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C 苍颜抗尘土

"苍颜抗尘土"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8:07:03


简介: “苍颜抗尘土”出自宋代戴复古的《天竺访明上座》,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āng yán kàng chén tǔ,诗句平仄:平平仄平仄。
出处: 《天竺访明上座》
内容:
顾影良堪笑,胡为八尺长。
苍颜抗尘土,饿喙说兴亡。
竹雨先秋爽,松风生夜凉。
爱寻湖上寺,留宿赞公房。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戴复古
诗人介绍: 戴复古(1167年-约1248年),字式之,常居南塘石屏山,故自号石屏、石屏樵隐,天台黄岩(今属浙江台州)人,南宋著名江湖诗派诗人。曾从陆游学诗,作品受晚唐诗风影响,兼具江西诗派风格。部分作品抒发爱国思想,反映人民疾苦,具有现实意义。晚年总结诗歌创作经验,以诗体写成《论诗十绝》。一生不仕,浪游江湖,后归家隐居,卒年八十余。著有《石屏诗集》、《石屏词》、《石屏新语》。
翻译:

诗词:《天竺访明上座》
作者:戴复古
朝代:宋代

诗词的中文译文:
我看着自己的影子,不禁感到好笑,
为什么我的身躯要有八尺的高度?
苍老的面容抗击尘土的侵蚀,
枯瘦的嘴唇述说着兴亡的往事。
竹子的雨先于初秋而来,凉爽宜人,
松树的风吹拂着夜晚的寒凉。
我钟爱寻找湖边的寺庙,
留宿在赞公的房舍中。

诗意和赏析:
《天竺访明上座》是宋代诗人戴复古创作的一首诗词。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境遇的感慨。诗人看着自己的影子,感到自己的身高八尺之高是何必要。这里的“八尺长”可以理解为诗人对自身身材高大的疑问和困惑。诗人的面容苍老,却能抵抗尘土的污染,这种抗争的意象暗示着诗人对于兴亡岁月的思考。而枯瘦的嘴唇,则象征着诗人的经历和阅历,他用饥饿的嘴唇述说着兴亡的故事。这里的“兴亡”可以理解为历史的更迭和人事的变迁。

接着,诗人描绘了竹雨和松风,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竹雨先于初秋而来,给人一种凉爽、宜人的感觉,暗示着诗人对于宁静、清凉的向往。松树的风吹拂着夜晚的寒凉,给人一种寂静、凉爽的感觉,也让人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冷静和深思。这两句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给整首诗增添了一丝宁静和凉爽的气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钟爱寻找湖边寺庙的心情,并留宿在赞公的房舍中。这里的“湖上寺”象征着宁静、清凉和修身养性的地方,诗人希望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寻求内心的安宁。而“赞公房”则是指赞公的房舍,这里的赞公可能是指诗人的友人或隐士,诗人选择在这样的地方留宿,也显示了他追求心灵寄托和安宁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身材、面容和内心感受的描绘,以及对自然景物和心灵寄托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境遇的思考,表达了他对于宁静、清凉和内心安宁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传达给读者,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gù yǐng liáng kān xiào, hú wéi bā chǐ zhǎng.
顾影良堪笑,胡为八尺长。
cāng yán kàng chén tǔ, è huì shuō xīng wáng.
苍颜抗尘土,饿喙说兴亡。
zhú yǔ xiān qiū shuǎng, sōng fēng shēng yè liáng.
竹雨先秋爽,松风生夜凉。
ài xún hú shàng sì, liú sù zàn gōng fáng.
爱寻湖上寺,留宿赞公房。
韵脚: 拼音:cāng yán kàng chén tǔ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苍 (形声。从苃,仓声。本义草色) 同本义,引申为青黑色 苍,草色也。--《说文》 苍,青也。--《广雅》 在色为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谓薄青色。” 彼苍者天。--《诗·秦风·黄鸟》 春为苍天。--《尔雅·释天》 东方曰苍天。--《吕氏春秋·有始》 驾苍龙。--《礼记·月令孟春》。注苍亦青也。” 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 又如苍山(青山);苍苔(青苔);苍头(旧指仆人『时奴仆皆以深青色巾包头,故名;又指老年人) 灰白色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苍 cāng ①青色~松。 ②灰白色,面色~白。 ③姓。 【苍白】 ①灰白;(脸)没有血色面色~。 ②形容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无力。 【苍苍】 ①灰白色两鬓~。 ②苍茫天~,野茫茫。 【苍翠】(草木等)深绿~欲滴。 【苍黄】见【仓黄】。 【苍劲】(树木、书法、绘画等)雄健挺拔。 【苍凉】悲凉。 【苍茫】空阔辽远;无边无际暮色~。 【苍莽】苍茫。 【苍穹】天空。又作穹苍。 【苍生】古时指老百姓。 【苍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或淡红色。其根茎含挥发油及较多量的维生素a、b,有健胃作用。分布于我国浙江、江苏、安徽等省。 苍cǎng 1.见"苍莽"。

