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绅笏视林薮

"绅笏视林薮"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23:09:10


简介: “绅笏视林薮”出自宋代陈造的《题吴司理子隆兼隐》,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shēn hù shì lín sǒu,诗句平仄:平仄仄平仄。
出处: 《题吴司理子隆兼隐》
内容:
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
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
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
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陈造
诗人介绍: 陈造(1133年~1203年)字唐卿,高邮(今属江苏)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年,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进士,以词赋闻名艺苑,撰《芹宫讲古》,阐明经义,人称“淮南夫子”。范成大见其诗文谓“使遇欧、苏,盛名当不在少游下。”尤袤、罗点得其骚词、杂著,爱之手不释卷。郑兴裔荐其“问学闳深,艺文优赡”。调太平州繁昌尉,改平江府教授,寻知明州定海县,通判房州权知州事。房州秩满,为浙西路安抚司参议,改淮南西路安抚司参议。自以转辗州县幕僚,无补於世,置江湖乃宜,遂自号江湖长翁。宁宗嘉泰三年卒,年七十一。
翻译:

《题吴司理子隆兼隐》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陈造。以下是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
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
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
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诗意:
这首诗以吴司理子隆为题材,表达了作者对于吴司理子隆的赞美和敬佩之情。吴司理子隆是一个有才华的人,他目光独到,能够看到别人忽略的事物。他通达人情,却又超越了寻常人的见识。他对于古代历史的了解非常深刻,即使在座谈时,他也能以幽默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解。他的品德高尚,即便遭受困境,依然保持着正直和善良。他的文学才华也是非常出众的,他的诗词作品富有深意,给人以启迪和感悟。因此,作者认为,何必离开这片有如笠泽般的江南湖泊,去追求更广阔的名利呢?在这片美丽的湖泊之中,他可以自由地航行,享受自然的美好。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示了作者对吴司理子隆的景仰之情。作者通过描写吴司理子隆的特质和才华,表达了对他的赞赏和敬佩。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以突出吴司理子隆与常人的不同之处。作者通过描述吴司理子隆的品德和学识,展现了他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的特质。最后两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给人以宁静和安逸的感觉,进一步强调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而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吴司理子隆的形象,并表达了作者对于他的崇敬之情。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hēn hù shì lín sǒu, dá rén wàng yì tóng.
绅笏视林薮,达人忘异同。
duān zhī zhù xià shǐ, què xiào lù mén wēng.
端知柱下史,却笑鹿门翁。
àn yù réng yīn dé, shī shū yì juàn gōng.
犴狱仍阴德,诗书亦隽功。
hé xū lì zé qù, yān làng fàng chuán péng.
何须笠泽去,烟浪放船篷。
韵脚: 拼音:shēn hù shì lín sǒu
平仄:平仄仄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绅 (形声。从糸,申声。本义士大夫束在衣外的大带) 同本义 绅,大带也。--《说文》 绅,带也。--《广雅》。按,大带束腰,垂其余以为饰,谓之绅。 绅长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礼记·玉藻》 衣裳所以必有绅带者,示敬谨自约整也。--《白虎通》 端哔绅。--《礼记·内则》。注大带所以自绅约也。” 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绅笏(大带与笏板);绅带(古时士大夫束腰之大带);绅緌(绅,大带;緌冠带之末端下垂部分。借指有官职的人);绅冕(腰带和冠。借指士大夫) 旧指地 绅shēn ⒈〈古〉士大夫系的大带子,也指束带佩~。~之束之。 ⒉绅士,旧称在地方上有势力、有地位的人(一般是地主、退职官僚)乡~。劣~。开明~士。

:笏 (形声。从竹,勿声。本义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竹板,用以记事) 手板 笏板。古代君臣在朝廷上相见时手中所拿的狭长板子,按品第分别用玉、象牙或竹制成,以为指画及记事之用 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说文》 荐笏言于卿士。--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曳笏却立。 持一象笏互。--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笏击(用笏板扑击);笏囊(盛笏板的袋子);笏帛(盛笏的袋);笏板(即笏,手板) 旧时戏班用来写戏目供人点戏用的手板也称笏” 只见一个掌班拿着一本戏单,一个牙笏。 笏hù〈古〉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等制成,可以用于记事。 笏wěn 1.见"笢笏"。

:视 (会意兼形声。从见示,示亦声。见,看见。示,表现。本义看) 同本义 视,瞻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目不能徧视,手不能徧操。--《墨子·辞过》 子兴视夜。--《诗·郑风·子曰鸡鸣》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熟视之。--《战国策·齐策》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柳宗元《三戒》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视探(看望,探望); 视(眎)shì ⒈看~力。~若无睹。 ⒉看待,看作轻~。~如寇仇。~少如长。 ⒊观察,察看~察。巡~。 ⒋活,生存长生久~。 ⒌ ⒍ ⒎ ①眼睛与所看目标之间的假想直线。 ②眼睛所能看到的。〈喻〉注意的方向或目标她的话是在转移大家的~线。

:林〈名〉 (会意。从二木。表示树木丛生。本义丛聚的树木或竹子) 同本义 林,平土有丛木曰林。--《说文》 野外谓之林。--《尔雅·释地》 有鹤在林。--《诗·小雅·白华》 每大林麓。--《周礼·地官·序官·林衡》。注竹木生平地曰林。” 山中丛木曰林。林,森也。--《释名》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晋·陶潜《桃花源记》 蔽林间窥之。--《黔之驴》 又如竹木林;山林(有山有树林的地方);深山老林;防护林;林落(树林,丛林);林浪(林琅、琳琅、林郎。丛林);林麓(森林与山脚);林泉(林木与泉石);林错 林lín ⒈成片的树木或竹子等树~。竹~。森~。防护~。封山育~。 ⒉指林业农~牧副渔。 ⒊〈喻〉林立的、众多的,在一起的人或事石~。碑~。儒~。著作之~。 ⒋

:薮 (形声。从苃,数声。沼泽地带多长草,故从苃。本义湖泽的通称。也指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 同本义 薮,大泽也。--《说文》 十薮。--《尔雅·释地》。李注薮,泽之别名也。” 薮,物之归也。--《国语·周语下》 度山林,鸠薮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人或物聚集的地方 为天下逋逃主,萃渊薮。--《书·武成》 山薮藏疾。--《左传·宣公十五年》。注薮是草木积聚之处,近山近泽皆得称薮。” 密迩奸薮。--郭璞《奏 薮(藪)sǒu ⒈水少而草木茂盛的湖泽~泽。 ⒉人或物聚集的地方渊~。 薮còu 1.车毂中心穿孔以承轴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