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跬步见天则

"跬步见天则"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09:34:15


简介: “跬步见天则”出自宋代度正的《赋张袁州隐斋三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kuǐ bù jiàn tiān zé,诗句平仄:仄仄仄平平。
出处: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
内容:
杀麑无戚容,活蚁有德色。
不如未见蚁,生道犹不息。
如如隔窗月,光不见微隙。
不患无发时,却患发无益。
一矜障万善,千悔无一得。
要加持养功,跬步见天则
宇宙渺无穷,此道足充塞。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度正
诗人介绍: 宋合州人,字周卿,号性善。光宗绍熙元年进士。为国子监丞,极论李全必反,献镇压之策。官至礼部侍郎。尝从朱熹学。有《性善堂稿》。
翻译:

《赋张袁州隐斋三首》是宋代度正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杀麑无戚容,活蚁有德色。
不如未见蚁,生道犹不息。
如如隔窗月,光不见微隙。
不患无发时,却患发无益。
一矜障万善,千悔无一得。
要加持养功,跬步见天则。
宇宙渺无穷,此道足充塞。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修行的思考。诗中运用了一系列对立的意象,如杀麑(麑指美好的事物)无戚容,活蚁有德色。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人们对事物的价值观和态度。他认为人们对于美好事物的毁灭并没有什么愧疚之情,而对于微小的生命却有所敬畏。

接下来,诗中表达了对修行和道德的思考。作者认为与其追求世俗的名利,不如追求内心的修行和道德的养成。他认为即使没有外在的物质财富和地位,只要内心修行不停止,人生的道路仍然有价值。

诗的后半部分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念,即人生的价值不在于追求自身的功利和欲望,而在于修行和实践。作者认为要珍惜每一次修行的机会,因为每一次修行都能够使人更加接近天道。他认为宇宙的广阔无穷,而我们所追求的道德修行就足以充实和填满我们的生命。

这首诗词通过对立的意象和对修行和道德的思考,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和修行的独特见解。它呼吁人们关注内心的修行,追求道德的养成,并将个人的价值观与宇宙的广阔联系起来。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ā ní wú qī róng, huó yǐ yǒu dé sè.
杀麑无戚容,活蚁有德色。
bù rú wèi jiàn yǐ, shēng dào yóu bù xī.
不如未见蚁,生道犹不息。
rú rú gé chuāng yuè, guāng bú jiàn wēi xì.
如如隔窗月,光不见微隙。
bù huàn wú fā shí, què huàn fā wú yì.
不患无发时,却患发无益。
yī jīn zhàng wàn shàn, qiān huǐ wú yī de.
一矜障万善,千悔无一得。
yào jiā chí yǎng gōng, kuǐ bù jiàn tiān zé.
要加持养功,跬步见天则。
yǔ zhòu miǎo wú qióng, cǐ dào zú chōng sè.
宇宙渺无穷,此道足充塞。
韵脚: 拼音:kuǐ bù jiàn tiān zé
平仄:仄仄仄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三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跬〈名〉 (形声。从足, 圭声。本义 古代的半步) 古时称人行走, 举足一次为跬, 举足两次为步, 故半步叫跬”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又如跬行(举足而行);跬步(半步;跨一脚;举步;迈步) 跬 引申为靠近的”、 眼前的” 跬kuǐ〈古〉称走路时移动一只脚叫"跬",先后移动两只脚叫"步"(即今两步)~步(古称半步)。〈喻〉眼前的,一时的~誉无用。

:步 (会意。甲骨文字形,由两只脚的象形符号重迭而成,表示两脚一前一后走路。本义行走) 同本义 步,行也。--《说文》 跬步而不敢忘,孝也。--《礼记·祭义》 王朝步自周。--《书·召诰》 步路马必中道。--《礼记·曲礼》 见夫人之步马者。--《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步余马兮山皋。--《楚辞·屈原·涉江》 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战国策·齐策四》 又如止步;信步(随意走动;散步);步步虚心(时时虚怀若谷,毫不自满);步阁(步廊,走廊);步趋(行走) 以脚步测量远近 步 bù ①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寸~难移。 ②阶段事业一~比一~艰难。 ③地步;境地局势发展到关键的一~。 ④旧制长度单位。一步等于五尺。 ⑤用脚走~入大会堂。 ⑥踩;踏~入歧途。 ⑦姓。 【步步为营】军队每前进一步就设一道营垒。形容防守严密,行动谨慎。 【步履维艰】行走艰难。 【步辇图】中国古代名画。唐阎立本作。描绘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李世民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松赞干布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迎娶,受到唐太宗接见的情景。 【步枪】单兵使用的一种长管枪。有单发射击、半自动、全自动之分,最大射程约400米。 【步人后尘】跟在别人后面走。指追随、模仿别人,没有创新◇尘走路时扬起的尘土。 【步武】 ①古时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指不远的距离。 ②跟着别人的足迹走。比喻模仿效法~前贤。

