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J 舅姑惊惶儿女嗥

"舅姑惊惶儿女嗥"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4:53:47


简介: “舅姑惊惶儿女嗥”出自明代高启的《节妇吟》,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jiù gū jīng huáng ér nǚ háo,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出处: 《节妇吟》
内容:
城头黑云如坏屋,车走争门折千轴。
姚家新妇亦东逃,舅姑惊惶儿女嗥
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
嘱夫弃妾当奉亲,独赴清流不爱身。
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高启
诗人介绍: 高启(1336-1374),汉族,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字季迪,号槎轩,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元末隐居吴淞青丘,自号青丘子。高启才华高逸,学问渊博,能文,尤精于诗,与刘基、宋濂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又与杨基、张羽、徐贲被誉为“吴中四杰”,当时论者把他们比作“初明四杰”。又与王行等号“北郭十友”。明洪武初,以荐参修《元史》,授翰林院国史编修官,受命教授诸王。擢户部右侍郎,力辞不受。苏州知府魏观在张士诚宫址改修府治,获罪被诛。高启曾为之作《郡治上梁文》,有“龙蟠虎踞”四字,被疑为歌颂张士诚,连坐腰斩。著有《高太史大全集》《凫藻集》等。
翻译:

《节妇吟》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城头黑云如坏屋,
车走争门折千轴。
姚家新妇亦东逃,
舅姑惊惶儿女嗥。

这首诗词描绘了明代时期战乱的景象。城头上黑云密布,犹如破旧的房屋一样。战乱中,车辆奔走,争相冲入城门,车轴折断成千上万。姚家的新妇也被迫东逃,舅姑们惊慌失措,儿女们哭喊不止。

自知数口难俱免,
欲渡前溪舟尚远。
嘱夫弃妾当奉亲,
独赴清流不爱身。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思考。他明白自己一家人很难一起幸免于难,想要渡过前面的溪流需要船只,但离他们还很远。他嘱咐丈夫抛弃自己,去侍奉亲人,而他自己选择独自前往清流,不顾自身的安危。

此日谁能问南史,
如妇曾书几人死?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悲愤。他问道,今天有谁能去问南方的历史,了解过去有多少人死去?这是对战乱中无辜生命的哀悼和对历史的反思。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战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痛苦和对家庭命运的思考。诗中的委婉抒发和对历史的反思,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诗意和赏析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éng tóu hēi yún rú huài wū, chē zǒu zhēng mén zhé qiān zhóu.
城头黑云如坏屋,车走争门折千轴。
yáo jiā xīn fù yì dōng táo, jiù gū jīng huáng ér nǚ háo.
姚家新妇亦东逃,舅姑惊惶儿女嗥。
zì zhī shù kǒu nán jù miǎn, yù dù qián xī zhōu shàng yuǎn.
自知数口难俱免,欲渡前溪舟尚远。
zhǔ fū qì qiè dāng fèng qīn, dú fù qīng liú bù ài shēn.
嘱夫弃妾当奉亲,独赴清流不爱身。
cǐ rì shuí néng wèn nán shǐ, rú fù céng shū jǐ rén sǐ?
此日谁能问南史,如妇曾书几人死?
韵脚: 拼音:jiù gū jīng huáng ér nǚ háo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四豪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舅 (形声。从男,臼声。本义舅父,指母之兄或弟) 同本义 母之兄、弟。妻之父为外舅,从男,臼声。凡异姓之称,不得称父,则舅之。--《说文》 王之元舅。--《诗·大雅·崧高》 于舅家见。--宋·王安石《伤仲永》 复到舅家。 又如舅氏(对舅的尊称);舅公(父亲的舅父);舅弟(舅父的儿子,年纪小于自己的。即表弟);舅兄(舅父之子年长于己者) 妻的弟或兄 舅在则君舅,舅没则曰先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吾舅死于虎。--《礼 舅jiù ⒈母亲的弟或兄~父。~ ~好。 ⒉妻子的弟或兄大~子。妻~。 ⒊〈古〉称丈夫的父亲~姑(公婆)。