:颜 (形声。从页,彦声。从页,与头有关。本义印堂) 印堂,两眉之间 颜,眉目之间也。--《说文》。段玉裁注各本作眉目之间,浅人妄增字耳,今正。眉与眉之间不名颜。…颜为眉间,医经所谓阙,道书所谓上丹田,相书所谓中正印堂也。” 额头 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班固《汉书》 又如颜角(额角);颜题(古代头巾覆额面部分) 面容,脸色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郑风》 又如颜状(容颜状貌);颜厚(面有惭色,难为情);颜貌(容貌) 体面,容誉 颜yán ⒈额~赤。〈引〉面容,容貌~面⊥~悦色。笑逐~开。无~见人。 ⒉色彩~色。~料。

:抗〈动〉 (形声。从手,亢声。本义抵抗,抵御) 同本义 抗,扦也。--《说文》 抗,御也。--《小尔雅·广言》 抗木横一缩。--《仪礼·既夕礼》 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汉·贾谊《过秦论》 又如抗木(旧时所用的葬具。在棺木之上覆盖一席,用以防御尘土);抗力(抵抗力);抗犯(抵抗与进犯);抗玩(玩忽抗命);抗质(谓劫持人质以相抗);抗矫(矫情抗俗,高蹈) 抗拒;拒绝 安能抗此难乎。--《资治通鉴》 抗辞慷慨。--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又如 抗kàng ⒈抵挡,抵御~洪。抵~。~日战争。~美援朝(朝朝鲜)。〈引〉 ①拒绝,不顺从~拒从严。严查~命。严惩~税。 ②不妥协~诉。 ⒉相当,抵得过~衡。分庭~礼。 ⒊[抗议]声明己方意见,谴责对方的言行。 ⒋[抗战]抵抗外来侵略的战争。在我国特指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战八年胜利到。 抗gāng 1.用肩承物。 2.承担。 3.通"康"。参见"抗庄"。 抗káng 1.用肩承物。 2.承担。 3.通"康"。参见"抗庄"。

:尘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 尘土)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 尘 chén ①尘土,附着在器物上或飞扬的细土除~器。 ②人间;现实社会红~。 【尘肺】见【矽肺】。 【尘芥】比喻轻微、不足重视的东西。芥小草。 【尘世】佛教、道教所指的现实社会,与其理想世界相对。 【尘嚣】人多,熙熙攘攘的样子。 尘(塵)chén ⒈飞扬的或浮面的灰土~土。 ⒉踪迹,事迹步人后~。 ⒊人间,现时社会~事。~世(也指佛家、道家等所称的人间,并与他们和迷信者所谓的"天堂"、"仙界"相对)。 ⒋ ⒌

:土〈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土块,下象地面。金文中空廓变填实,小篆又变为线条。本义泥土,土壤) 同本义。沉积于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潮湿时称泥土,地质学上称土壤 土,地之吐生物者也。--《说文》 百谷草木丽乎土。--《易·彖传》 禹敷土。--《书·禹贡》 辨十有二土之名物。--《周礼·大司徒》 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 焉置土石。--《列子·汤问》 如土石何。 不若燔土。--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土膏微润。--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又如土粉(粉刷墙壁用的白垩 土tǔ ⒈沙泥等的混合物~壤。沙~。泥~。粘~。积~成山。 ⒉地域国~。领~。 ⒊故乡,本地的~籍。~话。乡~。年老思~。~生~长。 ⒋民间生产的,出自民间的~产。~布。~专家。 ⒌不开通,不时兴~头~脑。~里~气。 ⒍五行(金木水火~)之一。 ⒎ ①世世代代居住在一定地方的人。 ②世居本地的人。 ⒏ ⒐ 土dù 1.根。《诗.豳风.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陆德明释文"土,音杜……《韩诗》作杜,义同。《方言》云东齐谓根曰杜。"一说,指根之皮 。 2.通"杜"。古水名。 土chǎ 1.见"土苴"。 土tú 1.《字汇补.土部》"土门,北方之族也。"参见"土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