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逋亡志颐暌

"逋亡志颐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2:08:28


简介: “逋亡志颐暌”出自宋代晁说之的《行藏》,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bū wáng zhì yí kuí,诗句平仄:平平仄平平。
出处: 《行藏》
内容:
行藏本自迷,秋兴更凄凄。
风急蛩饶响,雨来鸡误啼。
鱼溪青霭散,莲荡白云齐。
却惜安闲地,逋亡志颐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晁说之
诗人介绍: 晁说之(1059年—1129年),字以道、伯以,因慕司马光之为人,自号景迂生,济州钜野(今山东巨野)人。元丰五年(1082),进士及第,苏东坡称其自得之学,发挥《五经》,理致超然,以“文章典丽,可备著述”举荐。范祖禹亦以“博极群书”荐以朝廷,曾巩亦力荐。晁说之与晁补之、晁冲之、晁祯之都是当时有名的文学家。
翻译:

《行藏》是一首宋代晁说之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行藏之间的迷茫和凄凉情感。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和无奈。

诗中描述了行藏本来就是一种迷茫的状态,而秋天的兴致更加凄凉。风急的时候,蛩虫的鸣叫声回荡在耳边,雨来的时候,鸡儿却误打了鸣。这些景象都增加了诗词的忧伤氛围。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鱼溪的青霭散去,莲荡的白云齐聚。这里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观察,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对于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然而,诗人却感到遗憾,因为他无法在安闲的地方安居乐业,他的志向和理想被逼迫而搁置。这种内心的挣扎和无奈,使得诗词更加深沉。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行藏》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凄凉和无奈。诗人对于安闲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现实的无奈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íng cáng běn zì mí, qiū xìng gèng qī qī.
行藏本自迷,秋兴更凄凄。
fēng jí qióng ráo xiǎng, yǔ lái jī wù tí.
风急蛩饶响,雨来鸡误啼。
yú xī qīng ǎi sàn, lián dàng bái yún qí.
鱼溪青霭散,莲荡白云齐。
què xī ān xián dì, bū wáng zhì yí kuí.
却惜安闲地,逋亡志颐暌。
韵脚: 拼音:bū wáng zhì yí kuí
平仄:平平仄平平
韵脚*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逋 (形声。从辵),甫声。逋的原始意义是奴隶逃亡。本义逃亡,逃跑) 同本义 逋,亡也。--《说文》 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书·牧誓》 于伐殷逋播臣。--《书·大诰》 为天下逋逃主。--《书·武臣》 六年其逋。--《左传·僖公十五年》 狼失声而逋。--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又如逋臣(逃亡的大臣);逋逃薮(逃亡的罪犯或流亡者聚集的地方);逋客(逃亡的人;避世的人) 拖欠,欠税 逋租宿债勿复收。--沈约《宋书》 又如逋债(拖延付债);逋租(拖欠租税) 懈怠;拖延 逋 bū ①逃;逃亡~逃。 ②拖欠~债。

:亡 (会意。小篆字从入,从乚。入”是人字。乚隐蔽∠起来表示人到隐蔽处。本义逃离,出走) 同本义 亡,逃也。--《说文》 晋公子生十七年而亡。--《国语·晋语四》 子牟有罪而亡。--《国语·楚语上》 怀其璧,从径道亡。--《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史记·陈涉世家》 或以为亡。 数言欲亡。 亡而入胡。--《淮南子·人间训》 奴惊,各亡去。--高启《书博鸡者事》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史记·项羽本纪》 又如亡归(逃回);逃亡(逃走在外);亡虏(逃亡的犯人);亡民(逃亡 亡wú ⒈〈古〉同"无"用之~度,则物力必屈(屈jué竭,尽)。 亡wáng ⒈逃~命。逃~。流~。 ⒉失去,丢失唇~齿寒(〈喻〉利害关系)。~羊补牢(羊跑掉了,再修圈,还不算晚。〈喻〉事后补救)。 ⒊死,死去的死~。阵~。~兄。 ⒋灭~国。~党。灭~。

:志 (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同本义 志,意也。--《说文》 志,德义之府也。--《国语·晋语》 夫志,气之帅也。--《孟子》 在心为志。--《毛诗序》 思虑为志。--《春秋·说题辞》 志者,臧也。--《荀子·解蔽》 志者,欲之使也。--《鬼谷子·阴府》 诗言志,歌永言。--《书·舜典》 父在观其志。--《论语·学而》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汉书·班超传》 又曰士志 志zhì ⒈心意,意向,决心诗言~。意~。立~。~在四方。有~者事竟成。 ⒉记,记住博闻强~。永~不忘。〈引〉表示不忘乔迁~喜。沉痛~哀。 ⒊记述,又指记事物的书或文章杂~。碑~。墓~。《三国~》。地方~。 ⒋记号,标记标~。栽树为~。 ⒌〈方〉称轻重,量长短用秤~一~。拿尺~一~。 ⒍ ⒎ ①自愿。 ②志向,意愿。

:颐 (形声。从页,臣声。臣,面颊,繁化作颐”。本义下巴) 同本义 颐,颌也。--《方言十》 颐,或曰辅车,或曰牙车,或曰颊车。--《释名》 后稷岐颐自求。--《春秋元命苞》 端行颐靋如矢。--《礼记·玉藻》 手指颐指。--《庄子·天地》 擢项颐。--《汉书·东方朔传》 彖曰颐中有物曰噬嗑。”--《易·噬嗑》 大耳横颐方面相,肩查腹满身躯胖。--《西游记》 方额广颐。--《新唐书》 又如 颐腮(头颅);颐脱(下颚骨脱臼); 颐溜(俯身伸首平视, 下巴如屋溜下垂。形容礼敬的样子) 颐 保养 颐yí ⒈面颊,腮以手支~。 ⒉养,保养~神。~养。

:暌〈动〉 (形声。从日,癸声。本义日落) 同本义 暌,日入也。--《古今韵会举要》 通睽”。分离,隔开 伊余本羁客,重暌复心赏。--何逊《入西塞示南府同僚》 又如暌违(分离;不在一起);暌阻(阔别;离别);暌间(离间;使分离) 同睽”。形容注视 暌别 暌别多日 暌别经年 暌阔 两地暌阔 暌kuí ⒈ ⒉违背,不合,隔离~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