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聃书八十一篇

"聃书八十一篇"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4 10:35:01


简介: “聃书八十一篇”出自宋代刘克庄的《纵笔六言七首》, 诗句共6个字,诗句拼音为:dān shū bā shí yī piān,诗句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出处: 《纵笔六言七首》
内容:
佛经六千馀卷,聃书八十一篇
今为二氏学者,我则两端竭焉。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刘克庄
诗人介绍: 刘克庄(1187~1269)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翻译:

《纵笔六言七首》是宋代刘克庄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纵笔六言七首

佛经六千馀卷,
聃书八十一篇。
今为二氏学者,
我则两端竭焉。

中文译文:
纵情挥洒六言诗七首,

佛经有六千余卷,
道家经典有八十一篇。
如今作为两个家族的学者,
我则将精力分散在两者之间。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刘克庄对佛教和道家学问的热爱和追求。佛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数量众多;而道家的经典则是聃(dān)书,也有相当的篇幅。作为一个学者,作者感到自己应该同时致力于研究这两个领域,因此他在两者之间竭尽全力。

赏析:
这首诗词展现了作者的学识广博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他将佛经和道家经典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显示出他对宗教与哲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纵使佛经和聃书篇幅众多,作者仍然决心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两个领域的学问中,强调了他的学术热情和决心。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才思的宏伟和广博,以及对宗教和哲学的关注。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展示了刘克庄作为学者的追求和心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宋代文化中对佛教和道家思想的重视和研究。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fó jīng liù qiān yú juǎn, dān shū bā shí yī piān.
佛经六千馀卷,聃书八十一篇。
jīn wèi èr shì xué zhě, wǒ zé liǎng duān jié yān.
今为二氏学者,我则两端竭焉。
韵脚: 拼音:dān shū bā shí yī piān
平仄:平平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聃 耳长大 聃耳属肩,绮眉覆颧。--宋·苏轼《补禅月罗汉赞》 吐舌的,伸出舌头状 老子惊怪,故吐舌聃然,遂有老聃之号。--《太平广记》引葛洪《神仙传》 聃 古国名 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管、蔡…聃…文之昭也。--《左传》 人名用字。老聃,即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末年思想家,道家创始人 聃dān 1.耳长而大。旧以为寿征。《说文.耳部》"耼,耳曼也。"段玉裁注"曼者,引也。耳曼者,耳如引之而大也。"张舜徽约注"曼有长义。耼训耳曼,谓耳长也,亦即 下垂之意。旧说,耳垂长者寿高。《礼记.曾子问》吾闻诸老耼。郑注云老耼,古寿考者之号也。是其义已。"宋苏轼《补禅月罗汉赞》之二"聃耳属肩,绮眉覆颧。" 后引申为老貌。《隶释.老子铭》"聃然,老旄之貌也。" 2.通"耽"。迷恋。 3.古国名。 4.相传为老子的字。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书 (形声。从聿,者声。聿,即笔。隶书省者”成曰”。《说文》书,箸也。”箸(著)即显明∠起来表示用笔使文字显明,者、箸”音近,故者”有表意作用。本义书 写,记录,记载) 同本义 書,著也。--《说文》。按说文序云著于竹帛谓之书。” 五曰六书。--《周礼·保氏》 作书。上古以刀录于竹若木,中古以漆画于帛,后世以墨写于纸。--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易之以书契。--《易·系辞》 书者,以笔画记之辞。--《尚书序》疏 子张书诸绅。--《论语·卫灵公》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 书(書)shū ⒈写,记载~写。奋笔疾~。大~特~。 ⒉文字读其~。读~破万卷。 ⒊信家~。来~已收。 ⒋文件证~。决心~。倡议~。 ⒌装订成册的著作~籍。著~立说。 ⒍字体楷~。行~。草~。 ⒎《尚书》的简称。 ⒏称某些曲艺说~。鼓~。 ⒐ ①汉字的书写法则。 ②汉字的书写艺术,也省称"书"~画展览。 ⒑ ⒒ ⒓

:八 (象形。甲骨文象分开相背的样子『字部首之一。从八”的字多与分解、分散、相背有关。本义相背分开) 同本义 八,别也。象分别相背之形。--《说文》。段玉裁注今江、浙俗语以物与人谓之八,与人则分别矣。” 八 七加一的和 八,数也。--《玉篇》 陈浪簋。--《诗·小雅·伐木》 地理以八制。--《管子·五行》。注少阴之数。” 八者,维纲也。--《大戴礼记·本命》。按,谓八方四正四隅。 遇艮之八。史曰,是谓艮之随言,六二爻也。余五爻皆变。凡易用六不用八。八,少阴不变

:十 (指事。甲骨文象用一根树枝代表十,金文象是结绳记数,用一个结表示十◇来一点变成了一横。本义九加一的和) 同本义 十,数之具也。╠为东西,|为南北,则四方中央备矣。--《说文》 十是数之小成。--《左传·僖公四年》疏 十亩之间兮。--《诗·小雅·六月》 兵也者,审于地图,谋十官。--《管子·七法》 天下欲反,十室九空。--葛洪《抱朴子·用刑》 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又如十里长亭(古时设在路旁的亭子,常用作送别饯行之处);十番(合奏乐以十种乐器演奏的名称);十牌(十户人家 十shí ⒈数目字~羊九牧。 ⒉完全,〈表〉到达顶点~足。~全~美。~分感谢。

:一 (指事。一”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数词。大写作壹”。最小的正整数。常用以表示人或事、物的最少数量) 同本义 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说文》 一也者,万物之本也。--《淮南子·诠言》 抱一而天下试。--《老子》 故一人有事于四方。--《书·君奭》。传天子也。”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汉·贾谊《过秦论》 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公元九二年六月,李存莇妻刘皇后听信宦官诬告,杀死大臣郭崇韬,时谣言纷起,人心惶惶。屯驻在贝州(现河北省清河县)的军人皇甫晖勾结党羽作 一yī ⒈数目字。整数中最小的数~龙~猪。 ⒉纯,专~心~意。用心~也。 ⒊相同,同样~致。~模~样。 ⒋全,满~如既往。~网打尽。~身是胆。 ⒌又,其它,另外昆明市~名春城。 ⒍用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稍微,短暂试~试。望~望。停~停。 ⒎跟"就"呼应。 ①〈表〉每逢~想到要回祖国,就归心似箭。 ②〈表〉两事的时间紧接着~教就懂。~学就会。 ⒏〈古〉副词。乃,竟~至此乎! ⒐〈古〉副词。 ⒑〈古〉副词。一旦,一经~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⒒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的低音"7"。 ⒓ ①特定~定的阶级。 ②相当工作上取得了~定的成绩。 ③规定,确定按~定的规章办事。 ④必然共产主义~定会实现。 ⒔ ⒕ ⒖

:篇〈名〉 (形声。从竹,扁声。本义竹简) 同本义;简册。古代文章写在竹简上,为保持前后完整,用绳子或皮条编集在一起称为篇” 篇,书也。…谓书于简册可编者也。--《说文》 著文为篇。--《论衡·书说》 著之于篇。--《汉书·公孙宏传》 故事绝于常篇。--《游天台山赋》 又如篇翰(篇章;篇简);篇卷(指书籍);篇册(犹书籍);篇典(典籍);篇秩(书籍的篇卷);篇次(谓书籍中篇章的顺序) 特指诗歌、辞赋等文艺著作 管仲相齐,造《轻重》之篇。--《论衡·案书》 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篇piān ⒈首尾完整的文章著作短~小说。长~巨著。 ⒉量词三~纸。两~论文。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