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穿沟取西港

"穿沟取西港"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2:47:30


简介: “穿沟取西港”出自宋代王安石的《寄杨德逢》,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uān gōu qǔ xī gǎng,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寄杨德逢》
内容:
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後食。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王安石
诗人介绍: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共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翻译:

诗词:《寄杨德逢》

山樊老惮暑,
独寤无所适。
湖阴宛在眼,
旷若千里隔。
遥闻青秧底,
复作龟兆坼。
占岁以知子,
将勤而后食。
穿沟取西港,
此计当未获。
翛翛两龙骨,
岂得长挂壁。
晤言久不嗣,
作苦何时息。
炎天不可触,
怅望新舂白。

中文译文:
老山惧怕酷暑,
独自醒来无所适从。
湖阴如在眼前,
却隔绝千里之遥。
远处传来青苗的声息,
又现龟纹裂痕重复。
通过算算年岁来预知儿子的命运,
只有辛勤劳作才能得到食物。
挖开沟渠取得西面的港口,
这项计划可能尚未得到实现。
那些悬挂的龙骨,
岂能长久地挂在壁上。
长时间的寻访未得继承,
我的痛苦何时才能消散。
炎热的天气无法触摸,
我忧虑着新的稻米将如何磨碎。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表达了作者在山间度过炎热夏日的心境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作者老山上的宅院,他对酷暑的惧怕,以及在这样的天气里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和行动的困扰。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眼中的湖阴景色,虽然近在眼前,但却隔绝千里之遥,形成了一种旷远的感觉。

随后的两句描述了作者听到远处青苗声音的同时,又想到了龟纹裂痕的故事,暗示了岁月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通过算岁数来预知儿子的命运,强调了劳动和辛勤的重要性。

再后面的两句描绘了作者挖开沟渠以取得西面港口的计划,但却暗示这一计划可能尚未实现。

接下来的两句使用了比喻,描述了挂在壁上的龙骨,暗示了人事已非,事物难以长久。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长时间的寻访未得继承的苦恼,以及他对炎热天气无法触摸的无奈和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和个人经历为素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象,抒发了作者对生活中种种困扰和无奈的思考和感受。同时,诗中运用了隐喻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意境的深度和表达的效果,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ān fán lǎo dàn shǔ, dú wù wú suǒ shì.
山樊老惮暑,独寤无所适。
hú yīn wǎn zài yǎn, kuàng ruò qiān lǐ gé.
湖阴宛在眼,旷若千里隔。
yáo wén qīng yāng dǐ, fù zuò guī zhào chè.
遥闻青秧底,复作龟兆坼。
zhàn suì yǐ zhī zi, jiāng qín ér hòu shí.
占岁以知子,将勤而後食。
chuān gōu qǔ xī gǎng, cǐ jì dāng wèi huò.
穿沟取西港,此计当未获。
xiāo xiāo liǎng lóng gǔ, qǐ dé zhǎng guà bì.
翛翛两龙骨,岂得长挂壁。
wù yán jiǔ bù sì, zuò kǔ hé shí xī.
晤言久不嗣,作苦何时息。
yán tiān bù kě chù, chàng wàng xīn chōng bái.
炎天不可触,怅望新舂白。
韵脚: 拼音:chuān gōu qǔ xī gǎng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三讲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穿 :穿〈动〉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同本义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挖掘;开凿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乱 穿 chuān ①破;透把鞋底都磨~了、望眼欲~。 ②通过(孔、隙、空地等)~针引线、从这里~过去就是电影院。 ③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把辣椒~起来晾干。 ④把衣物鞋袜等套在身上~衣戴帽。 【穿鼻草约】清朝钦差大臣琦善私自与英国代表签订的卖国条约草案。1841年1月20日,与英国代表义律在穿鼻会谈时订立。主要内容为中国割让香港,赔款600万银元,开 放广州为通商口岸等。清政府得知真相后,逮捕琦善,不承认此约。又作川鼻草约。 【穿鼻之战】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的抗英战斗。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月三日,英军舰在穿鼻洋(在广州虎门口外)挑衅,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反击,击伤英舰一艘 ,英军败走。 【穿甲弹】能射穿坦克、装甲车等外部钢板的炮弹和枪弹。 【穿山甲】哺乳动物。全身被角质鳞甲,爪锐利,穴居,吃蚂蚁等昆虫,能爬树和游泳。能消灭大量白蚁。鳞片入药,有通经、催乳、消肿等作用。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穿小鞋】比喻某些上级对跟自己意见不一致或对立的下级采取一种泄私愤、图报复的不正当的为难手段。 【穿凿附会】生搬硬套,胡乱解释。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搭桥撮合。 穿chuān ⒈透,破,揭开~透。~破。看~。揭~。 ⒉凿通,打通~孔。凿~。打~。 ⒊通过~针。~隧道。~过这条街。 ⒋贯串,贯通贯~古今。 ⒌交叉,插入~插。 ⒍着衣帽鞋袜~衣。~鞋。~戴。 ⒎ 穿chuàn 1.串通;暗中勾结。 2.交换。

