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恍惚使人愁

"恍惚使人愁"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7:36:58


简介: “恍惚使人愁”出自宋代辛弃疾的《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uǎng hū shǐ rén chóu,诗句平仄:仄平仄平平。
出处: 《木兰花慢 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内容: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朝代: 宋代
分类: 月亮,豪放,木兰花
诗人: 辛弃疾
诗人介绍: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翻译: 【注释】:
原序:中秋饮酒将旦,客谓前人诗词有赋待月,无送月者,因用《天问》体赋。
---------------------
【注释】
  ①将旦:天色将晓。《天问》:楚词篇名,屈原所作。作者向天提出种种奇问,作品由一百七十多个问题组成,或自然,或社会,涉及面极广,表现出作者勇于探索的精神。及唐,更有柳宗元作《天对》,对《天问》之问逐一作答。辛词仿《天问》体,在词中一气提出九问。  此词咏月,卓有创新:一,前此有待月诗,而无送月诗。二,引《天问》体入词。三,《天问》问月仅二,辛词不仅九问,且“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球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王国维《人间词话》)。四,善想象,富描绘,丰美瑰丽,把对天宇的探索和神话传说熔为一炉,而又自出新境。此亦前之未有,故弥足珍贵。
  ②“可怜”两句:一问。天色将晓,月亮悠悠西行,将行向何处?可怜:可爱。言中秋之月团圆皎洁,惹人生爱。
  ③“是别有”三句:二问。难道西天极处别有人间,月从这边冉冉西落,又从那边人间缓缓东升?光影:指月亮。
  ④“是天外”三句:三问。太空浩渺,月亮运行是否凭借浩荡秋风?空汗漫:空虚莫测,广大无际。
  ⑤“飞镜”句:四问。月亮如飞镜无根,是谁用绳索将它悬系太空?李白《拟古》:“长绳难系日。”
  ⑥“?娥”句:五问。月中嫦娥千秋不嫁,又是谁殷勤将她留下??(héng横)娥:即月里嫦娥。据神话传说,她偷食丈夫后羿的仙药,乘风奔月,从此永居月宫。
  ⑦“谓经”两句:六问。听说月亮西经海底而重返于人间东方,究竟是真是假。问无由:无从查询。恍惚:谓此说迷离恍惚,不可捉摸。
  ⑧“怕万里”三句:七问。谓上说如真,则月亮行经海底时,月中的玉殿琼楼怎不为恣意纵横的万里长鲸冲破撞坏?玉殿琼楼:神话传说谓月中自有“琼楼玉宇烂然”(《拾遗记》),故俗称“月宫”。
  ⑨“虾蟆”两句:八问。倘言月中虾蟆自会游水,则玉兔何以能在水中自由沉浮?按:神话传说谓月中宫中有金蟾戏水,白兔捣药。故堪:固然能够。
  ⑩“若道”两句:九问。如说月亮一切安然无恙,则何以一轮圆月渐渐变作一弯银钩?按:此指月亮的盈亏圆缺变化。无恙(yàng样):完好无损。
-----------转自“羲皇上人的博客”-----------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诗不可胜计,咏月词也多得不可胜数 。但是 ,真正能千古流传,脍炙人口的,却并不很多,如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 。而辛弃疾的这首仿屈原《天问》体的《木兰花慢》词,由于它打破了历来咏月的成规,发前人之所未发,充分表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新精神,而别具一格,成为千古绝唱。
战国时代,楚国大诗人屈原曾写过一篇《天问》,全篇是对天质问,一连问了一百七十多个问题。辛弃疾使用《天问 》体,而创作的这首《木兰花慢》,构思新颖,想象奇瑰 ,与一般写悲欢离合的词人不同,他不思乡,不怀人,不吊古,而是紧紧抓住黎明前的刹那时间 ,象伟大诗人屈原那样,驰骋想象的翅膀,连珠炮似的对月发出一个个疑问,把有关月亮的一些优美神话传说和生动比喻交织成一幅形象完美的绚丽图画,给人以极大的艺术享受。请看他那妙趣横生的发问是:今晚的月亮是多么可爱,悠悠忽忽地向西走,它究竟要到哪里去呢?接着又问:是另外还有一个人间,那边刚好看到你升起在东头呢?还是在那天外广阔的宇宙,空无所有,只有浩浩长风把这美好的中秋月送走呢?它象一面飞入天空的宝镜,却不会掉下来,难道是谁用一根无形的长绳把它系住了吗 ?这些问题,问得异想天开,而又饶有兴味。传说后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羿妻姮娥窃以奔月,离开人间而独居于广寒宫。于是,作者又发问:月宫里的嫦娥直到如今没有出嫁 ,不知又是谁把她留住了呢 ?听说月亮游过海底,可又无从查问根由,这事真是不可捉摸,而叫人发愁。我怕大海中万里长鲸横冲直撞,会触破月宫的玉殿琼楼。月从海底经过,会水的虾蟆不用担心,可是那玉兔何曾学会游泳呢 ?如果这一切都安然无恙,那么,又为何逐渐变成弯钩模样?
词人这一连串的发问,把我们带入了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世界 ,想象新奇,幽默而又妩媚,问得奇,问得妙。
当然 ,稼轩写这首词不只是驰骋艺术才思而已,其中也有着作者对客观自然现象的深入观察,作出了大胆的猜测。在诗词中,向月亮发问,前已有之,不算什么发明创造。如李白的“青天有月几时来,我今停杯一问之”,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等等,然而,这首词中所提出的一些疑问,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现象的大胆猜测,却是前人所不及的。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个科学现象的发现,曾引起天文学界的革命。而在哥白尼前三、四百年,宋代词人辛弃疾在观察月升月落的天象时,已经隐约猜测到这种自然现象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 :“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 》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一向被推为豪放派的代表作家所谓“豪 ”,就是豪纵跌宕 ,横绝古今 ;所谓“放 ”,就是雄放恣肆,别开天地。辛弃疾的词,的确达了这种境界。他这首用《天问》体写词,通篇设问,一问到底,这在宋词中是一创格,表现出作者大胆创新、不拘一格的艺术气魄。它打破了词的上下片的界限,一口气对月发出一连串的疑问。词的用韵也完全适应豪纵激宕的感情,读起来一气贯注,势如破竹。并且多用散文化句式入词,使词这种形式更能挥洒自如地表现思想感情,给作品带来不可羁勒的磅礴气势。并且,这首词还有其另外一层含义,即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思。在这首词中,作者以皎洁的圆月象征大宋江山,而对它的命运忧心忡忡,“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强烈地透露出作者对误国误民的奸邪势力的憎恶之情,表达了他对南宋朝廷命运和前途的深深忧虑,寓意深刻。
读音: kě lián jīn xī yuè, xiàng hé chǔ qù yōu yōu?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shì bié yǒu rén jiān, nà biān cái jiàn, guāng yǐng dōng tóu?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shì tiān wài kōng hàn màn, dàn cháng fēng hào hào sòng zhōng qiū?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fēi jìng wú gēn shuí xì? cháng é bù jià shuí liú?
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
wèi jīng hǎi dǐ wèn wú yóu, huǎng hū shǐ rén chóu.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pà wàn lǐ cháng jīng, zòng héng chù pò, yù diàn qióng lóu.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há ma gù kān yù shuǐ, wèn yún hé yù tù jiě chén fú?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ruò dào dōu qí wú yàng, yún hé jiàn jiàn rú gōu?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韵脚: 拼音:huǎng hū shǐ rén chóu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十一尤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恍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恥,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同本义 恥,狂之貌。--《说文》 恥,狂也。--《广雅·释诂四》 临风恥兮浩歌。--《楚辞·少司命》 又如恍恍(狂的样子) 昏瞶不明的样子 追恥忽于地底兮。--《后汉书·张衡传》 精神恥惚。--《神女赋序》。注不自觉知之意。” 又如恍恍(模凝糊);恍忽(形貌凝不清的样子;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恍惑(迷惑) 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恥若有望而不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注失意貌。” 又如恍恍(心神不宁的样子); 恍(恥)huǎng ⒈凝,不清楚~惚。 ⒉仿佛~若亲临其境。 ⒊忽然~然大悟。~如隔世。 恍guāng 1.威武貌。

