏停止吟咏历史,孙登高声吟唱仍在继续。

月明流水去,夜静芙蓉舒。
明亮的月光倒映在流水中,夜晚静谧,荷花绽放。

城郭方多事,野兴一萧疏。
城市的街巷总是多事纷扰,而野外的景色却显得宁静而荒凉。

这首诗词以洞庭湖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寂静与孤独的感受,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诗中通过描绘洞庭湖的荒凉和微风拂动游客衣袂的情景,传达出一种寥寥无几的孤寂之感。袁宏和孙登的对比,展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不同态度。袁宏停止了对历史的吟咏,而孙登仍在高声吟唱,暗示了对于历史和现实的不同看法和追求。月光倒映在流水中,夜晚静谧,芙蓉盛开,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强调了与城市喧嚣相对的宁静与美好。最后两句表达了城市的繁忙与野外的寂静的对比,城郭中事务纷杂,而野外却宁静而萧条。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寂静与孤独的感受,以及对于历史和现实的思考。诗意深邃,从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和对人生境遇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iáo luò dòng tíng yě, wēi fēng fàn kè jū.
寥落洞庭野,微风泛客裾。
yuán hóng yǒng shǐ bà, sūn dēng qīng xiào yú.
袁宏咏史罢,孙登清啸余。
yuè míng liú shuǐ qù, yè jìng fú róng shū.
月明流水去,夜静芙蓉舒。
chéng guō fāng duō shì, yě xìng yī xiāo shū.
城郭方多事,野兴一萧疏。
韵脚: 拼音:yuán hóng yǒng shǐ bà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韵脚:(仄韵) 去声二十二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袁〈形〉 长衣的样子 袁,长衣貌。从衣,叀省声。--《说文》 袁 〈名〉 姓。如袁纥(我国古代部族名) 袁大头 的银元,也叫大头” 袁yuán姓。

:宏〈形〉 (形声。从宀,表示与家室房屋有关,厷声。本义屋子宽大而深) 同本义 宏,屋深响也。--《说文》。段玉裁注屋深也。各本深下衍响字,此因下文‘屋响’而误,今依《韵会》、《集韵》、《类篇》正。…屋深者,其内深广也。” 宏我邦我家。--《毛公鼎》 宏,按深大之屋凡声如有应响。--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大;宏大 宏,大也。--《尔雅·释诂》 若标父。--《书·酒诰》 举其宏纲。--《书·序》 其器宏以弇。--《吕氏春秋·孟冬》 又如宏才(大才);宏硕(大儒硕学。指有学问的人);宏 宏hóng广大,广博~大。~观。~量。~图。~伟。宽~。

:咏 (形声。从口,永声。又作詠”。本义曼声长吟;歌唱) 同本义 詠,歌也。或从口。--《说文》。段注尧典曰‘歌永言。’乐记曰‘歌为之言也,长言之也。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 搏拊琴瑟以咏。--《虞书》。郑注谓歌诗也。” 五曰夷则,所咏歌九则,平民无二也。--《国语·周语下》 人喜则斯陶,陶斯咏。--《礼记·檀弓》 咏而归。--《论语·先进》 咏殷周之《诗》。--班固《东都赋》 又如咏士(诗人);咏雪(咏絮。泛指有诗才的女子);咏哦(歌咏吟哦);咏吟(曼声诵读);咏言(吟诗) 咏(詠)yǒng ⒈声调抑扬地念诵或歌唱吟~。歌~。 ⒉用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志。~梅。~雪。

:史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放简策的容器,下面是手∠起来表示掌管文书记录。本义史官) 古官名。职别各异 史,记事者也。--《说文》。按,周官有大史、小史、闪史、外史、御史、女史。其属又各有府史、胥徒史,主造文书者亦称史。凡府史,皆其官长所自辟除。 矧大史友内史友。--《书·酒诰》。郑注大史内史。” 用史巫纷若。--《易·巽》 辞多则史。--《礼记·聘礼记》 史载笔。--《礼记·曲礼》 史狐书贼。--《谷梁传·宣公二年》 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礼记·玉藻 史shǐ ⒈自然或社会以往发展的进程历~。又指记载历史的书或研究历史的学科~记。生物~。社会发展~。~册。文学~。 ⒉〈古〉负责记录史事的官太~。

:罢 (会意。从网,从能。表示用网捕住有贤能的人。网”在字的上部楷书多写作罒”。本义罢官;免去;解除) 同本义 可以罢官之无事者,去器之无用者。--《吕氏春秋·仲冬》 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李白《赠汉阳辅录事二首》 徐阶罢相里居。--《明史·海瑞传》 复请之,吾辈无生理,而主谳者亦各罢去。--清·方苞《狱中杂记》 又如罢谢(辞官去职);罢归(辞职或免官归里) 遣返,遣归 停止 罢 bà ①中止某种活动~课、~工。 ②免去;解除~免。 【罢黜】 ①贬低并排斥~百家。 ②免除(职务)。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汉代实行的以儒家思想为正统,借以维护统治的政策『武帝建元元年(前140),董仲舒为统一思想,巩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而提出。武帝采纳其主张。此后,儒家学说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维护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罢论】不必再论说;不必再论说的事此事已成~。 【罢免】撤销、免去(官职)。 罢pí 1.疲劳;衰弱。 2.疲敝;惫乏。 3.慰劳。 4.弱;无能。 5.无行。参见"罢士"﹑"罢女"。 6.败,失败。 罢bǐ 1.离散;分散;散开。 罢pì 1.见"罢辜"。 罢bǎi 1.见"郎罢"。 罢ba 1.语气词。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