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访尔阳山曲

"访尔阳山曲"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6-02 19:48:06


简介: “访尔阳山曲”出自明代陆俸的《至阳山访岳山人》,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ǎng ěr yáng shān qǔ,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至阳山访岳山人》
内容:
访尔阳山曲,迢迢丘壑重。
青冥恣遐瞩,麋鹿伴孤踪。
高枕低云峤,疏林度远钟。
径余重九菊,门倚两三松。
避地雾中隐,鸣琴竹下逢。
夜长思共醉,老去愿相从。
魏阙无今想,仙风自可宗。
因思沉湎者,役役尔何庸。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陆俸
诗人介绍: 苏州府吴县人,字天爵,号桃谷。正德六年进士。历官刑部郎中,以谏武宗南巡被杖,谪出为府同知。世宗即位,复仕宝庆知府。寻弃官归隐桃坞。有《桃谷遗稿》。
翻译:

《至阳山访岳山人》是明代陆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

访到尔阳山曲,
曲折的山峦叠叠重重。
茫茫苍穹尽情眺望,
麋鹿陪伴孤独的足迹。
高枕低云的峤岩上,
穿过稀疏的林地,听见遥远的钟声。
小径旁留下重重重叠的九节菊花,
门前倚着两三棵松树。
躲避在雾中隐匿,
在竹林下弹琴邂逅。
漫长的夜晚让人思绪万千,
愿意与你共醉,共度余生。
那些已经不存在的魏阙,
想起时心生感慨,而仙风自然可宗。
因为思考沉溺于纷扰之中的人,
忙碌无休,你又何所用。

这首诗词描述了诗人登临阳山拜访岳山人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友谊的思念之情。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给人以清新、宁静的感觉。

诗人通过描述山峦的曲折、苍穹的辽阔,表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广袤。麋鹿作为孤独的伴侣,增添了一丝寂寞之感。高枕低云的峤岩和远处的钟声,给人以高远、深邃的感受。

诗中还描绘了小径旁的九节菊花和门前的松树,展现了自然的美丽和宁静。雾中隐匿和竹林下弹琴的场景,给人以神秘和宁静的感觉。

诗的后半部分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和思念之情。夜晚的漫长让人思绪纷繁,诗人希望与岳山人共同醉心,并愿意与对方共度余生。诗人想起已逝的时光和人事变迁,感慨万分,但仙风自然可宗,即使物是人非,仙风依然可以成为信仰和追求。

整首诗词情感真挚,意境优美,通过描绘山水和表达情感,将读者带入到一种宁静、恬淡的境界中。诗人抒发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思索。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ǎng ěr yáng shān qǔ, tiáo tiáo qiū hè zhòng.
访尔阳山曲,迢迢丘壑重。
qīng míng zì xiá zhǔ, mí lù bàn gū zōng.
青冥恣遐瞩,麋鹿伴孤踪。
gāo zhěn dī yún jiào, shū lín dù yuǎn zhōng.
高枕低云峤,疏林度远钟。
jìng yú chóng jiǔ jú, mén yǐ liǎng sān sōng.
径余重九菊,门倚两三松。
bì dì wù zhōng yǐn, míng qín zhú xià féng.
避地雾中隐,鸣琴竹下逢。
yè zhǎng sī gòng zuì, lǎo qù yuàn xiāng cóng.
夜长思共醉,老去愿相从。
wèi quē wú jīn xiǎng, xiān fēng zì kě zōng.
魏阙无今想,仙风自可宗。
yīn sī chén miǎn zhě, yì yì ěr hé yōng.
因思沉湎者,役役尔何庸。
韵脚: 拼音:fǎng ěr yáng shān qǔ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入声二沃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访 :访 (形声。从言,方声。本义广泛地征求意见) 同本义 詌,泛谋也。--《说文》 詌,谋也。--《尔雅》 王访于箕子。--《书·洪范》 访予落止。--《诗·周颂·访落》 受纳访--《周礼·内史》 使访物官。--《国语·楚语》 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又如访断(咨询决疑);访覃(问及);访讯(讯问;打听) 引申为访问、拜访(敬词) 此行殊访戴,自可缓归桡。--李白《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 时余方访君寓。--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径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访 访 fǎng ⒈询问,调查~贫济困。查~。采~。 ⒉探望~亲会友。相~。探~。拜~。〈引〉寻求~求。 ⒊查,侦察明察暗~。 ⒋ 【访问】有目的地探望~问水稻专家。

:尔 (形声。本义窗格花纹) 同本义 后引作薾。华盛的样子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诗·小雅》。毛传尔,华盛貌。” 又如丽尔(华丽的样子) 近。通迩” 戚戚兄弟,莫远具尔。--《诗·大雅》 尔上敦黍于筵上右之。--《仪礼·少牢馈食礼》 公降立于阼阶之东南,南乡尔卿。--《仪礼·燕礼》 名相近者相远也,实相近者相尔也。--《周礼·地官·肆长》 士不信悫而有多知能,譬之其豺狼也,不可以身尔也。--《荀子·哀公》 又如尔者(近来);尔语(凑向跟前说话) 浅近 尔 ěr ①〈古〉你;你们;你的;你们的~作言造语。(《庄子·盗跖》)、以~车来。(《诗经·卫风·氓》) ②〈古〉这;那~夜风恬月朗。(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 ③〈古〉这样问君何能~。(陶潜《饮酒》) ④〈古〉近实相近者相~也。(《周礼·地官·肆长》) ⑤〈古〉语气词。表示肯定或罢了的意思明日取虞~(《公羊传·僖公二年》)、如反手~。(《荀子·非相》) ⑥词尾。相当于地、然卓~、率~。 【尔曹】你们这些人。 【尔虞我诈】互相猜疑,互相欺骗。又作尔诈我虞。 【尔诈我虞】见【尔虞我诈】。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曲〈形〉 弯曲,不直 曲,象器曲受物之形。--《说文》 曲,折也。--《广雅·释诂一》 木曰曲直。--《书·洪范》 曲,不直也。--《玉篇》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荀子》 曲挺纵横。--《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以曲为美。--清·龚自珍《病梅馆记》 之疏之曲。 又如曲录(弯弯曲曲);曲律(曲吕。弯曲的样子);曲弯弯(像弓一样弯);曲蟮(蚯蚓);曲盖(古时仪杖用的曲柄华盖);曲兵(形体弯曲的兵器) 迂曲;婉转 曲qǔ ⒈文体名。能唱、能歌或供表演的一种文词散~。歌~。戏~儿。小~子。 ⒉歌谱歌~。作~。~高和寡。~终奏雅。 曲( ⒍黡、 ⒍麴)qū ⒈弯,跟"直"相对~折。弯~。~径。~尺。 ⒉不公正,不合理~意。~解。~从。 ⒊弯曲的地方河~。 ⒋偏僻隐秘的地方乡~。心~。 ⒌局部,不全~见。 ⒍含有大量能发酵的活微生物或其酶类的发酵剂或糖化剂,一般用大麦、大豆、麸皮等培养微生物制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