:见恍惚” 惚hū

使 :使 (形声。从人,吏声。从人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命令) 同本义 使,伶也。--《说文》。按,伶者,令也。 故君使其臣。--《礼记·表记》。注谓使之聘问师役之属也。”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史记·陈涉世家》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史记·屈原列传》 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史记·魏公子列传》 又如支使(命令人去做事) 派遣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汉·贾谊《过秦论》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差使(差遣;派遣) 使shǐ ⒈命令,派遣,支配指~。差~。支~。~臂~指(身体支配胳膊,胳膊支配手指。〈喻〉指挥如意)。 ⒉叫,让,令~人振奋。迫~敌人投降。 ⒊用~力。这把刀好~。 ⒋纵任~性子。 ⒌假如,假若假~。 ⒍派往他国的外交人员~者。大~。特~。 ⒎

:人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侧面站立的人形。人”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能制造工具改造自然并使用语言的高等动物) 同本义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此籀文象臂胫之形。--《说文》 故人者,天地之德,阴阳之交,鬼神之会,五行之秀气也。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别声,被色,而生者也。--《礼记·礼运》 有七尺之骸、手足之异,戴发含齿,倚而食者,谓之人。--《列子·黄帝》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清·洪亮吉《治平篇》 又如人王(人中之王);人满(人多);人寰(人世);人欲(人的嗜欲);人 人rén ⒈能制造工具且能使用工具从事劳动的动物~类。 ⒉指每一个人~手一册。~自为战。 ⒊指别人,他人助~为乐。专门利~。 ⒋指人的品质、表现那个~挺好。 ⒌指人格或面子真丢~。 ⒍指人的身体~不舒服。 ⒎ ⒏ ⒐ ⒑ ⒒ ①关于人员的录用、培养、管理、调配、奖惩等工作~事工作。 ②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事变化。 ③人情事理不懂~事。 ④人的意识不省~事。 ⑤人力所能做的事聊尽~事。 ⒓ ⒔ ⒕ ①人的道德品质~格高尚。 ②人的权利和义务尊重~格。 ⒖

:愁 (形声。从心,秋声。字亦作愀”。本义忧虑,发愁) 同本义 愁,忧也。--《说文》 孔子愀然作色而对。--《礼记·哀公问》 见善愀然。--《荀子·脩身》 哀而不愁,乐而不荒。--《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胡。--辛弃疾《菩萨蛮》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又如不愁吃,不愁穿;愁坐(含忧默坐);愁思(忧愁的心绪);愁绝(忧愁到极点);愁怀勃勃(心中有万端愁绪;非常忧戚 愁 chóu ①忧虑发~、这事真~死人了。 【愁肠百结】形容极度忧愁。 【愁眉锁眼】形容十分忧愁、苦恼的样子。 【愁绪】忧愁的情绪不觉一股、涌上心头。 【愁云惨淡】见【愁云惨雾】。 【愁云惨雾】形容令人忧愁的凄惨景象。又作愁云惨淡、云愁雾惨。 愁chóu ⒈忧虑忧~。发~。莫~。无忧无~。 ⒉形容景象惨淡、凄惨~雾。~云。 愁qiǎo 1.容色改变貌。 愁jiū 1.敛束。 2.聚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