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F 翻吟薤露章

"翻吟薤露章"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30 17:31:26


简介: “翻吟薤露章”出自宋代范成大的《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fān yín xiè lù zhāng,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
内容:
我愿延陵道,几如渭水阳。
适传杯泛影,何意隙沉光。
拟补兰陔雅,翻吟薤露章
支离妨执绋,雨泣望楸行。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中文译文:
我愿延陵道,几如渭水阳。
适传杯泛影,何意隙沉光。
拟补兰陔雅,翻吟薤露章。
支离妨执绋,雨泣望楸行。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范成大写给他的舅母太夫人方氏的挽词。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舅母的思念和对她的美好祝愿。

诗的开头,作者表达了自己愿意延陵道(指长乐宫道,古代帝王的陵墓所在地),与渭水阳(指渭河的阳光)相似,意味着作者希望能够与舅母在来世相聚。

接下来的两句,描述了传杯时杯中的影子,以及作者对这种景象的思考。作者问道,这种景象背后是否有深意,是否有一种隙沉光(指隐含的深意和哲理)。

接着,作者表达了自己对舅母的美好祝愿。他希望能够修补兰陔(指修整花坛,使其更加雅致),并吟唱薤露(指吟唱诗歌,表达对舅母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兰陔和薤露都是象征美好和清雅的意象。

最后两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因为离别而感到的痛苦和悲伤。他说支离妨执绋,意味着离别的痛苦使他无法继续执笔写诗。雨泣望楸行,形容作者在雨中泪水滂沱地望着楸树,表达了他对舅母的深深思念之情。

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舅母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离别的痛苦和悲伤。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诗歌传递了一种深情和哲理的意境。

参考资料:
- [《舅母太夫人方氏挽词三首其》](https://so.gushiwen.cn/shiwenv_3a0a0b9e1a9d.aspx)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yuàn yán líng dào, jǐ rú wèi shuǐ yáng.
我愿延陵道,几如渭水阳。
shì chuán bēi fàn yǐng, hé yì xì chén guāng.
适传杯泛影,何意隙沉光。
nǐ bǔ lán gāi yǎ, fān yín xiè lù zhāng.
拟补兰陔雅,翻吟薤露章。
zhī lí fáng zhí fú, yǔ qì wàng qiū xíng.
支离妨执绋,雨泣望楸行。
韵脚: 拼音:fān yín xiè lù zhāng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七阳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翻〈动〉 (形声。从羽,番声。本义鸟飞) 同本义 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王维《辋川闲居》 又如翻泊(或飞或止);翻翔(翻飞,飞翔);翻簸(飞驰) 翻转;翻腾 波翻晓霞影。--李白《姑熟十咏》 又如翻滚滚(上下急速滚动的样子);翻海(形容声响如海浪翻腾);翻雪(形容白浪翻滚);翻扑(翻腾) 反转,倾倒,变动位置 钿头银篦击节碎,白色罗裙翻酒污。--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多少好汉被蒙汗酒麻翻了。--《水浒传》 又如翻席(吃完一席,再到他处吃另一席);翻台(嫖客在一妓院宴毕,再到另一妓院饮宴); 翻(飜) fān ⒈反转,歪倒,上下、内外移位~倒。~转。~滚。~腾。~补。汽车~了。~箱倒柜。 ⒉改变原先的~然图改。~冤假错案。 ⒊数量成倍增长~番。 ⒋爬过,越过~越。~山越岭。 ⒌感情破裂~脸。闹~了。 ⒍翻译,把一种语言、文字等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字,以及做此种工作的人把中文~成英语。她是英语~译。 ⒎ 【翻身】 ①翻转身体,翻来覆去(也形容多次重复)~身难眠。 ②〈喻〉从被压迫、被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身不忘共产党。 ⒏ 【翻阅】翻着看书报、文件等这本书我一页一页地~阅过。 ⒐ 【翻版】按照原本复制印刷。〈引〉贬义地指旧调重弹,形式不同而实质一样他这次发言,就是上个月一次讲话的~版。 ⒑ 【翻砂】将熔化的金属倒入用湿砂制成的模型里,铸造成器具或机件。 ⒒ 【翻然】转变得很快~然悔悟。 翻fán 1.见"翻?"。

:吟 (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同本义 吟,呻也。--《说文》 吟,叹也。--《苍颉篇》 呿吟至微。--《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 昼吟宵哭。--《战国策·楚策》 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明·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又如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吟咏;诵读 倚树而吟。--《庄子·德充符》 则将吴吟。--《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 盗跖吟口。--《荀子·不苟》 吟青黄。--《汉书·礼乐志》。注 吟(唫)yín ⒈声调抑扬地念颂~诗。~咏。 ⒉一种诗体的名称梁父~。天姥~。泛指诗歌~社(诗社)。 ⒊叹息昼~宵哭。 ⒋鸣,叫莺~。猿~。 吟yǐn 1.见"噤吟"。 吟jìn 1.闭口。

:薤 一种蔬菜类植物,名为亚实基隆葱 又不食酸薤野菜。--《宛如钓》 薤xiè也叫"藠头"。多年生草本,叶细长中空。花小,紫色。嫩叶和地下鳞茎是普通的蔬菜。

:露〈动〉 lou 露lòu ⒈显现,用于一些口语~脸。~马脚。 ⒉见luф。 露lù ⒈显出,现出显~。暴~。~出。揭~。 ⒉在屋外,没有遮盖~天。~宿。~井。~矿。 ⒊用花、果、药物等制成的饮料菊花~。苹果~。枇杷~。枸杞~。 ⒋

:章 (会意。从音十。音指音乐,十”是个位数已终了的数,合起来表示音乐完毕。本义音乐的一曲) 同本义。今称乐章” 章,乐竟为一章。--《说文》 读乐章。--《礼记·曲礼》。疏谓乐书之篇章。”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前赤壁赋》 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史记·吕太后本纪》 又如章夏(古代乐章名。九夏”之一) 棵;根 山居千章之材。--《史记·货殖列传》 章 在绘画或刺绣上,赤与白相间的花纹叫章” 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 章zhāng ⒈音乐的一曲,诗歌文词等的段落乐~。篇~。请看第三~。〈引〉作文或作品的一篇做文~。下笔成~。 ⒉封建时代呈给皇帝的奏本奏~。 ⒊规程,条款,条理,法规~程。规~。简~。党~。约法三~。杂乱无~。训~明法。 ⒋印鉴印~。盖~。 ⒌标志证~。袖~。 ⒍花纹黑质而白~(质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