:姑〈名〉 (形声。从女,古声。本义丈夫的母亲) 同本义 姑,夫母也。--《说文》 姑在则曰君姑,姑殁则曰先姑。又,妇谓夫之庶母为少姑。--《尔雅》 如母而非母也,姑也。--《白虎通》 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公婆)爱其子,不能御。--唐·李朝威《柳毅传》 又如翁姑;姑嫜(古时妻子对丈夫父母的称呼,即公婆) 父亲的姐妹 父之姊妹为姑。--《尔雅》 问我诸姑。--《诗·邶风·泉水》 姪其从姑。--《左传·僖公十五年》 又如姑舅(姑母和舅父);姑姊(父之姐);姑 姑gū ⒈父亲的姐妹大~ ~。么~母。 ⒉丈夫的母亲拜见翁~(翁丈夫的父亲)。 ⒊丈夫的姐妹~嫂子。小~子。 ⒋出家修行或从事迷信职业的妇女或传说中的神女尼~。仙~。 ⒌暂且,姑且子(你)~待之。 ⒍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惶 (形声。从心,皇声。本义恐惧,惊慌) 同本义 惶,惶恐也。--《说文》 惶,惧也。--《广雅》 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史记·刺客列传》 孟贲狎猛虎而不惶。--《潜夫论·卜列》 多官惶惶,只得散去。--明·梦觉道人《三刻拍案惊奇》 又如惶惶(惊恐不安);遑迫(惊慌);惶汗(惊惧而汗流);惶沮(恐惧沮丧);惶怖(恐惧害怕) 惶huáng恐惧,惊慌~惑。~恐。~ ~不可终日。

:儿 (象形。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人”字,上面象小儿张口哭笑。儿”是汉字部首之一,从儿”的字大都与人”有关。本义幼儿。古时男称儿,女称婴,后来孩童都称儿) 同本义 儿,孺子也。--《说文》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老子》第九章 老人儿啼。--《史记·循吏列传》 男曰儿,女曰婴。--《苍颉篇》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又如儿女子(孩童);儿剧(犹儿戏);儿话(孩子话);儿撬(拐棍儿);儿拜(孩童对大人所行的礼拜);儿啼(小孩哭);儿孩(孩童) 儿女,父母所生的子女,第一代后裔 儿 ér ①小孩子婴~。 ②年轻人(多指青年男子)男~。 ③儿子~女。 ④词尾,同前一字连成一个卷舌音小孩~。 【儿歌】儿童文学的一种。一般与童谣合称为儿童歌谣。儿歌是指反映儿童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的诗歌。形式短小活泼,用辞简明,节奏明快,韵律响亮,适合儿童接受和传唱。 童谣则指流传于儿童中间的歌谣。 【儿化】〈语〉汉语普通话和某些方言中的一种语音现象,即后缀儿字不自成音节,而和前头的音节合在一起,使前一音节的韵母成为卷舌韵母。又叫儿化韵。 【儿化韵】见【儿化】。 【儿童节】见【六一儿童节】。 【儿童文学】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括童话、诗歌、小说、故事、戏剧等形式,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适应不同年龄的少年儿童的智力和爱好。 【儿童心理学】心理学分支之一。研究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儿戏】像小孩子那么闹着玩。比喻对重要的工作或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视同~。 儿rén 1.见《说文.儿部》。 儿ní 1."齯"的古字。参见"齯齿"。 2.姓『有儿宽。见《汉书》本传。

:女〈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敛手跪着的人形。本义女性, 女人,与男”相对) 同本义 女,妇人也。--《说文》。王育说对文则处子曰女,适人曰妇。”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卫风·氓》 一女不织,或受之寒。--贾谊《论积贮疏》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男女衣著。--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男女无别。--《韩非子·亡征》 如倩女之靧。--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男女奔窜。--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女陪堂(女帮闲);女先儿(女先生);女红(泛指妇女干的纺织 女nǚ ⒈女性,女人妇~。~士。~教师。男~平等。 ⒉女儿生儿生~都一样。 ⒊旧时指以女嫁人。 ⒋〈古〉同"汝"。你,你们。 ⒌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 女nǜ 1.将女子嫁给人。 2.出仕,做官。 女rǔ 1.代词。通作"汝"。你。 2.姓。春秋晋有女贾﹑女宽。见《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嗥 吼叫 嗥,咆也。--《说文》 字又通号” 亡乌嗥之弓。--《孔子家语·好生》 又如嗥嘶(大声嘶叫);嗥吠(狗大叫);嗥嗥(兽类吼叫声);嗥呼(呼叫;号叫) 通号”∨哭,哭叫 儿子终日嗥而嗌不嗄。--《庄子·庚桑楚》。释文嗥,又作号。” 又如嗥唃(号唃。大声哭);嗥叫(大声哭叫;叫唤;兽类的吼叫) 嗥(嘷)háo野兽吼叫狼~。听,有~叫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