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剽夺惊桴鼓

"剽夺惊桴鼓"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3 15:00:14


简介: “剽夺惊桴鼓”出自宋代苏辙的《送排保甲陈祐甫》,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piāo duó jīng fú gǔ,诗句平仄:平平平平仄。
出处: 《送排保甲陈祐甫》
内容: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
従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
君来正此时,王事最勤苦。
驱驰黄尘中,劝说野田父。
穰穰百万家,一一连什伍。
政令当及期,田闾贵安堵。
归乘忽言西,劬劳共谁语。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送排保甲陈祐甫》是宋代苏辙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生长在西南,
对齐鲁的学问充满向往。
曾在东方各诸侯之间辗转,
结交了济南府的朋友。
有人说到了官舍,
旱气会裂开大地。
饥荒困扰着谷仓,
抢夺声惊动了战鼓。
我思念着那个充满礼义的国家,
忧虑使人流亡聚集。
正是在这个时候,
你来了,你是国家最辛勤的人。
你奔驰在黄尘之中,
劝告那些在田野劳作的父老。
默默地数着无数的家庭,
一个接一个地结成什伍。
政令要按时及期实行,
田地和村落要得到保护。
回去的车子突然说到西方,
我和你一起劳累,我们说些什么呢?

诗意:
《送排保甲陈祐甫》是苏辙送别陈祐甫时所作。诗中描绘了作者在西南地区出生,对齐鲁地区的学问充满向往。他曾在东方各地的诸侯之间往来,结交了济南府的朋友。诗中提到了官舍、旱气、饥馑和剽夺等问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困苦。作者思念着充满礼义的国家,忧虑使人流亡聚集。然而,在这个时候,陈祐甫作为国家的仕宦,奋发图强,勤勉不辍,为国家做出了辛勤的贡献。最后,诗人表示与陈祐甫一同劳累,但不禁思索归乘之际的心情。

赏析:
苏辙以简洁凝练的语言,表达了对齐鲁学问的向往和对国家的忧虑。他通过描绘旱气、饥馑等社会问题,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困苦和动荡。同时,诗中塑造了陈祐甫这样一位勤勉辛勤的仕宦形象,强调了他在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和努力。整首诗以对比手法,突出了陈祐甫的辛勤与众人的困苦,以及诗人自己与陈祐甫的不同处境。通过这种对比,诗人既表达了对陈祐甫的赞美和敬佩,也在思考自己作为文人的责任和处境。整首诗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苏辙才情横溢的艺术风采。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shēng běn xī nán, wéi xué mù qí lǔ.
我生本西南,为学慕齐鲁。
cóng shì dōng zhū hóu, jié shòu jǐ nán fǔ.
従事东诸侯,结绶济南府。
shuí yán dào guān shě, hàn qì liè hòu tǔ.
谁言到官舍,旱气裂后土。
jī jǐn fèi qūn cāng, piāo duó jīng fú gǔ.
饥馑费囷仓,剽夺惊桴鼓。
miǎn yān lǐ yì bāng, yōu zuò liú wáng jù.
缅焉礼义邦,忧作流亡聚。
jūn lái zhèng cǐ shí, wáng shì zuì qín kǔ.
君来正此时,王事最勤苦。
qū chí huáng chén zhōng, quàn shuō yě tián fù.
驱驰黄尘中,劝说野田父。
rǎng rǎng bǎi wàn jiā, yī yī lián shén wǔ.
穰穰百万家,一一连什伍。
zhèng lìng dāng jí qī, tián lǘ guì ān dǔ.
政令当及期,田闾贵安堵。
guī chéng hū yán xī, qú láo gòng shuí yǔ.
归乘忽言西,劬劳共谁语。
韵脚: 拼音:piāo duó jīng fú gǔ
平仄: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剽 (形声。从力,票声。本义抢劫) 同本义 勡,劫人也。--《说文》。按,古书多以剽为之。 白昼大都之中,勡吏而夺之金。--《汉书·贾谊传》 俱攻剽为群盗。--《史记·酷吏传》。索隐劫也。 又如剽掠(抢劫;掠夺);剽攻(抢劫;掠夺);剽拂(劫掠);剽夺(掳掠);剽虏(掳掠);剽伤(掠夺残害) 剽,砭刺也。--《说文》。段玉裁注砭者,以石刺病也;刺者,直伤也。” 剽其通。--《灵枢经》 攻击 窃取,抄袭 惟古于词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 剽piāo ⒈动作轻捷~悍。 ⒉削除~甲兵(甲兵军队)。 ⒊抢劫~掠。~夺。 剽piào 1.抢劫;掠夺。 2.攻击。参见"剽剥"。 3.轻疾。 4.轻浮;浅薄。 5.窃取;抄袭。 6.分割;革除。 7.割杀。 8.勇猛;强悍。 9.砭刺。 10.坚实。参见"剽 恲"。 剽piáo 1.乐器名,中钟。 剽biāo 1.标志。 剽biǎo 1.末梢。

