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鹑衣著更穿

"鹑衣著更穿"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4:37:29


简介: “鹑衣著更穿”出自宋代梅尧臣的《田家四时》,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chún yī zhe gèng chuān,诗句平仄:平平仄平。
出处: 《田家四时》
内容: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余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梅尧臣
诗人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翻译:

《田家四时》是一首宋代梅尧臣创作的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中文译文: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余年。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田园为背景,表达了农民在四季更替中的辛勤劳作和对岁月流转的感慨。

诗的开头,描绘了农事已经完成的景象,田地的事务已经处理完毕,一个年迈的农民站在家门前。这里的"野老"指代农村中的老人,他们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经历了岁月的洗礼。

接着,诗人以第一人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他拍打着自己的脖颈,仰望着飞翔的鸟儿,表达了对自由和远方的向往。通过这一形象描写,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农事劳作的疲惫和对自然的渴望,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深处对生活的思考。

随后,诗人谈及了备丁壮(指备齐了能干活的人),以及在这个阶段他所经历的苦煎。这里的"备丁壮"可能指的是农村家庭在农忙季节里准备好劳动力的状态,而"苦煎"则指农忙带来的辛劳与困扰。诗人通过这种描写,展现了农民在农忙季节里的辛苦和不易,以及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感慨。

最后两句诗意味深长,诗人以"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来总结自己的感受。"卒岁"意指一年接着一年,岁月匆匆流逝,令人难以忍受。"鹑衣著更穿"则指农民过着贫困朴素的生活,衣物破旧,却不得不穿上。这里的"鹑衣"指的是简陋的衣物,暗示了农民贫困的现状。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理解和同情。

整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他们在困苦中对自然、对生活的思考。通过对四时农事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岁月流转的感慨和对农民生活的关注。这首诗词以其深刻的情感和朴实的描写,展现了宋代田园诗的特点,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jīn zhāo tián shì bì, yě lǎo lì mén qián.
今朝田事毕,野老立门前。
fǔ jǐng wàng fēi niǎo, fù xuān huà yú nián.
拊颈望飞鸟,负暄话余年。
zì cóng bèi dīng zhuàng, jí cǐ cháng kǔ jiān.
自从备丁壮,及此常苦煎。
zú suì qǐ kān niàn, chún yī zhe gèng chuān.
卒岁岂堪念,鹑衣著更穿。
韵脚: 拼音:chún yī zhe gèng chuān
平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鹑 鹌鹑的简称 部为发红色的皮黄色,腹部呈白色 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鹑兮。--《诗·魏风·伐檀》 赤凤 星宿名。南方朱鸟七宿的总称 鹑 喻衣服破烂的 鹑 chún鹌鹑。 【鹑衣百结】衣裳好像鹌鹑的羽毛,补丁压补丁。形容衣服破烂不堪。 鹑chún ⒈ ⒉ 鹑tuán 1.即雕。

:衣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领口,两旁象袖筒,底下象两襟左右相覆,为上衣形。衣”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衣”的字与衣服有关。本义上衣) 同本义 衣,所以蔽体者也。上曰衣,下曰裳。--《说文》 一戎衣。--《书·武城》。传服也。” 薄澣我衣。--《诗·周南·葛覃》 东方未明,颠倒衣裳。--《诗·齐风·东方未明》 绿衣黄裳。--《诗·邶风·绿衣》 荀九家乾为衣。--《易·说卦》 夜披衣坐。--唐·李朝威《柳毅传》 披紫衣。 又如衣祛(衣袖);衣袖(衣服的袖子);衣裤(上衣与裤子) 服装 衣yī ⒈上衣。泛指衣服~裳。内~。~冠楚楚。 ⒉包在物体外面的胞~。糖~炮弹。 衣yì穿~轻裘。~羽绒服。

