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冒寒知薏苦

"冒寒知薏苦"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1 15:15:47


简介: “冒寒知薏苦”出自宋代晏殊的《次韵和司空相公闰秋重九中书对菊》,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ào hán zhī yì kǔ,诗句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次韵和司空相公闰秋重九中书对菊》
内容:
两掖仪台峻,珍丛应序黄。
积分回令节,伏槛赏幽芳。
昧谷重延律,仙州剩借霜。
冒寒知薏苦,逾分得荃香。
汉幄群生遂,虞迁万事康。
与人同所乐,留玩属澄觞。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晏殊
诗人介绍: 晏殊【yàn shū】(991-1055)字同叔,著名词人、诗人、散文家,北宋抚州府临川城人(今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沙河人,位于香楠峰下,其父为抚州府手力节级),是当时的抚州籍第一个宰相。晏殊与其第七子晏几道(1038-1110),在当时北宋词坛上,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翻译:

这首诗词是晏殊在宋代创作的《次韵和司空相公闰秋重九中书对菊》。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两边的仪台高峻,宝贵的花丛应当列在首位。
积分回来传达节日的令牌,趴在廊门上欣赏幽雅的芳香。
昧谷重复延律法,仙州仅余借来的霜。
冒寒而知道苦草的味道,超出一分获得芬芳的香气。
汉幄中的万物茂盛,虞迁时的万事安康。
与人共同欢乐,留下来享受清澈的酒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天的景象,以及作者对菊花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描绘两边的仪台高峻、珍贵的花丛以及在廊门上欣赏芳香的场景,展示了秋天的美丽和菊花的高洁。作者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秋天的喜爱和对菊花的欣赏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描绘秋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对花朵、霜、草等自然元素的运用,展示了秋天的景色和氛围。作者运用了形象生动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秋天的美丽和花朵的高雅。诗中的“昧谷重延律,仙州剩借霜”表达了秋天的冷寒和菊花的坚韧,同时也传达了秋天的独特魅力和生命的延续。诗的最后两句“与人同所乐,留玩属澄觞”则表达了作者对与他人共同欢乐的向往和对生活的享受。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和菊花的情感,给人以美好的意境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liǎng yē yí tái jùn, zhēn cóng yīng xù huáng.
两掖仪台峻,珍丛应序黄。
jī fēn huí lìng jié, fú kǎn shǎng yōu fāng.
积分回令节,伏槛赏幽芳。
mèi gǔ zhòng yán lǜ, xiān zhōu shèng jiè shuāng.
昧谷重延律,仙州剩借霜。
mào hán zhī yì kǔ, yú fèn dé quán xiāng.
冒寒知薏苦,逾分得荃香。
hàn wò qún shēng suì, yú qiān wàn shì kāng.
汉幄群生遂,虞迁万事康。
yú rén tóng suǒ lè, liú wán shǔ chéng shāng.
与人同所乐,留玩属澄觞。
韵脚: 拼音:mào hán zhī yì kǔ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冒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帽”的古字。帽子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又如冒絮(头巾)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冒 戴帽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冒mào ⒈上升,外透~烟。~火。~气。~泡。 ⒉顶着,向着~雨。~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⒊鲁莽,轻率~昧。~失。 ⒋触犯,冲撞~犯。 ⒌假充,假托~充。~名。~牌货。 ⒍贪婪。 ⒎ ⒏ ⒐ 冒mò ⒈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薏 薏苡的省称 莲子的心,即莲子中的青嫩胚芽 莲青皮,果白,子为的;的中有青为薏。--《尔雅》 薏米 薏yì

:苦〈名〉 (形声。从苃,古声。本义苦菜) 同本义,即荼” 苦,大苦苓也。--《说文》 采苦采苦,首阳之下。--《诗·唐风·采苓》 濡豚包苦实蓼。--《礼记·内则》 天子于是食苦。--《穆天子传》 又如苦苣(野苣。又名荼);苦荼(苦菜);苦賨(苦菜) 病;病痛 自苦而居海上。--《吕氏春秋·遇合》。注;伤也。” 皆甚苦之。--《吕氏春秋·贵卒》。注病也。” 苦垮之家。--《淮南子·精神》。注疾也。” 又如苦车(晕车。乘车时有晕眩呕吐等感觉);苦船(晕船。乘船时有晕眩呕吐 苦kǔ ⒈跟"甜"、"甘"相对,像黄连或胆计那样的滋味~药。~菜。 ⒉灾难,艰难,劳累~难。艰~。劳~。辛~。能吃~。~中求乐。~尽甘来。 ⒊为某种事物所苦~旱。~雨。~恼。~于病痛。 ⒋深沉地,耐心地,竭力地~思冥想。~口婆心。~求真理。刻~学习。~战能过关。 ⒌使受苦这回可~了他。 ⒍ ⒎ ⒏ ⒐ ⒑ 苦gǔ 1.粗劣。 2.止,息。 苦hù 1.地名。春秋楚邑,汉初置淮阳国,属陈县,东晋咸康三年改名谷阳。故城在今河南省鹿邑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