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B 睌蝉见谁说

"睌蝉见谁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1 11:58:04


简介: “睌蝉见谁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新秋晚酌》,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ǎn chán jiàn shuí shuō,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新秋晚酌》
内容:
胡床东乡坐,秋风忽凄其。
老夫襄病骨,急令闭东扉。
西扉亦半掩,压风作东吹。
何必风及我,风入凉自驰。
睌蝉见谁说,我饮渠便知。
飞从何方来,径集庭树枝。
三叹复九咏,话尽新秋悲。
我老悲已忘,汝语复为谁。
老乌啼一声,不知蝉所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杨万里
诗人介绍: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翻译:

《新秋晚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作品。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胡床东乡坐,秋风忽凄其。
我坐在东边的胡床上,秋风突然变得凄凉。

老夫襄病骨,急令闭东扉。
我这老人身体病弱,急切地命令关上东门。

西扉亦半掩,压风作东吹。
西门也半掩着,风压着从东边吹来。

何必风及我,风入凉自驰。
何必让风吹到我这里,风自然会变得凉爽。

睌蝉见谁说,我饮渠便知。
我听见蝉鸣声,就知道我该喝酒了。

飞从何方来,径集庭树枝。
蝉从哪里飞来,直接停在庭院的树枝上。

三叹复九咏,话尽新秋悲。
三声叹息,九首咏叹,言语已尽,表达了对新秋的悲伤之情。

我老悲已忘,汝语复为谁。
我这老人已经忘记了悲伤,你的话又是为了谁。

老乌啼一声,不知蝉所之。
老乌鸦发出一声啼叫,不知道蝉飞到了哪里去。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诗中的胡床、秋风、蝉声等形象,与诗人内心的孤独、衰老和对生命的疑问相呼应。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现了杨万里独特的诗境和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hú chuáng dōng xiāng zuò, qiū fēng hū qī qí.
胡床东乡坐,秋风忽凄其。
lǎo fū xiāng bìng gǔ, jí lìng bì dōng fēi.
老夫襄病骨,急令闭东扉。
xī fēi yì bàn yǎn, yā fēng zuò dōng chuī.
西扉亦半掩,压风作东吹。
hé bì fēng jí wǒ, fēng rù liáng zì chí.
何必风及我,风入凉自驰。
mǎn chán jiàn shuí shuō, wǒ yǐn qú biàn zhī.
睌蝉见谁说,我饮渠便知。
fēi cóng hé fāng lái, jìng jí tíng shù zhī.
飞从何方来,径集庭树枝。
sān tàn fù jiǔ yǒng, huà jǐn xīn qiū bēi.
三叹复九咏,话尽新秋悲。
wǒ lǎo bēi yǐ wàng, rǔ yǔ fù wèi shuí.
我老悲已忘,汝语复为谁。
lǎo wū tí yī shēng, bù zhī chán suǒ zhī.
老乌啼一声,不知蝉所之。
韵脚: 拼音:mǎn chán jiàn shuí shuō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仄韵) 去声八霁  (仄韵) 入声九屑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睌mǎn 1.目视貌。 2.视,看。

:蝉 (形声。从虫,单声。本义一种昆虫。也称知了”) 同本义。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同翅目,蝉科,蝉属 蝉,以旁鸣者。--《说文》。按,尔雅谓之蜩,今苏俗谓之知了。 寒蝉鸣。--《礼记·夏小正》 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寒蝉(秋天天冷时的蝉) 古代一种极薄的丝织品。以其薄如蝉翼而得名 蝉 连续不断 蝉联陵丘。--左思《吴都赋》。注不绝貌。” 又如蝉联(连续不断);婵嫣(连属,连绵不断) 蝉 chán同翅目昆虫。种类很多,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幼虫生活在土里。俗称知了。 【蝉联】连续不断~羽毛球女子单打世界冠军。 【蝉蜕】 ①〈生〉蝉的幼虫变为成虫时蜕下的壳。中医用作解热镇静的药物。又叫蝉衣。 ②比喻解脱。 【蝉衣】见【蝉蜕】。 蝉(蟬)chán ⒈昆虫。俗叫"知了"。雄的腹部有发音器,鸣声高大。幼虫在土中生活。蚱蝉的蜕壳叫"蝉蜕"或"蝉衣",可供药用。 ⒉ 蝉tí 1.黏蝉,汉代县名。在今朝鲜境内。 蝉shàn 1.见"蜿蝉"。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说 shui 说服;劝说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世说新语·自新》 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史记·项羽本纪》 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辩士说王万端。--《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游说;说士(游说的人);说客(游说之士);说项(本意为称道人善,后引申凡替人游说,阐说人情都可称说项”);说难(指用言语说服他人并不容易);说城(劝说举城投降);说 导(劝说开导);说辞(游说的话);说谏(劝说进谏);说调(怂恿,撺掇) 休憩;止息。通税” 说yuè ⒈〈古〉同"悦"。 说shuì ⒈说动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客。游~。 说shuō ⒈讲话,用话表达意思你~。~到做到。 ⒉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⒊批评,指责~了他几句。 ⒋解释解~。一~就懂。 ⒌指说合,介绍~婆家(介绍对象)。 ⒍ ⒎ 说tuō 1.简易。参见"说唃"。 2.通"脱"。解脱;免除。 3.通"脱"。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