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Z 诅拆谨归诚

"诅拆谨归诚"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6:53:18


简介: “诅拆谨归诚”出自宋代李新的《羌俗》,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zǔ chāi jǐn guī chéng,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羌俗》
内容:
卜占遵火兆,诅拆谨归诚,渡笮苍猱捷,旋碉墨蚁轻。
养生茶作命,据险石为城。
纵去擒来事,无人是孔明。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李新
诗人介绍: 宋仙井人,字元应。哲宗元祐五年进士。刘泾尝荐于苏轼。累官承议郎、南郑丞。元符末上书夺官,谪遂州。徽宗大观三年赦还。有《跨鳌集》。
翻译:

《羌俗》是宋代诗人李新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卜占遵火兆,
诅拆谨归诚,
渡笮苍猱捷,
旋碉墨蚁轻。
养生茶作命,
据险石为城。
纵去擒来事,
无人是孔明。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羌族的风俗为主题。诗人通过描写羌族人民的卜占祭祀、坚定的信仰和勇敢的行动来表达对羌族文化的赞美。诗中还涉及到养生茶的重要性以及利用险要的石头建立城池的智慧。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英雄人物孔明的敬佩和对智慧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羌族的风情和文化特点。诗人通过使用象征性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将羌族的卜占祭祀、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特点生动地展现出来。例如,"卜占遵火兆"中的"遵火兆"表明羌族人民相信通过卜占祭祀来预测未来的命运。"渡笮苍猱捷"中的"渡"和"捷"暗示了羌族人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果断和勇敢。"据险石为城"则表达了羌族人民在自然环境中寻找合适的地理条件并运用智慧建立防御工事的能力。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精练的意象展现了羌族人民的自信、勇敢和智慧。诗人通过对羌族风俗的描绘,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羌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精神的力量。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展示了诗人对羌族文化的赞美和对智慧的向往,同时也启发了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理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ǔ zhān zūn huǒ zhào, zǔ chāi jǐn guī chéng,
卜占遵火兆,诅拆谨归诚,
dù zé cāng náo jié, xuán diāo mò yǐ qīng.
渡笮苍猱捷,旋碉墨蚁轻。
yǎng shēng chá zuò mìng, jù xiǎn shí wèi chéng.
养生茶作命,据险石为城。
zòng qù qín lái shì, wú rén shì kǒng míng.
纵去擒来事,无人是孔明。
韵脚: 拼音:zǔ chāi jǐn guī chéng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诅 (形声。从言,且声。本义诅咒) 同本义 诅,詶也。--《说文》 否则厥口诅祈。--《书·无逸》。疏请神加殃谓之诅。” 以诅射颍考叔者。--《左传·隐公十一年》 出此三物,以诅尔斯。--《诗·小雅·巧言》 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论衡》 又如诅让(咒骂责备);诅詈(诅咒;咒骂);诅恨(诅咒怨恨);诅书(诅咒的文字);诅魇(用诅咒来害人);诅祝(祈求鬼神加害于敌对之人);诅师(巫师);诅楚文(又称诅楚”。指秦 王祈求天神克楚兵,收复其边城) 盟誓,特指就小事或往事起誓 诅 zǔ ⒈迷信者所谓"祈求神灵加祸于所憎恨的人"~人伤自身。 ⒉盟誓~约。

:拆 (形声。从手,斥声。本义裂开) 同坼”。裂开;绽开 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易·解·彖传》 又如拆裂(分裂;破裂);拆副(裂开) 开启 公拆袄,出珠授之。--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又如拆信;拆辩(辩白解释) 分散,把合在一起的弄开 拆 拆 chāi ①将合在一起的东西打开~信件。 ②拆毁~迁。又见 cā。 【拆台】有意破坏,使人(或集体)倒台,或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 【拆字】见【测字】。 拆chāi ⒈弄开,分开,卸下来~信。~线。~机器。

:谨〈形〉 (形声。从言,堇声。本义谨慎,小心) 同本义 谨,慎也。--《说文》 以谨无良。--《诗·大雅·民劳》 以谨罔极。 谨畜藏。--《荀子·王制》 谨厚以为厚。--《楚辞·怀沙》 谨庠序之教。--《孟子·梁惠王上》 谨食之。--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不自谨惜。--清·张廷玉《明史》 谨护其失。--清·刘开《问说》 又如谨畏(小心谨慎);谨肃(严谨认真);谨言(谨慎说话);谨厚(谨慎忠厚);谨介(谨慎耿介) 恭敬 谨斩樊於期头。--《战国策·燕策》 谨使臣良。--《史记·项羽本纪 谨jǐn ⒈慎重,小心~慎。~防。~遵法令。 ⒉敬词。〈表〉郑重,恭敬~启。~呈。~具此证。

:归 (会意。从止,从媎省。本义女子出嫁) 同本义 归,女嫁也。--《说文》 帝乙归妹。--《易·泰》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之子这个女子) 女有归。--《礼记·礼运》 妇人谓嫁曰归。--《公羊传·隐公二年》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杜甫《新婚别》 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归适(出嫁);归女(嫁女);归妹(嫁妹)。又指出嫁女儿返回娘家 害瀚害否,归宁父母。--《诗·周南·葛覃》 凡诸侯之女归宁曰来 归(歸)guī ⒈回,返,回到~家团聚。~国华侨。回~祖国。〈引〉还给~还。物~原主。 ⒉趋向同~殊途。四海~心。 ⒊由,属于这件事~她办。 ⒋聚拢,并入~档。~并。颗粒~仓。 ⒌依附,附属~附。~属。 ⒍顺服,反正~顺。弃邪~正。 ⒎结局,结论~宿。~结。 ⒏除,珠算中一位数的除法三~。七~。 ⒐〈古〉指女子出嫁之子于~(之子这个女子)。 归kuì 1.通"馈"。赠送。 2.通"愧"。惭愧。

:诚 (形声。从言,成声。本义诚实,真诚) 同本义 诚,信也。--《说文》 币必诚。--《礼记·郊特牲》 诚者自成也。--《礼记·中庸》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列子·汤问》 行之发于至诚。--《汉书·赵广汉传》 乃能衔哀致诚。--韩愈《祭十二郎文》 又如诚款(真诚恳切);诚敬(真诚,敬重);诚虔(虔诚,恭敬而有诚意) 真实 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礼记·大学》 巧诈不如拙诚。--《韩非子·说林上 诚 chéng ①真实的(心意)~心~意。 ②实在;的确;~然。 【诚笃】诚实真挚。 【诚惶诚恐】原为封建时代臣下给皇帝奏章中的套语,表示敬畏之意。形容十分谨慎恐慌不安的样子。有时含讽刺意味。 【诚然】 ①实在;的确这本书~可以一读。 ②固然(引起下文转折)你说的~有理,但他说的也不为错。 【诚心诚意】实心实意。形容十分诚挚。 【诚挚】诚恳真挚。 诚chéng ⒈真心,不虚伪~实。~挚。~信。真~。~心~意。 ⒉确实,的确~然。~说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