:夺 (会意。金文字形,上面象振翅欲飞的鸟,下面是手(又、寸),其意思是这只振翅欲飞的鸟,眼看着就要从手中失脱掉。本义丧失) 同本义 夺,手持隹失之也。--《说文》 给夺慈仁。--《礼记·仲尼燕居》。注犹乱也。” 精气夺则虚。--《素问·通评虚实论》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勿夺农时。--《荀子·富国》 又如夺宗(始封的国君被尊为诸侯以后,除去原来宗子的名分);夺气(丧失了胆量和勇气);夺魄(精神丧失而无生气);夺胆(丧胆);夺彩(失出光彩) 强取 夺,取也。--《玉篇》 夺 duó ①强取。 ②争取得到~标。 ③使失去剥~。 ④做决定定~。 ⑤文字脱漏讹~。 【夺标】 ①争夺锦标;争当冠军。 ②夺到锦标;争得冠军。 【夺目】(光彩)耀眼。 夺duì 1.狭路。《礼记.檀弓下》"齐庄公击莒于夺,杞梁死焉。"郑玄注"隧﹑夺声相近,或为兑。"陈澔集说"隧,狭路也。"一说,地名。见《集韵.去夳》。

:惊 (形声。从马,敬声。本义马受惊) 同本义 驚,马骇也。--《说文》 襄子至桥而马惊。--《战国策·赵策一》 又如惊嘶(马受惊而嘶叫);惊尘(车马疾驶所扬起的尘土);惊镳(惊马) 惊动;震惊 宫庭震惊。--《楚辞·招魂》 其生若惊。--《吕氏春秋·慎大》 震惊百里。--《易·震卦》。郑注惊之言警戒也。” 皆惊忙。--《乐府诗集·木兰诗》 月出惊山鸟。--唐·王维《鸟鸣涧》 惊问信之。--明·魏禧《大铁椎传》 惊为生人。--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 惊(驚)jīng ⒈骡、马等因受吓而发狂乱奔控制~马。〈引〉害怕,精神紧张~骇。~慌失措。~心动魄。~恐万状。 ⒉意料以外的感觉~喜交集。倍感~奇。 ⒊扰乱,震动~扰。~动。~天动地。 ⒋

:桴〈名〉 (形声。从木,孚声。本义房屋的二梁) 同本义 桴,栋名。--《说文》 栋谓之桴。--《尔雅·释宫》。注屋稳。” 桴,极也。--《字林》。按,凡五架屋,正中曰栋,亦曰阿,次曰俘,亦曰梁。 重桴乃饰。--何晏《景福殿赋》。注重栋也。” 荷栋柎而高骧。--东汉·班固《西都赋》 又如桴栋(栋梁) 小的竹、木筏子 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皇疏桴者,编竹木也。大曰筏,小曰桴。” 乘桴济河。--《国语·齐语》。注小泭曰桴。” 又如桴木(木筏);桴人(船夫);桴筏(竹、木筏); 桴 fú ⒈竹、木筏子。 ⒉鼓槌~鼓相应(互相应和,配合紧密)。

:鼓 (会意。甲骨文字形,左边是鼓的本字,右边是支”,表示手持棒槌击鼓。本义鼓,一种打击乐器) 同本义 鼓,郭也。春分之音。--《说文》 鼓,廓也。张皮以冒之,其中空也。--《释名·释乐器》 击鼓其镗。--《诗·邶风·击鼓》 皮曰鼓。--《汉书·律历志上》 抱玉枪兮击鸣鼓。--《楚辞·屈原·国殇》 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百姓阗王钟鼓之乐。--《孟子·梁惠王上》 打击乐器之一。一般由两端绷紧皮面的空心圆筒构成,以一根或一对木槌敲击时发出深沉的咚咚声。如鼓钹(鼓和铙钹。 鼓gǔ ⒈一种击打乐器,多为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战~。堂~。腰~。拨浪~。 ⒉曲艺大~书。~儿词。山东大~。 ⒊敲鼓,击鼓一~作气。〈引〉 ①拍,击,弹热烈~掌。~琴取乐。 ②发动,煽动,振作~动。摇唇~舌。进行~励。欢欣~舞。~足信心。 ⒋凸出,涨大你干吗~起嘴?背包装得~ ~的。 ⒌用风箱等扇~风。 ⒍〈古〉夜晚击鼓报更,因此代"更"三~(三更)。五~(五更)。 ⒎ ①打击乐与管乐合奏。 ②宣传提倡,也指吹嘘、浮夸。 ⒏ ①〈古〉作战擂鼓呐喊,以张声势~噪而进。 ②喧哗,起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