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Y 咽绝听哀歌

"咽绝听哀歌"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00:10:57


简介: “咽绝听哀歌”出自宋代苏辙的《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yàn jué tīng āi gē,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
出处: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
内容:
族大徽音远,年高福祚多。
生儿尽龙虎,封国裂山河。
象服惊初掩,埋文信不磨。
送车江郭满,咽绝听哀歌
安舆遍西北,丹旐历江湖。
存没终无憾,哀荣两得俱。
新封崇马鬣,余福荐浮图。
家法苹蘩在,空堂始一虞。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辙
诗人介绍: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翻译:

《曾子宣郡太挽词二首》是苏辙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族大徽音远,
家族庄严声誉远扬,
年高福祚多。
年事已高,福运丰盛。

生儿尽龙虎,
所生子孙无一不英勇威武,
封国裂山河。
封国广阔,疆土遍布山河。

象服惊初掩,
象征服饰刚开始收拾,
埋文信不磨。
藏文书信不受损坏。

送车江郭满,
送别的车马在江边郭外满载而归,
咽绝听哀歌。
心中悲伤难以言表,只听到悲哀的歌声。

安舆遍西北,
安抚驾车遍及西北各地,
丹旐历江湖。
红色帷幔在江湖中历经风雨。

存没终无憾,
生死存亡最终无遗憾,
哀荣两得俱。
无论哀伤或荣耀,两者皆可得到。

新封崇马鬣,
新封爵位,崇高如马的鬣毛,
余福荐浮图。
我余下的福运将荐举到高处。

家法苹蘩在,
家族的规矩如苹果和蘩草一样,
空堂始一虞。
空荡荡的堂屋开始有了生机。

诗词的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年事已高、家族声誉显赫、子孙英勇威武的人物。他的子孙尽皆英勇威武,所获封的国家广阔,疆土遍布山河。他收拾象征服饰,保护文书不受损坏,送别时马车满载而归,心中悲伤无法言表,只听到悲哀的歌声。他安抚驾车遍及西北各地,红色帷幔在江湖中历经风雨。无论生死存亡,他都无憾,无论哀伤或荣耀,他都能得到。他获得新的封爵,地位崇高如马的鬣毛,余下的福运将荐举到高处。家族的规矩如苹果和蘩草一样,空荡荡的堂屋开始有了生机。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一个富有声望和福祚的人物,展示了他的家族兴旺、子孙英勇,以及他在生死存亡中保持无憾的态度。诗人苏辙以简洁而富有意象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和家族的思考和赞美。整首诗词意境独特,情感深沉,给人以思考和启迪。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zú dà huī yīn yuǎn, nián gāo fú zuò duō.
族大徽音远,年高福祚多。
shēng ér jǐn lóng hǔ, fēng guó liè shān hé.
生儿尽龙虎,封国裂山河。
xiàng fú jīng chū yǎn, mái wén xìn bù mó.
象服惊初掩,埋文信不磨。
sòng chē jiāng guō mǎn, yàn jué tīng āi gē.
送车江郭满,咽绝听哀歌。
ān yú biàn xī běi, dān zhào lì jiāng hú.
安舆遍西北,丹旐历江湖。
cún méi zhōng wú hàn, āi róng liǎng de jù.
存没终无憾,哀荣两得俱。
xīn fēng chóng mǎ liè, yú fú jiàn fú tú.
新封崇马鬣,余福荐浮图。
jiā fǎ píng fán zài, kōng táng shǐ yī yú.
家法苹蘩在,空堂始一虞。
韵脚: 拼音:yàn jué tīng āi gē
平仄:仄平平平平
韵脚:(平韵) 下平五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咽 yan (形声。从口,因声。本义咽头) 同本义 咽,嗌也。--《说文》。段注咽者,因也,言食因于是以上下也。” 咽,又谓之嗌,气所流通,厄要之处也。--《释名》 咽已绝。--《汉书·息夫躬传》。注喉咙。” 佗尝行道,见有病咽塞者。--《后汉书·华佗传》 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苏洵《六国论》 又如咽吭(咽喉。喻指要害处);咽塞(病名№咙梗塞,呼吸不畅) 指颈项 搤其咽。--《汉书·扬雄传》。注 咽yān咽头,它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在鼻腔、口腔及喉腔的后方。通常与喉合称为"咽喉"。 咽(嚥)yàn将嘴里的食物吞下去~下。慢慢~。狼吞虎~。 咽yè ⒈声音哽塞呜~。哽~。~不成声。 咽yuān 1.参见"咽咽"。

:绝 (会意。从糸,表示与线丝有关,从刀,从卩(人)。表示人用刀断丝。本义把丝弄断) 同本义 绝,断丝也。--《说文》 冠缨索绝。--《史记》 又如绝缨(冠缨断绝。比喻宽宏大量) 引申为断,断绝 绝,断也。--《广雅》 举鼎绝膑。--《史记·始皇纪》 必绝其谋。--《战国策·秦策》 楚诚能绝齐。(绝齐,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绝秦赵之欢。--《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绝秦望。 得水则为绝。--《庄子·至乐》 绝人以玦。--《荀子·大略》 秦王惊,自引而起,袖 绝jué ⒈断,隔断~交。~缘体。 ⒉完,完全,穷尽气~。~无例外。~处逢生。敌人陷入~境。 ⒊极,非常~密。~伦。~妙。~大多数。~无仅有。〈引〉高超,独特~技。~招。 ⒋一定,无论如何~不允许贪赃枉法。 ⒌ ⒍ ①极端,非常~顶的聪明。 ②最高峰泰山~顶。会当凌~顶。 ⒎ ①最,极~对可靠。 ②完全,一定~对办得好。 ③无条件的,不受任何限制的~对存在于相对之中,在相对中有~对。 ④只根据一个条件测算的~对温度。~对高度。 ⒏ ⒐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哀〈形〉 (形声。从口,衣声。本义悲痛;悲伤) 同本义 哀,闵也。--《说文》 哀,痛也。--《广雅》 以凶礼哀邦国之忧。--《周礼·大宗伯》。注救患分灾。” 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注伤也。” 呜呼哀哉。--《柳敏碑》 有妇人哭于墓间而哀。--《礼记·檀弓》 僵卧孤村不自哀。--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子言未发而哀乐具乎其前(悲哀、欢乐的神情都先流露了出来)。--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哀咜(悲哀叹息);哀诏(皇上驾崩后,新君通告全国的文书);哀哉(表示悲伤或痛惜) 哎〈叹〉 表示满意或赞叹 。如哎,这就对了! 表示惊讶或不满意 。如哎,你怎么不早说! 表示提醒。如哎,小声点 表示醒悟 。如哎!原来是这样 表示招。如哎,大婶,我们回头再来看你 表示答应。如李梅!”哎!我在给病人换药,一会儿就来。” 哀āi ⒈悲伤,悲痛悲~。~怨。可~。 ⒉悼念~悼。默~。

:歌 (形声。从欠,哥声。从欠”,表示与口有关系。本义唱) 同本义 歌,咏也。--《说文》 歌者,长引其声以诵之也。--《说文系传》 不鼓缶而歌。--《易·离》 歌永言。--《虞书》 歌咏其声也,长言也。--《礼记·乐记》 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诗·魏风·园有桃》传 昔者,舜鼓五弦,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论语·微子》 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战国策·齐策》 如优孟摇头而歌,而后可以得志。--清·黄宗羲《柳敬亭传》 又如对歌(一问一答地 歌gē ⒈能唱的诗、词语诗~。山~。民~儿。~词。 ⒉唱,咏~唱。~咏。高~一曲。曲项向天~。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