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G 垢净俱已忘

"垢净俱已忘"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02:22:34


简介: “垢净俱已忘”出自未知李德的《栖云庵》,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gòu jìng jù yǐ wàng,诗句平仄:仄仄仄仄仄。
出处: 《栖云庵》
内容:
石室凝紫烟,空洞悬石乳。
阴崖含风泉,终日洒飞雨。
临流结精舍,六月不知暑。
道人养清虚,适与高僧处。
垢净俱已忘,孰为舍与取。
诸幻既远离,白云日相与。
何当谢时人,来作尘外侣。
朝代: 未知
分类:
诗人: 李德
诗人:
翻译:

《栖云庵》是一首作者为李德的诗词
诗意:
《栖云庵》描绘了一个名为栖云庵的地方,诗人用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出了一个幽静清净的山间景致。在这个石室中,紫色的烟雾凝结,空洞中悬挂着石乳。阴暗的崖壁里藏着风泉,整天不断地飘洒着细雨。在溪流旁边,有一座精舍建筑,即使在六月的时候也不感到酷暑。在这里,修道人修养内心的宁静,与高僧一同居住。他们已经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与纷扰的世界分离。他们与白云为伴,共同度过宁静的日子。诗人期待有一天能够告别尘世的烦忧,成为这样宁静生活的人。

赏析:
《栖云庵》通过描绘一个山间幽静的修道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宁静、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自然景物与修道人的生活融为一体。紫色的烟雾和悬挂的石乳形象生动,给人以幽远、神秘的感觉。阴崖中的风泉和细雨的描绘增添了清凉、湿润的氛围。整首诗以平淡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并展示了修道人摆脱俗世纷扰,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境界。

诗人通过描述栖云庵的环境和修道人的生活,表达了对于尘世的烦恼和浮躁的厌倦,向往一种纯净、宁静的境界。诗中的"垢净俱已忘,孰为舍与取"表达了修道人已经忘却了尘世的琐事和烦恼,不再执着于物质的得失。最后两句"诸幻既远离,白云日相与,何当谢时人,来作尘外侣"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摆脱尘世的束缚,过上与白云为伴的宁静生活,并期待有人能够理解和感激这种生活方式。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栖云庵》通过描绘山间幽静的修道之地,表达了诗人对于清净、宁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修道人的生活方式,表达了对尘世烦恼的厌倦,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意境深远的语言,营造出一种宁静、神秘的氛围,让读者感受到超脱尘世的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í shì níng zǐ yān, kōng dòng xuán shí rǔ.
石室凝紫烟,空洞悬石乳。
yīn yá hán fēng quán, zhōng rì sǎ fēi yǔ.
阴崖含风泉,终日洒飞雨。
lín liú jié jīng shè, liù yuè bù zhī shǔ.
临流结精舍,六月不知暑。
dào rén yǎng qīng xū, shì yǔ gāo sēng chù.
道人养清虚,适与高僧处。
gòu jìng jù yǐ wàng, shú wèi shě yǔ qǔ.
垢净俱已忘,孰为舍与取。
zhū huàn jì yuǎn lí, bái yún rì xiāng yǔ.
诸幻既远离,白云日相与。
hé dāng xiè shí rén, lái zuò chén wài lǚ.
何当谢时人,来作尘外侣。
韵脚: 拼音:gòu jìng jù yǐ wàng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仄韵) 去声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垢〈名〉 (形声。从土,后声。本义污秽,尘土一类的脏东西) 同本义 垢,浊也。--《说文》 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庄子·大宗师》 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难知。--《韩非子·大体》 爬罗剔块,刮垢磨光。--韩愈《进学解》 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积垢;尘垢;泥垢;牙垢;污垢;耳垢 耻辱,因不名誉而产生的羞耻感 受天下之垢。--《庄子·让王》 国君含垢。--《左传·宣公十五年》 沉积的水垢,尤指烧水器皿(如锅炉)内部的 蒙受屈辱或 垢gòu ⒈污秽,肮脏的齿~。藏~纳污。蓬头~面。 ⒉耻辱~辱(也作"诟辱")。

:净 (形声。从水,争声。本义春秋时鲁国北城门争门”的护城河) 同本义 净,鲁北城门池也。--《说文》。按,北城之门曰净门,当因池水名净而命也。公羊传所谓鹿门、争门、吏门,盖以争为之。 京剧中的一类角色 净 假借为瀞”。清洁,洁净。亦用于形容抽象事物。亦指明净 风烟俱净。--吴均《与朱元思书》 亭亭净植。--宋·周敦颐《爱莲说》 又如窗明几净;白净(白而洁净);净本(唐 净(凈、渜)jìng ⒈清洁干~。把手洗~。 ⒉洗,擦洗~脸。 ⒊光,空,没有剩余钱已用~。~打细收。 ⒋纯,全~利。~重五斤。~是黄豆。 ⒌只不要~看别人的缺点。 ⒍戏曲中的一种角色。通称"花脸"。

:俱 (形声。从人,具声。本义走在一起,在一起) 同本义 俱,皆也。--《说文》 而仪与之俱。--《战国策·齐策》。注偕也。” 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庄子·天运》 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史记·魏公子列传》 百余人俱。--《汉书·李广苏建传》 与李陵俱。 处与之俱。--《世说新语·自新》 使与书俱。--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等同 所谓后者应不俱也。--《素问·三部九侯论》。注犹同也。” 伊尹、箕子才俱也,伊尹为相,箕子为奴。--《论衡》 俱 俱jù ⒈全,都~黑。~在。百废~兴。 ⒉在一起行则与~,止则相对。 ⒊ 俱jū 1.姓。晋有俱石公,唐有俱文珍。见《晋书.石勒载记》﹑《旧唐书.宦官传》。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忘 (会意兼形声。从心,从亡,亡亦声。本义忘记,不记得) 同本义 忘,不识也。--《说文》 德音不忘。--《诗·郑风·有女同车》 中年病忘。--《列子·周穆王》。释文不记事也。” 忘路之远近。--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宠辱偕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忘身于外。--诸葛亮《出师表》 又如忘魂(忘怀);忘昏(忘怀);忘反(流连忘归);忘年(忘记年岁);忘味(忘记美食的滋味);忘食(忘了吃饭);忘却(不记得);忘生舍死(忘却性命,不怕牺牲);忘先(忘记祖先) 玩忽,怠忽 夙夜不敢忘怠。 忘wàng ⒈不记得~记。~我劳动。~恩负义。 ⒉忽略,遗漏~却。~掉了。搞卫生,别~了死角。 忘wáng 1.丧失,失去。 2.通"亡"。终止;断绝。 忘wú 1.见"忘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