:著 (形声。从苃,者声。苃”长在地面上,表示显露。本义明显,显著;突出) 同本义 著,明也。--《小尔雅》 名著而男女有别。--《礼记·大传》 著不息者,天也。--《礼记·乐记》 宋人有酤酒者,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县帜甚高著。--《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王氏门强,汝兄弟尚幼,不欲使此声著。--《世说新语·仇隙》 此臣素著狂直于也。--《汉书·朱云传》 又如著海内(天下著名);昭著(明显);卓著(突出的好);著姓(有显著名声的家族;使姓氏显著);著号(著名;著称) 著 显现;显扬 其 著zhuó ⒈穿~衣戴帽。 ⒉接触,接触到,挨上~色。~墨。~地。附~。挨~。

:更 (形声。从攴,更”的小篆形是个形声字。丙声。 本义改变) 同本义 更,改也。--《说文》 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更爵洗。--《仪礼·大射仪》 更皮币。--《礼记·月令》 更姓改物。--《国语·周语》 应国之称号亦更矣。--《管子·侈靡》 国更立法以典民则祥。--《管子·任法》 更葬也。--《史记·晋世家》 景公欲更晏子之宅。--《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将军若能翻然改图,易迹更步,古人不难追,鄙士何足宰哉!--《三国志·吕凯传》 曲沃武公已即位三十七年矣,更号曰晋武公。--《史记 更gèng副词。 ①再,重,又 ~上一层楼。~进一步。 ②愈加,越发~加。~美好。~清楚。~受人尊敬。 更gēng ⒈改变,改动,调换~改。~动。~换。~正。变~。万象~新。 ⒉经历,经过~事。道必~匈奴中。 ⒊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深人静。夜半三~。

穿 :穿〈动〉 (会意。从牙,从穴。牙在穴中,表示穿通的意思。本义穿通,穿破) 同本义 穿,通也。--《说文》 何以穿我墉。--《诗·召南·行露》 何以穿我屋。 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三国志·诸葛亮传》 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司马光《资治通鉴》 又如穿墉(在墙上打洞);穿着鼻(受人摆布);穿穴(犹穿凿);穿空(犹穿孔);穿胸(胸前穿孔透背) 挖掘;开凿 通过、透过(空隙、空间等) 乱 穿 chuān ①破;透把鞋底都磨~了、望眼欲~。 ②通过(孔、隙、空地等)~针引线、从这里~过去就是电影院。 ③用绳线等通过物体把物品连贯起来把辣椒~起来晾干。 ④把衣物鞋袜等套在身上~衣戴帽。 【穿鼻草约】清朝钦差大臣琦善私自与英国代表签订的卖国条约草案。1841年1月20日,与英国代表义律在穿鼻会谈时订立。主要内容为中国割让香港,赔款600万银元,开 放广州为通商口岸等。清政府得知真相后,逮捕琦善,不承认此约。又作川鼻草约。 【穿鼻之战】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军队的抗英战斗。道光十九年(1839年)十一月三日,英军舰在穿鼻洋(在广州虎门口外)挑衅,清水师提督关天培率军反击,击伤英舰一艘 ,英军败走。 【穿甲弹】能射穿坦克、装甲车等外部钢板的炮弹和枪弹。 【穿山甲】哺乳动物。全身被角质鳞甲,爪锐利,穴居,吃蚂蚁等昆虫,能爬树和游泳。能消灭大量白蚁。鳞片入药,有通经、催乳、消肿等作用。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穿小鞋】比喻某些上级对跟自己意见不一致或对立的下级采取一种泄私愤、图报复的不正当的为难手段。 【穿凿附会】生搬硬套,胡乱解释。 【穿针引线】比喻从中搭桥撮合。 穿chuān ⒈透,破,揭开~透。~破。看~。揭~。 ⒉凿通,打通~孔。凿~。打~。 ⒊通过~针。~隧道。~过这条街。 ⒋贯串,贯通贯~古今。 ⒌交叉,插入~插。 ⒍着衣帽鞋袜~衣。~鞋。~戴。 ⒎ 穿chuàn 1.串通;暗中勾结。 2.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