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Q 确乎不夺

"确乎不夺"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05:47:36


简介: “确乎不夺”出自宋代黄庭坚的《故江阳杨君画像赞》, 诗句共4个字,诗句拼音为:què hū bù duó,诗句平仄:仄平仄平。
出处: 《故江阳杨君画像赞》
内容:
显允临邛,吏师文宗。
能者述之,德宇恢恢。
疏而不失,有物实之。
於义当然,确乎不夺
强者屈之,爱民如子。
曰予用威,谁其恤之。
图像如生,虽不能言,谁敢忽之。
其事在人,岁月其逝,勿坠失之。
後有南董,询事考言,尚其笔之。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黄庭坚
诗人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翻译:

《故江阳杨君画像赞》是宋代黄庭坚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叫作杨君的人物的画像,并对他的品德和才华进行了赞美。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

显允临邛,吏师文宗。
杨君的品德和才华显著,他成为邛州的官吏,教导百姓文化。

能者述之,德宇恢恢。
有能力的人们对他的事迹进行描述,他的德行广袤无边。

疏而不失,有物实之。
他待人宽厚而不放纵,言行得体。

於义当然,确乎不夺。
在公正和义理上,他坚持原则,毫不动摇。

强者屈之,爱民如子。
即使面对强势者,他也能屈服,像爱护自己的子民一样。

曰予用威,谁其恤之。
他说自己行使权威,但谁会关心他的艰辛呢?

图像如生,虽不能言,谁敢忽之。
他的画像栩栩如生,虽然无法说话,但谁敢忽视它呢?

其事在人,岁月其逝,勿坠失之。
他的事迹存在于人们之中,岁月如梭,不要让它们被遗忘。

後有南董,询事考言,尚其笔之。
后来有人像南董一样,以考证之言来评价他,还是很赞赏他的。

这首诗词赞美了杨君的品德高尚、治理能力出众,并强调他对待民众的仁爱态度。诗人黄庭坚通过描绘杨君的形象,表达了对他的敬仰和赞美。整首诗词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示了杨君的美德和才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杨君事迹的珍视和对后人传承的期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xiǎn yǔn lín qióng, lì shī wén zōng.
显允临邛,吏师文宗。
néng zhě shù zhī, dé yǔ huī huī.
能者述之,德宇恢恢。
shū ér bù shī, yǒu wù shí zhī.
疏而不失,有物实之。
yú yì dāng rán, què hū bù duó.
於义当然,确乎不夺。
qiáng zhě qū zhī, ài mín rú zǐ.
强者屈之,爱民如子。
yuē yǔ yòng wēi, shuí qí xù zhī.
曰予用威,谁其恤之。
tú xiàng rú shēng, suī bù néng yán, shuí gǎn hū zhī.
图像如生,虽不能言,谁敢忽之。
qí shì zài rén, suì yuè qí shì, wù zhuì shī zhī.
其事在人,岁月其逝,勿坠失之。
hòu yǒu nán dǒng, xún shì kǎo yán, shàng qí bǐ zhī.
後有南董,询事考言,尚其笔之。
韵脚: 拼音:què hū bù duó
平仄:仄平仄平
韵脚:(仄韵) 入声七曷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确 (形声。左形,右声。本作碻”、塽”。本义坚固) 同本义 确乎能其事者而已矣。--《庄子·应帝王》 確乎其不可拔。--《易·乾卦》 夫乾確然,示人易矣。--《易·系辞下》 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易·乾》 坚定;坚决 真实;符合事实 确 通搉”。敲击 乐亦不复 确(確、塽、碻)、 ⒊ ⒋埆què ⒈真实,实在~实。千真完~。~有其事。 ⒉肯定,坚定~认。~保不误。 ⒊土地瘠薄。 ⒋地不平。

:乎〈动〉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 吐气) 同本义 呼”的古字◆唤;召唤 乎〈语〉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 乎hū ⒈文言助词。〈表〉疑问或反问,相当于"吗"、"呢"、"吧"可~?然~?否~?或能免~? ⒉文言叹词。〈表〉感叹,相当于"啊"、"呀"惜~!美哉~,山河之固! ⒊介词,义同"于"出~意外。异~寻常。其志可以行~天下。不在~外表美,要在~心灵美。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强取 夺,取也。--《玉篇》 夺 duó ①强取。 ②争取得到~标。 ③使失去剥~。 ④做决定定~。 ⑤文字脱漏讹~。 【夺标】 ①争夺锦标;争当冠军。 ②夺到锦标;争得冠军。 【夺目】(光彩)耀眼。 夺duì 1.狭路。《礼记.檀弓下》"齐庄公击莒于夺,杞梁死焉。"郑玄注"隧﹑夺声相近,或为兑。"陈澔集说"隧,狭路也。"一说,地名。见《集韵.去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