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M 盟威凛凛寒

"盟威凛凛寒"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6:30:57


简介: “盟威凛凛寒”出自唐代徐铉的《步虚词五首》,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méng wēi lǐn lǐn hán,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
出处: 《步虚词五首》
内容:
三素霏霏远,盟威凛凛寒
火铃空灭没,星斗晓阑干。
佩响流虚殿,炉烟在醮坛。
萧寥不可极,参驾上云端。
朝代: 唐代
分类: 步虚词
诗人: 徐铉
诗人介绍: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翻译:

《步虚词五首》是唐代徐铉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的中文译文:
三素霏霏远,
盟威凛凛寒。
火铃空灭没,
星斗晓阑干。
佩响流虚殿,
炉烟在醮坛。
萧寥不可极,
参驾上云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虚幻而神秘的景象。诗人以象征性的语言和意象,表达了自己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诗中的景物和场景都具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给人以神奇和梦幻的印象。

赏析:
诗的开篇写道:“三素霏霏远”,描绘了一片遥远的空旷之地,这里的“三素”可以理解为指天空的颜色。接着描述“盟威凛凛寒”,表现出一种庄严而冷寂的氛围。整个场景透露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接着诗中写到“火铃空灭没,星斗晓阑干”,这里的“火铃”和“星斗”可以被理解为象征着神秘的力量和存在。诗人以极富想象力的描写方式,将火铃熄灭和星斗消失的景象表现出来,进一步增强了诗词的神秘感。

下一句“佩响流虚殿,炉烟在醮坛”,描绘了一种幽静的场景,似乎与某种仪式或祭祀有关。这里的“佩响”可以理解为佩剑的声音,而“炉烟”和“醮坛”则是在描述祭祀的场景。这样的描写使得整个诗词更加神秘而庄重。

最后两句“萧寥不可极,参驾上云端”,表达了诗人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诗中的“萧寥”意味着超越尘嚣的宁静,而“参驾上云端”则象征着进入神秘世界的意愿和决心。

总的来说,徐铉的《步虚词五首》通过神秘的意象和象征性的语言,创造了一个超脱尘世的幻境。诗词中的景物和场景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使读者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境界。同时,诗人对于超越尘世的追求和对于神秘世界的向往也贯穿于全诗,使得整首诗词充满了神秘和思索的意味。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sān sù fēi fēi yuǎn, méng wēi lǐn lǐn hán.
三素霏霏远,盟威凛凛寒。
huǒ líng kōng miè méi, xīng dǒu xiǎo lán gān.
火铃空灭没,星斗晓阑干。
pèi xiǎng liú xū diàn, lú yān zài jiào tán.
佩响流虚殿,炉烟在醮坛。
xiāo liáo bù kě jí, cān jià shàng yún duān.
萧寥不可极,参驾上云端。
韵脚: 拼音:méng wēi lǐn lǐn hán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盟 (会意。甲骨文字形,下面象个盘盂,中间放着牛耳。古代盟会要割牲歃血,主盟人手执牛耳,掘穴埋牲。本义在神前发誓结盟) 同本义 割牛耳盛朱盘,取其血歃于玉敦。--《说文》 盟,歃血誓也。--《三苍》 掌盟载之法。凡邦国有疑会同,则掌其盟约之载,及其礼仪,北面谓明神。--《周礼·司盟》 掌盟诅。--《周礼·诅祝》。注盟诅,主于要誓,大事曰盟,小事曰诅。” 约信曰誓,涖牲曰盟。--《礼记·曲礼》 再会而盟。--《左传·昭公十三年》 君子屡盟。--《诗·小雅·巧言》 为坛而盟。--《史记·陈涉世家 盟méng ⒈国与国或阶级与阶级的联合~国。工农联~。 ⒉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省下属的地区。 ⒊〈古〉在神前宣誓缔约。也指一般的誓约~约。 ⒋发誓,结拜的~个誓。~兄~弟。 盟mèng 1.见"盟津"。

:威 威力;威风 威,畏也。--《说文》 威也者,力也。--《吕氏春秋·荡兵》 有而可畏谓之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严大国之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秦王之威。 威天下不以兵革。--《孟子·公孙丑下》 威棱威乎邻国。--《汉书·李广传》 威振四海。--汉·贾谊《过秦论》 为敛威去。--《明史》 又如威风杀气(威风恶煞;盛气凌人);威弧(很有威力的弧矢);威折(以威力使之折服);威服(以威力慑服);威柄(威权,权力);威畏(以威势使之畏服);威约(威势为人制约);威凌 (以威势相欺凌);威绥(以威力使之安 威wēi ⒈尊严,声誉,名望~严。声~。权~。~望。 ⒉使人敬畏的力量或气势~力。~风。示~。~振四海。 ⒊凭借力量或势力~协。~慑,~逼。

:凛凛 (形声。从仌冰。禀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皉,寒也。从欠,?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又如凛冽(非钞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严肃而可敬畏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 凛(刢)lǐn ⒈寒冷~秋。~冽。 ⒉严厉,严肃正气~然。威风~ ~。 ⒊同"懔"。

:凛凛 (形声。从仌冰。禀声。本义剌骨的寒冷) 同本义 皉,寒也。从欠,? 其性为凛。--《素问·五运行大论》。注寒也。肾之性也。” 寒则凛冻。--《风俗通·究通》 凛凛寒风升。--潘岳《悼亡诗》 凛秋暑退,熙春寒往。--潘岳《闲居赋》 又如凛冽(非钞冷);凛栗(因寒冷而颤抖);凛秋(寒冷的秋天);凛气(寒气);凛寒(寒冷) 严肃而可敬畏 凛者,颜色惧貌。--《埤苍》 凛凛四百余兆之国民。--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又如凛凛敛敛(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 凛(刢)lǐn ⒈寒冷~秋。~冽。 ⒉严厉,严肃正气~然。威风~ ~。 ⒊同"懔"。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