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W 卧闻赤脚鼾息

"卧闻赤脚鼾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5:50:17


简介: “卧闻赤脚鼾息”出自宋代范成大的《晓枕》,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wò wén chì jiǎo hān xī,诗句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出处: 《晓枕》
内容: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後巷鸡鸣。
卧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晓枕》

煮汤听成万籁,
添被知是五更。
陆续满城钟动,
须臾後巷鸡鸣。
卧闻赤脚鼾息,
乐哉栩栩蘧蘧。

中文译文:
在煮汤的声音中听到万籁,
增加被子才知道已是五更。
城中的钟声接连不断,
片刻之后巷子里鸡鸣。
躺下时听到赤脚的鼾声,
多么愉悦,栩栩蘧蘧。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清晨时分的景象,表达了对宁静和舒适生活的向往和欣喜之情。

诗中的第一句“煮汤听成万籁”,通过煮汤的声音来形容室内的宁静,将汤的煮沸声与大自然中的万籁杂音相比拟,强调了宁静环境中微小声音的重要性。

第二句“添被知是五更”,描述了作者在清晨时感到寒冷而添被子,意识到已经过了半夜,天快亮了。这里通过寒冷的感觉和增加被子的动作,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清晨的临近。

接下来的两句“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後巷鸡鸣”,描绘了晨钟声和鸡鸣声的交替声音。城中钟声陆续响起,而后巷中的鸡开始啼鸣,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创造出朝霞初现的宁静和美好氛围。

最后两句“卧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表达了作者在床上躺着聆听着赤脚鼾息的愉悦心情。这里的“赤脚鼾息”代表了亲密和安逸,而“栩栩蘧蘧”则形容心情舒畅,愉悦自得。

整首诗以清晨时分的安宁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透露出一种平和、宁静的情感,让人感受到清晨时刻的宁静和美好。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ǔ tāng tīng chéng wàn lài, tiān bèi zhī shì wǔ gēng.
煮汤听成万籁,添被知是五更。
lù xù mǎn chéng zhōng dòng, xū yú hòu xiàng jī míng.
陆续满城钟动,须臾後巷鸡鸣。
wò wén chì jiǎo hān xī, lè zāi xǔ xǔ qú qú.
卧闻赤脚鼾息,乐哉栩栩蘧蘧。
韵脚: 拼音:wò wén chì jiǎo hān xī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卧 (会意。从人臣。臣”是竖立的眼睛。本义人伏在几案上休息,眼睛呈竖立形) 同本义 坐而言,不应,隐几而卧。--《孟子》。焦循正义卧与寝异,寝于床,卧于几。统言之则不别。” 一生伏案卧。--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躺;卧而不眠 弛然而卧。--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溪头卧剥莲蓬。--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卧听风吹雨。--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示儿》 或立或卧。--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又如 卧冰(卧于冰上。古孝子卧冰事母的 卧(舙)wò ⒈伏在桌子上睡觉伏案而~。 ⒉躺,趴~床。~下。仰~。~射。 ⒊睡觉用的~铺。~室。~席。 ⒋禽兽趴伏鸭~草地。猫~灶旁。 ⒌平放着木棍~着。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闻,知声也。--《说文》 闻耳之聪也。--《墨子经上》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闻佳人兮召予。--屈原《九歌·湘夫人》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史记·项羽本纪》 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后汉书·列女传》 闻屏障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又如闻声不食(听到动物的叫声就不忍心吃它的肉);闻所不闻(听到从未听过的事情。也说闻所未闻”);闻风响应(听到风声, 闻wén ⒈听耳~目睹。~过则喜。~风而起。 ⒉消息,听说的,听见的新~。奇~。~所未~。 ⒊出名,有名望~人。~名。 ⒋名声丑~。令(好的)~。 ⒌知识见~。博~强志(记)。 ⒍用鼻子嗅~着烟味。~到香味。 闻wèn 1.声誉,名声。 2.通"问"。慰问。 3.通"问"。询问。

:赤 (会意。甲骨文,从大(人)从火。人在火上,被烤得红红的。一说大火”为赤。本义火的颜色,即红色) 同本义 赤,南方色也。--《说文》 赤者,火色也。--《书·洪范·五行传》 其色赤。--《素问·风论》。注赤者,心色也。” 赤刀。--《书·顾命》。郑注武王诛纣时刀赤为饰。” 色赤椒好。--《齐民要术·种椒》 困于赤绂。--《易·困卦》。郑注朱深曰赤。” 日上,正赤如丹。--姚鼐《登泰山记》。又如赤刀(刀口赤色的宝刀);赤衣(红色衣服);赤丸(红色弹丸);赤日(红日;烈日);赤石(红色的石头);赤泥(呈红色

:脚〈名〉 (形声。从肉,却声。本义胫,小腿) 同本义 脚,胫也。--《说文》 捶笞膑脚。--《荀子·正论》 又如脚膀(指小腿);脚胫(小腿);腿杆(方言。腿) 足的别称 雄兔脚扑朔。--《乐府诗集·木兰诗》 脚著谢公屐。--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又如脚炉(烘脚的小铜炉);脚踏(炕前供垫脚用的矮凳);脚踪(足迹);脚驴(供人雇用骑行的驴子) 某物的底座(作为它的支承部件) 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又如根脚;杯脚;山脚;墙脚;脚灯;脚底下人 残渣,即最后留下的渣滓 脚(腳)jiǎo ⒈人与动物体的最下部,接触地面的行动器官~踏实地(〈喻〉做事踏实,实事求是)。〈引〉根部,最下部山~。城墙~。桌子~。 ⒉剩下的废料下~。 ⒊ 脚(腳)jué ⒈ ⒉见jiǎo。

:鼾〈名〉 (形声。从鼻,干声。本义酣睡时粗重的鼻息声) 同本义 鼾睡床上。--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打鼾;鼾息(熟睡时的打鼾声);鼾呼(睡觉打呼噜);鼾鼻(打呼噜);鼾鼾(熟睡时的呼噜声。);鼾眠(鼾卧、鼾咍、鼾寝、鼾睡。都指熟睡时发出鼾声) 鼾声 鼾声如雷 鼾睡 鼾hān打呼噜,熟睡中发出的鼻息声~声。打~。

:息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自,自亦声。自,鼻子。古人以为气是从心里通过鼻子呼吸的。本义喘气;呼吸) 同本义 息,喘也。--《说文》 亦孔之。--《诗·大雅·桑柔》。笺如仰疾风,不能息也。” 尚不敢惕息。--《汉书·扬雄传》。注出入气也。” 则心惕息。--《汉书·司马迁传》。注喘息也。” 武气绝,半日复息。--《汉书·苏武传》 随形势为沟墙,庶息响相闻,易于守御。--《明史·王复传》 又如喘息(急促呼吸);息息(呼吸;气息出入);息窒(窒息,呼吸困难);息响(呼吸的声音);息贲(中医病名。指呼吸急 息xī ⒈呼吸喘~。~ ~相关。 ⒉叹叹~。 ⒊歇,停止休~。停~。~怒。~事宁人。 ⒋滋生,繁殖灾~。生~。 ⒌利钱利~。月~。年~。 ⒍新闻,音信消~。信~。 ⒎子女子~。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