:见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本义看见,看到) 同本义 见,视也。--《说文》 未见君子。--《诗·周南·汝坟》 利见大人。--《易·乾》 见龙在田。--《易·乾》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见而不见,闻而不闻。--《韩非子·主道》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 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虎见之。--唐·柳宗元《三戒》 歧王宅里寻常见 见(見)jiàn ⒈看到看~。耳闻目~。〈引〉接触,遇到胶卷忌讳~光。病刚好,不要~寒。 ⒉看得出,显现出初~成效。已~分晓。 ⒊会面,会晤会~。接~。 ⒋看法,认识,扩大知识~解。~识。远~。不固执己~。 ⒌指明出处~上页。 ⒍助词。 ①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莫~笑。别~怪。 ②用在动词前,〈表〉对说话人怎么样~教。请~谅。 ⒎用在"听"、"闻"、"看"等动词后,〈表〉效果听~了。看~了。 ⒏[见习]学得专业知识的人刚到工作岗位去,现场实地工作实习~习生。 ⒐[见证]亲眼看到,可以作证的人。也指可以作证的事物。 ⒑见xiàn。 见(見)xiàn ⒈显出,出现,显露表~。华佗再~。昙花一~。 见"儋藍"。 ④姓。三国吴有儋萌。见《三国志.吴志.薛综传》。

:天〈名〉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是个正面的人形(大),上面指出是人头,小篆变成一横。本义人的头顶) 同本义 天,颠也。…颠者,人之顶也。以为凡高之称。--《说文解字注》 又如天灵(人或其他动物的头顶骨);天灵盖(头顶骨) 古代的墨刑。在额头上刺字的刑罚 天,刑名。剠凿其额曰天。--《集韵》 《其人天且劓。--《易·睽卦》。虞注黥额为天。” 天空 天,至高无上。--《说文》 天,气也。--《论衡·谈天》 形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神话四则·形天》 天似穹庐。--《乐府诗集·杂 天tiān ⒈高空~空。满~星。 ⒉高处,顶部~线。~窗。~桥。~头(书页上头的空白部分)。 ⒊最,极~好,就这么办。 ⒋指自然界,生成的~然。~灾。~险。~生的。人定胜~。 ⒌气象~气。~冷。~晴。 ⒍时间,一昼夜,一段时间一~。今~。白~。过几~。 ⒎季节,时节秋~。冷~。三伏~。 ⒏迷信者所谓的"神、佛、仙人或他们的住地"~神、~意、~堂等都是虚构的、没有的。归~(又指死亡)。 ⒐ ⒑ ①世界上。 ②江山。 ⒒ ⒓ ⒔ ⒕ ⒖ ⒗ ①单纯直率,不虚伪,无做作。 ②用一般的、简单的事物去推断特殊的、复杂的事物想得~真。 ⒘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则,等画物也。--《说文》 则,法也;则,常也。--《尔雅》 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管子·七法》 均守平则。--《周礼·大司马》 法则以驭其官。--《周礼·太宰》 掌则以逆都鄙之治。--《周礼·太史》。注亦法也。” 有物有则。--《诗·大雅·庶民》 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管子·形势》 又如则天(以天为 则zé ⒈规则,规律,制度准~。法~。总~。细~。 ⒉榜样,模范以身作~。 ⒊效法~先人之法。 ⒋就,便,那么有~改之,无~加勉。唇亡~齿寒。 ⒌却(〈表〉转折)今~不然。 ⒍乃,是,就是(〈表〉肯定判断)此~岳阳楼之大观也。 ⒎做,作,常见于古小说中~甚(做什么)?不~声。 ⒏连词。用于对比句或两件事先后相承内~百姓疾之,外~诸侯叛之。响了预备铃,~同学们陆续走入教室。 ⒐假若,假使今~来,沛公(刘邦)恐不得有此。 ⒑量词,指成文的条数寓言两~。试题五~。新闻三~。 ⒒在一、二、三等数字后,表示列举事项一~屋少,二~人多,故住房紧张。 ⒓ 则zhī 1.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