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S 山北山南只半涂

"山北山南只半涂"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07 11:23:40


简介: “山北山南只半涂”出自宋代范成大的《病倦不能过谷帘、三峡,寄题》,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shān běi shān nán zhǐ bàn tú,诗句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病倦不能过谷帘、三峡,寄题》
内容:
白龙青峡紫烟炉,山北山南只半涂
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成大
诗人介绍: 范成大(1126-1193),字至能,号称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他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翻译:

诗词:《病倦不能过谷帘、三峡,寄题》
朝代:宋代
作者:范成大

白龙青峡紫烟炉,
山北山南只半涂。
说与同来绿玉杖,
他年终补卧游图。

中文译文:
白龙、青峡、紫烟炉,
山的北边和南边都只能看到一半。
我告诉了同行的人绿色的玉杖,
明年我将完成游览的图画。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范成大在宋代创作的作品。诗人通过描绘山川景色和自己的游览经历,表达了他在病倦之际无法再次游览谷帘和三峡的遗憾之情。

首句“白龙青峡紫烟炉”,通过运用色彩的形容词,描绘了山川的壮丽景色。白龙、青峡、紫烟炉都是山川景色的象征,给人以美好而神秘的感觉。

接下来的两句“山北山南只半涂”,表达了诗人无法亲自游览整个山川的遗憾。诗人只能站在山的一侧,只能看到山的一半,这种局限性增添了一种无奈和失落的情绪。

最后两句“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诗人提到了他与同行的人分享了一个绿色的玉杖的消息,并表示在来年他将完成这次未完成的游览,并绘制一幅游览的图画。这些话语透露出诗人对未来的期望和对自己病愈后再次游览的渴望。

整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在表达对山川景色的赞美和对游览的向往之余,也表达了诗人对疾病的抱怨和对未来的希望。这首诗词通过山川景色的描绘和自己游览经历的叙述,将诗人内心的愿望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给人以思索和共鸣的空间。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ái lóng qīng xiá zǐ yān lú, shān běi shān nán zhǐ bàn tú.
白龙青峡紫烟炉,山北山南只半涂。
shuō yǔ tóng lái lǜ yù zhàng, tā nián zhōng bǔ wò yóu tú.
说与同来绿玉杖,他年终补卧游图。
韵脚: 拼音:shān běi shān nán zhǐ bàn tú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北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南无 na 南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是钟閐之类的乐器。①本义乐器。《诗·小雅·鼓钟》以雅以南。”②方位词) 方位名⊥北”相对 南,草木至南方有枝任也。--《说文》 出户南望。--晋·干宝《搜神记》 南抚夷越。--《三国志·诸葛亮传》 旌麾南指。--《资治通鉴》 南极潇湘。--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又如南薰(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南离(南方) 南方;南面 阮仲容步兵居道 南nán方向,跟"北"相对。早晨面对太阳时,右手的一边~面。东~风。坐北朝~。 南nā 1.见"南无"。

:只 (形声。从又,持隹。持一隹曰隻,持二隹曰雙。本义鸟一只) 同本义 隻,鸟一枚也。--《说文》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悼亡诗三首》 又如只翼(一只鸟。比喻孤单) 只 用于计量鸡、禽、牛、羊、球、手、足等的数目。如两只手;三只鸡 只 引申为凡物之单者曰只。单一 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匹马只轮无反者。--《公羊传·僖公三十三年》 又如只轮不返(就连一只战车轮子都回不去了。比喻大败,全军覆灭);只鸡架酒(比喻祭品虽菲薄简陋,然情意甚重);只手(单手。 只(衹、祇)zhǐ ⒈仅仅~见树木,不见森林。 ⒉ ⒊ ⒋ ①尽管。 ②〈表〉专一不变。 ⒌ ①但是。 ②就是~是不说。 ③仅仅是~是有点不同的意见。 只(隻)zhī ⒈量词两~手。三~鸭。四~杯子。 ⒉单,单独的,极少的~日临朝(临朝坐朝问政)。~身一人。片纸~字。 ⒊ 只qí 1.见"只衼"。 2.通"痮"。

:半 (会意。从八,从牛。八”是分解的意思;牛大,易于分割,所以取牛”会意。本义一半,二分之一) 同本义 半,物中分也。--《说文》 今汉有天下太半。--《汉书·高帝纪上》 士卒食半。--《汉书·项籍传》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诸葛亮《出师表》 半匹红绡一丈绫。--唐·白居易《卖炭翁》 身已半入,只露尻尾。--《聊斋志异·狼三则》 又如太半(三分之二);半日;半工;半升 中 部分的,不完全的 犹抱琵琶半遮面。

:涂〈名〉 (形声。从水,余声。本义涂水) 同本义 古水名。即今云南省之牛栏江。发源于寻甸,北流至威宁折向西北,至鲁甸县注入金沙江 涂,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渑。--《说文》 洞涡水支流。在山西省榆次县境 道路。也作途” 出于玉之涂。--《孟子·梁惠王上》 乡也混然涂之人也。--《荀子·儒效》 涂巷之人也。--《荀子·劝学》 故辟门除涂,以迎吾人。--《荀子·王霸》 又如涂次(路上;途中);涂夫(路人);涂巷(道路;街坊);涂轨(本指车行之道。引申谓路子,途径);涂数(途程);涂迹(轨迹,途径);涂辙(车轮 涂(塼)tú ⒈抹刷,粉饰~抹。~刷。~饰。~油漆。 ⒉抹去~掉。~改。 ⒊乱写,乱画~鸦。不要乱~。 ⒋泥,烂泥~炭(〈喻〉困苦或污浊)。 ⒌通"途"。道路。 涂dù 1.以金饰物◇作"镀"。 涂chú 1.通"除"。扫除。 2.古月名。称十二月。参见"涂月"。 3.古水名。即今安徽省合肥市东北之滁河,至江苏省六合县东南流入长江。 涂yé 1.见"涿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