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眺听不知暮

"眺听不知暮"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8 13:00:36


简介: “眺听不知暮”出自宋代范浚的《春望二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tiào tīng bù zhī mù,诗句平仄:仄平仄平仄。
出处: 《春望二首》
内容:
眺听不知暮,徘徊聊复吟。
归云迷近谷,去鸟度前林。
长日凭高目,伤春望远心。
边方杀气在,天北惨沉阴。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范浚
诗人介绍: 范浚(1102-1150),字茂名(一作茂明),婺州兰溪(金华兰溪)香溪镇人,世称“香溪先生”。绍兴中,举贤良方正。以秦桧当政,辞不赴。闭门讲学,笃志研求,学者称香溪先生。浚著有《香溪集》二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翻译:

《春望二首》是宋代诗人范浚的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春望二首》

眺听不知暮,徘徊聊复吟。
归云迷近谷,去鸟度前林。
长日凭高目,伤春望远心。
边方杀气在,天北惨沉阴。

译文:
远眺听不到暮色,徘徊间只能吟咏。
归云迷失在近处的山谷,离去的鸟儿穿过前方的林木。
漫长的白昼仰望远方,伤害着远望春景的心。
边境上杀气弥漫,北方的天空阴沉凄凉。

诗意:
范浚的《春望二首》描绘了一个春天的景象,但表达了一种忧伤和疑虑之情。诗人在远眺的过程中,感叹时间匆匆,听不到傍晚的声音,只能漫步徘徊并吟咏以自慰。归云迷失在近处的山谷,离去的鸟儿穿过前方的林木,暗示着诗人在追寻春天的美景时,却感到迷茫和失落。他长时间仰望远方,但远望的心情却伤感,因为边境上充满了杀气,北方的天空也显得阴沉凄凉。这种景象与诗人内心的忧虑交相辉映,形成了对春景的痛苦思索。

赏析:
《春望二首》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融入了诗人自身的情感。诗人通过眺望和倾听的方式,将自己的内心感受与外在的景色相结合,传达出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担忧。通过描述归云迷失、离去的鸟儿和边境杀气的细节,诗人展现了对现实的观察和对社会动荡的忧虑。整首诗意境沉郁而深远,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范浚以简短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使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也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tiào tīng bù zhī mù, pái huái liáo fù yín.
眺听不知暮,徘徊聊复吟。
guī yún mí jìn gǔ, qù niǎo dù qián lín.
归云迷近谷,去鸟度前林。
cháng rì píng gāo mù, shāng chūn wàng yuǎn xīn.
长日凭高目,伤春望远心。
biān fāng shā qì zài, tiān běi cǎn chén yīn.
边方杀气在,天北惨沉阴。
韵脚: 拼音:tiào tīng bù zhī mù
平仄:仄平仄平仄
韵脚:(仄韵) 去声七遇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杋〈动〉 (形声。从月,兆声。本义古称夏历月底月亮在西方出现) 同本义 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杋。--《说文》 三月晦杋鲁卫分。--《汉书·五行志》 日杋月蚀,昼冥宵光。--《汉书·张敞传》。 又如杋杊(旧历月初月见于东方和月末月见于西方) 杋 〈形〉 快速;行疾 杋,疾也。--《广雅·释诂》 又如杋侧(日月疾缓合度。比喻行为规范) 眺tiào ⒈远看~望。 ⒉斜视。

:听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辛弃疾《西江月》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 听(聽)tīng ⒈用耳朵接受声音~录音。兼~则明。偏~则暗。 ⒉顺从,接受~话。~从。~指挥。言~计从。 ⒊随,任凭~便。~凭。~之任之。 ⒋治理,处理兼~万事(兼同时)。~政(旧指封建帝王处理政事)。 ⒌判决断狱~讼(狱、讼官司,诉讼)。 ⒍等候~回音。~候分派。 ⒎马口铁筒(英语tin的译音)。也用作量词两~汽油。三~饼干。 听yǐn 1.笑貌。 2.见"听听"。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 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喻老》 老妇不闻也。--《战国策·赵策》 被驱不异犬与鸡。--唐·杜甫《兵车行》 后遂不复至。--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不会;不大;不一定;不古(不古朴。意指社会风气衰落、败坏);不勾(不消;不够;不到);不才(没有才能。自称的谦词;不成才);不才之

:知 (会意。小篆字形,从口矢。段玉裁识敏,故出于口者疾如矢也。”意思是认识、知道的事物,可以脱口而出。本义知道) 同本义 知,识也。--《玉篇》 知汝远来应有意。--唐·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心徹为知。--《庄子·外物》 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史记·留侯世家》 不知何氏女。--《后汉书·列女传》 又 日知基所亡。 汝亦知射。--宋·欧阳修《归田录》 不知几千里。--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知其不可而为之。--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知不到(不知道);知风(知道情况 知zhī ⒈晓得,明了~晓。~道。~己~彼。 ⒉使知道通~。告~。 ⒊感觉,认识到~觉。 ⒋见识,学识,学问~识。求~。真~。 ⒌了解相~。〈引〉相亲新~。~己。~音。~心人。 ⒍主持,主管~县、~事(旧时指县长)。 ⒎〈古〉通"智"。聪明,智慧。 ⒏ ⒐ 知zhì 1.聪明;智慧。 2.姓。春秋时晋有知罃。

:暮 (形声。从日,莫声。古字作莫”,像太阳落到草丛中,表示天将晚。暮”为后起字。本义日落时,傍晚) 同本义 暮者,晚也。--《论衡·明雩》 朝三而暮四。--《庄子·齐物论》 恐美人之迟暮。--《楚辞·离骚》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乐府诗集·木兰诗》 今朝至,暮变。--《韩非子·难一》 至莫夜月光明。--宋·苏轼《石钟山记》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唐·杜甫《石壕吏》 又如暮天(傍晚的天空);暮雨(傍晚的雨);暮途(傍晚的路程);暮烟(傍晚的烟霭);暮暮(每天傍晚);暮鼓(鼓楼晚间报 暮mù ⒈傍晚,日落的时候~色。日~。 ⒉晚,末夜~。烈士~年,壮心不已。天寒岁~。 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