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竖儒守一经

"竖儒守一经"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23:42:02


简介: “竖儒守一经”出自南北朝鲍照的《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ù rú shǒu yī jī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诗》
内容:
竖儒守一经
未足识行藏。
朝代: 南北朝
分类:
诗人: 鲍照
诗人介绍: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故又称他为鲍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害,年五十余岁。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与谢灵运、颜延之同创“元嘉体”,合称“元嘉三大家”。有《鲍参军集》。
翻译:

这是一首来自南北朝时期的诗词,题目为《诗》,作者是鲍照。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诗,
竖儒守一经。
未足识行藏。

这首诗词的诗意相对简洁,但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它可以理解为对诗的价值和意义的探讨。

首先,第一句“竖儒守一经”表明了作者对诗的态度。竖儒指的是儒家学者,他们坚守着经典文献中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这里的“一经”可以指儒家经典《诗经》,也可以泛指诗歌的传统和规范。

接着,第二句“未足识行藏”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对诗的理解和领悟的不足。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作者认为自己对诗的理解还不够深入,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体验。识、行、藏分别指对诗的认识、实践和内心的把握。

这首诗词的赏析主要在于对诗的反思和自我审视。作者以儒家学者的身份,思考着诗的意义和价值,并认识到自己对诗的理解还有待提高。这种对自身不足的承认和追求更高境界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诗的敬重和追求。整首诗词简洁而有力,通过几个关键词,传递出作者对于诗的追求和自我要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ù rú shǒu yī jīng.
竖儒守一经。
wèi zú shí xíng cáng.
未足识行藏。
韵脚: 拼音:shù rú shǒu yī jī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竖 竖,竖立也。--《说文》 竖,立也。--《广雅》 槐树自拔倒竖。--《后汉书·灵帝纪》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明·魏学洢《核舟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三国魏·邯郸淳《笑林·长竿入城》 又如竖柜(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竖一个目标来向它射击 竖 纵。与横”相反 緅色斜临,霞文横竖。--南朝·梁简文帝《明月山铭》 又如竖井 短小 竖 童仆 竖(竪、豵)shù ⒈立,直立~立。~栅列营。将竹竿~起来。 ⒉上下或前后的方向,跟"横"相对~排。~着砌道墙。 ⒊直『字笔形之一,从上往下写"干"字是二横一~。 ⒋

:儒 (形声。从人, 需声。本义 术士) 同本义。春秋时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的、熟悉诗书礼乐而为贵族服务的人 儒,术士之称。--《说文》 通天地之人曰儒。--《法言·君子》 能说一经者为儒生。--《论衡·超奇》 儒浩居而自顺者也。--《墨子·非儒下》 四曰儒,以道得民。--《周礼·太宰》 儒之言优也和也,言能安人能服人也。--《礼记·儒行》 又如儒师;儒仙 孔子学说(孔教); 孔子的和他的弟子一家的学说,其特点是强调对孝、仁、义、礼、智、信等基本道德的实践和修养,该学说在历史上已成为中国 儒rú ⒈旧时指读书人~者。~生。 ⒉

:守 (会意。从宀,从寸。宀表示房屋;寸是法度∠起来表示掌管法度。本义官吏的职责,职守) 同本义 守,官守也。从门,寺府之事也。--《说文》。寺,廷也;府,文书藏也。 五载一巡守。--《书·舜典》 王巡虢守。--《左传·二十一年》 均地守。--《周礼均人》。注地守,衡虞之属。” 纠其守。--《周礼·内宰》。注宿卫者。” 虽守者益。--《荀子·王制》。注谓地也。” 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左传·隐公五年》 我无官守,我无言责也。--《孟子·公孙丑下》 节操;操守 守shǒu ⒈保卫,卫护~卫。防~。坚~阵地。 ⒉看护,等候~夜。看~。~候。~株待兔。 ⒊遵照,服从遵~。~信用。遵纪~法。 ⒋靠近,依傍~着水池,可多养鱼。 ⒌旧时郡一级的长官名太~。 ⒍ ⒎ ⒏ ①防守戒备。 ②明代、清代的武官名。 ⒐ ⒑ 守shòu 1.戍守疆域土地。 2.指天子出行。 3.守臣,地方长官◇用为郡守﹑太守﹑刺史等的简称。 4.犹摄。暂时署理职务。多指官阶低而署理较高的官职。 5.指任 事﹑任职。 6.专指任郡守﹑太守﹑刺史等职。 7.职守。 8.州郡地方政府所在地。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泾 (形声。从水,巠声。本义泾水) 同本义 泾,泾水也。--《说文》 雍州其川,泾沬。--《周礼·职方氏》 泾以渭浊。--《诗·邶风·谷风》 渭水支流。有南、北二源。北源出宁夏六盘山东麓固原县;南源出甘肃省华亭县,至平凉县境合流后,又东南流入陕西省,至高陵县入渭河 。如泾渭分明 古州名 县名 一条小船,在泾上慢慢地划着,这是神仙的乐趣。--叶圣陶《一课》 经(經)jīng ⒈织布的纵线叫"经",横线叫"纬"。 ⒉地面上东与西距离的度数称"经度"。地理上假定通过南极、北极同赤道成直角的线,以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子午线为起点,以东叫"东经",以西叫"西经",东、西各一 百八十度。 ⒊正常,常常,常规正~。~常。~费(经常支出的费用)。~也者,常也(所谓经,就是常规)。 ⒋具有典范性的~典。 ⒌宗教中宣讲教义的书佛~。圣~。古兰~。 ⒍治理,管理,营业~理(又称企业、商业的主管人)。~管。~商。 ⒎禁受,承受,忍受~受。饱~风霜。 ⒏〈表〉过去而且已完成~历。曾~。已~。身~百战。 ⒐通过,路过~手。~过。途~西安。 ⒑中医把人体气血运行的主干叫"经"~脉。~络。 ⒒妇女的月经~期。 ⒓上吊,缢死自~。~其颈于树枝。 ⒔ ⒕ ①经营,管理擅长~纪。 ②经纪人,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获取佣金的人。 ⒖ ①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合,也是政治和思想意识等上层建筑的基础,即经济基础。 ②国民经济的总称或指国民经济的某个部门~济状况。工业~济。 ③节约,便宜,化费少~济实惠。 ④收支状况~济宽裕。 ⑤对国民有利或有害的~济昆虫(有利的如蚕、蜜蜂等,有害的如蝗虫、蚜虫等)。 ⒗ ①从实践得来的知识或技能。 ②经历。 ⒘ 经jìng 1.谓织布前,于机杼上绷齐并梳整纱缕,使成为经线。 2.通"径"。直径。 3.通"径"。小路。 4.通"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