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基址已永叹

"基址已永叹"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6 23:16:48


简介: “基址已永叹”出自宋代曹勋的《山居杂诗九十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jī zhǐ yǐ yǒng tàn,诗句平仄:平仄仄仄仄。
出处: 《山居杂诗九十首》
内容:
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
未伸彼利害,先为己忧患。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
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曹勋
诗人介绍: 曹勋(1098—1174)字公显,一字世绩,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宣和五年(1123),以荫补承信郎,特命赴进士廷试,赐甲科。靖康元年(1126),与宋徽宗一起被金兵押解北上,受徽宗半臂绢书,自燕山逃归。建炎元年(1127)秋,至南京(今河南商丘)向宋高宗上御衣书,请求召募敢死之士,由海路北上营救徽宗。当权者不听,被黜。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和议成,充报谢副使出使金国,劝金人归还徽宗灵柩。十四年、二十九年又两次使金。孝宗朝拜太尉。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等。他的诗比较平庸,但有几首使金诗颇值得注意。
翻译:

《山居杂诗九十首》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在山居生活中的感慨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蒸沙以为城,
冶铁用作限。
未伸彼利害,
先为己忧患。
家事席未暖,
基址已永叹。
在德不在险,
推类仁者谏。

诗意及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山居的景象和思考人生的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担忧和对道德伦理的呼唤。

首先,诗中的“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揭示了人们对于物质追求的执着和对于物质力量的过度使用,以至于破坏了自然环境和局限了人类的发展。这种现象使得作者感到忧虑,他认为人们应该先顾及利害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自身的利益和困扰。

其次,诗中提到“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问题的忧虑,他觉得家庭事务还没有解决,但社会道义的基础却已经破败,这让他感到无尽的叹息。

最后,诗中提到“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强调了在面对困难和危险时,应该以德行为先,而非只顾个人安危。作者呼吁那些有仁爱之心的人们应该发出劝谏的声音,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对山居生活的观察和反思,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现实和人类价值观的思考。诗中的思想内涵和社会议题使得它成为一首具有深意和启发性的作品。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hēng shā yǐ wéi chéng, yě tiě yòng zuò xiàn.
蒸沙以为城,冶铁用作限。
wèi shēn bǐ lì hài, xiān wèi jǐ yōu huàn.
未伸彼利害,先为己忧患。
jiā shì xí wèi nuǎn, jī zhǐ yǐ yǒng tàn.
家事席未暖,基址已永叹。
zài dé bù zài xiǎn, tuī lèi rén zhě jiàn.
在德不在险,推类仁者谏。
韵脚: 拼音:jī zhǐ yǐ yǒng tàn
平仄:平仄仄仄仄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仄韵) 去声十五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基 (形声。从土,其声。本义墙基) 同本义 基,墙始也。--《说文》 度幽宅兆基。--《仪礼·士丧礼》 止基迺理?--《诗·大雅·公刘》 于墙基之所,方整深耕。--《齐民要术·园篱》 又如基扃(城阙);基趾(凡墙脚、城脚居下承上的,都叫基趾。又指基础、基业);基墟(旧基址) 泛指一切建筑物的根脚 高者必以下为基。--《淮南子·原道》 太武殿基高二丈八尺。--《晋书·石季龙载记》 又如基阶(阶基);基雉(宫室与城垣的基础);基筑(建筑物的基础);基构(建筑物的基础和结 基jī ⒈建筑物的根脚屋~。墙~之所。 ⒉根本,根底~数。邦(国)家之~。去~层工作。 ⒊根据~于以上理由。 ⒋化合物的分子中所含的一部分原子被看作是一个单位时,叫做"基"氢~。氢氧~。 ⒌ ⒍ ①根本,根本的~本矛盾。 ②大体上,绝大部分~本完成。 ③主要的~本群众。 ⒎ ①建筑物的根脚。 ②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础知识。~础教育。 ③"经济基础"的简称。 ⒏ ①国民经济中有特定用途的资金生产~金。 ②为某种目的而集聚的款项助残~金。抗癌~金。 ⒐ ⒑ ⒒

:址 (形声。从土,止声。字本从阜,止声。本义地基,基部) 同本义 阯,基也。从阜,止声,或从土。--《说文》 禅泰山下阯。--《汉书·郊祀志》。注阯者,山之基足。” 丰墙峭阯。--《汉书·太元大》 自城中附城为长堤,壮其址。--宋·苏轼《奖喻敕记》 废祠之址。--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地点;地址;处所 树重置于西址,列骏骑手北垌。--汉·王粲《羽猪赋》 又如芙蓉镇故址;厂址;住址 址(阯)zhǐ地基,地点基~。遗~。地~。住~。校~。

:已 (象形。象蛇形。一说原与子”同字。本义停止) 同本义 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传已,止也。” 德音不已。--《诗·小雅·南山有台》。传已,止也。” 以故事得已。--《史记·项羽本纪》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列子·汤问》 是亦不可以已乎?--《孟子·告子上》 累寸不已,遂成丈匹。--《后汉书·列女传》 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不已 完成,完毕 已,成也。--《广雅》 已事遄往。--《易 已yǐ ⒈止,完毕,罢了争论不~。死而后~。如此而~。 ⒉副词。〈表〉过去,动作完成~经。~然。~过时。事~办妥。 ⒊不久,后来~忽不见。~而悔之。 ⒋副词。太,过分~颇。不为~甚。 ⒌〈古〉通"以"。〈表〉地位、方向、时间、数量等的界限~上。大桥~东。五年~后。三十~内。

:永 (象形。小篆字形,象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本义水流长) 同本义 永,水长也。象水巠理之长。--《说文》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毛传永,长。” 泛指长。兼指时间和空间 施于众长谓之永。--《方言一》 不永所事。--《易·讼》 日永星火。--《书·尧典》 维以不永怀。--《诗·周南·卷耳》 永矢弗谖。--《诗·卫风·考槃》 且以永日。--《诗·唐风·山有枢》 求永贞。--《周礼·大祝》 永乃保之。--《仪礼·士冠礼》 以永终誉。--《礼记·中庸 永yǒng ⒈长,水流长~昼。江之~矣。 ⒉长久,久远~久。~远。~恒。~不生锈。~志不忘。~垂不朽。

:叹 (形声。从欠(另一繁体从口”),難”省声。欠,打呵欠,与出气有关。本义叹息) 同本义 叹,吞叹也。一曰太息也。--《说文》 禽子再拜而叹。--《墨子·备梯》 戏而不叹。--《礼记·坊记》 望洋向若而叹。--《庄子·秋水》 皆叹惋。--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默叹曰。--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婉贞微叹曰。--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叹借者之用。--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又如叹气嗐声(唉声叹气);叹恨(叹息抱恨);叹憾(叹息遗憾);叹笑(叹息讥笑);叹悔(叹息后悔);叹喟(叹息);叹嗟(叹息); 叹(嘆、歶)tàn ⒈吟咏一倡(唱)三~。 ⒉因忧闷悲痛而呼气出声~息。忧~。 ⒊因高兴而发出赞许或赞美的长声~为观止。 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