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祁连山更北

"祁连山更北"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6:18:32


简介: “祁连山更北”出自宋代余靖的《塞上》,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qí lián shān gèng běi,诗句平仄:平平平仄仄。
出处: 《塞上》
内容:
汉使重颁朔,胡臣旧乞盟。
烽烟虚昼望,刁斗绝宵惊。
虎落云空锁,龙堆月自明。
祁连山更北,新筑受降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余靖
诗人介绍: (1000—1064)韶州曲江人,初名希古,字安道。仁宗天圣二年进士。累迁集贤校理,以谏罢范仲淹事被贬监筠州酒税。庆历中为右正言,支持新政。使契丹,还任知制诰、史馆修撰。再使契丹,以习契丹语被责,复遭茹孝标中伤,遂弃官返乡。皇祐四年起知桂州,经制广南东西路贼盗。寻又助狄青平定侬智高,留广西处置善后事宜。加集贤院学士,徙潭、青州。嘉祐间交阯进扰,任广西体量安抚使。后以尚书左丞知广州。有《武溪集》。
翻译:

《塞上》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余靖。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景象和历史事件,展现了边疆的荣耀和挑战。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汉使重颁朔,
胡臣旧乞盟。
烽烟虚昼望,
刁斗绝宵惊。
虎落云空锁,
龙堆月自明。
祁连山更北,
新筑受降城。

这首诗词的诗意是通过描绘边塞地区的景象和历史事件,表达对边疆的关注和思考。以下是对诗词的赏析:

诗的第一句“汉使重颁朔”,描述了汉朝使者重重地颁布命令在边塞地区。这句话暗示了汉朝对边塞地区的重要性和控制力。

第二句“胡臣旧乞盟”,指的是胡人臣服于汉朝的盟约。这句话表达了汉朝与胡人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展示了汉朝在边疆地区的政治影响力。

接着的两句“烽烟虚昼望,刁斗绝宵惊”,描绘了边塞地区的烽火战事。烽烟是战火中升起的烟雾,虚昼望意味着战争的频繁,刁斗绝宵惊则表明战事的残酷和不断的惊扰。

下一句“虎落云空锁,龙堆月自明”,通过比喻手法,将边塞地区比作被云雾笼罩的山脉。虎和龙分别代表强悍的敌人和华丽的胜利。这句话暗示了边塞地区的环境严峻,但也蕴含着胜利的希望。

最后一句“祁连山更北,新筑受降城”,提到了祁连山和新筑的受降城。祁连山是中国西北的一座山脉,更北的意思是指边塞地区的边界向北延伸。新筑的受降城意味着边塞地区的巩固和防御加强。

整首诗词通过描绘边塞地区的景象、历史事件和隐喻,表达了对边疆的关注和思考。它展示了边疆地区的艰苦环境和战争的残酷,同时也表达了对胜利和边塞地区的希望。这首诗词以简洁、凝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边塞地区的特点,展示了宋代时期边疆的荣耀和挑战。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àn shǐ zhòng bān shuò, hú chén jiù qǐ méng.
汉使重颁朔,胡臣旧乞盟。
fēng yān xū zhòu wàng, diāo dǒu jué xiāo jīng.
烽烟虚昼望,刁斗绝宵惊。
hǔ luò yún kōng suǒ, lóng duī yuè zì míng.
虎落云空锁,龙堆月自明。
qí lián shān gèng běi, xīn zhù shòu xiáng chéng.
祁连山更北,新筑受降城。
韵脚: 拼音:qí lián shān gèng běi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祁〈名〉 (形声。从邑,示声。右耳旁是邑”的变形。从邑的字往往与区域有关。本义地名) 县名 太原县。--《说文》。为今山西省祁县 分祁氏之田,以为七县。--《左传》 安徽省祁门县的简称 湖南省祁阳县的简称 祁 〈形〉 大 其祁孔有。--《诗·小雅·吉日》 资冬祁寒。--《礼记·缁衣》 又如祁寒(严寒);祁哀(大哀) 众多的样子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诗·豳风·七月》 又如祁祁(众多的样子;舒缓的样子) 祁剧 祁qí大,极~寒。

:连 (会意。从辵,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同本义 遙,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房君、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姻亲关系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 连lián ⒈连接,相接~年丰收。两岸~山。〈引〉连续~夜(夜间不休息)工作。烽火~三月。 ⒉联合外~友邦。 ⒊带,加上~说带拉。~根拔掉。~他俩总共四人。 ⒋就是,即使(常跟"都"、"也"连用)~几分钱的使用,她都要精打细算。~一个字也得弄明白。 ⒌军队编制单位,是"营"的下一级,"排"的上一级。 ⒍ ⒎ ⒏ ⒐ 连liǎn 1.艰难。 连làn 1.见"连石"。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