:沟 (形声。从水,冓声。本义田间水道) 同本义 沟,水渎,广四尺,深四尺。--《说文》 九夫为井,井间广四尺、深四尺,谓之沟。--《考工记·匠人》 十夫有沟,沟上有畛。--《周礼·遂人》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间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孟子·离娄下》 又如沟洫(沟浍。田间水道与沟渠);沟洫(田间水道);沟塍(沟渠和田埂) 泛指水道 水注谷曰沟。--《尔雅》 血流入沟中。--《汉书·刘尾氂传》 鲁以五月起众为长沟。--《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兵法曰 沟(溝)gōu ⒈田间的水沟,泛指小的流水道水~。阴~。阳~。~渠。 ⒉类似沟的瓦~。交通~。 ⒊ 沟kòu 1.见"沟瞀"。

:取〈动〉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 耳) 同本义 取,捕取也。--《说文》 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周礼》 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取吴元济。--《资治通鉴·唐纪》 斩获敌人的首级为取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宋·苏轼《阳关词》 拿 取数斗归。--三国魏·邯郸 取qǔ ⒈拿,得到~书。~款。~得成绩。 ⒉采用,选用,接受~材。录~。去粗~精。~长补短。 ⒊寻求~乐。求~。~笑(开玩笑)。 ⒋攻克,强夺~城。夺~。 ⒌按一定的根据或条件做~齐。~决。 ⒍〈古〉通"娶"。 ⒎ ⒏ ⒐ ⒑ 取qū 1.通"趋"。趋向。 2.通"趋"。疾走。 3.距离;相隔。 4.见"取虑"。

西 :西 (象形。据小篆字形,上面是鸟的省写,下象鸟巢形。西”是栖”的本字。本义鸟入巢息止) 同本义 西,鸟在巢上,象形。--《说文》 棹歌惊起乱西禽,女伴各归南浦。--《敦煌曲子词集》 又如西迟(游息,流连。同栖迟) 往西走;向西去 西通巴蜀。--《三国志·诸葛亮传》 何时复西归。--《乐府诗集·长歌行》 从小丘西行……--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西上(向西去);西驾(皇帝的车驾西行);西夕(太阳西下而天黑) 西 方位 西xī ⒈方向,日落的一方,跟"东"相对~方。~部。由东到~。 ⒉泛指欧、美~洋。~餐。~装。

:港〈名〉 (形声。从水,巷声。本义江河的分流) 同本义 道于杨墨老庄佛之学,而欲之圣人之道,犹航断港绝潢,以望至于海也。--唐·韩愈《送王秀才序》 又如港鱼(港养的鱼产);港养(养殖海产生物的一种方式);港渎(河渠) 港湾;码头;港口 香港的简称 港gǎng ⒈与河、沟相通的水渠汊道~口汊道。 ⒉可以停泊大船的江、海口岸军~。重庆~。上海~。 ⒊特指香港~人治~。~澳(香港和澳门)同胞喜洋洋。 港hòng 1.见"港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