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H 鹤驾三山近

"鹤驾三山近"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5:50:06


简介: “鹤驾三山近”出自宋代陆游的《赠隐者》, 诗句共5个字,诗句拼音为:hè jià sān shān jìn,诗句平仄:仄仄平平仄。
出处: 《赠隐者》
内容:
畴昔从君处,玄都太古坛。
月高旛影直,霜重佩声寒。
鹤驾三山近,壼天万里宽。
相逢初未省,但认切云冠。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陆游
诗人介绍: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翻译:

《赠隐者》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曾经从您那里离开,到达了玄都太古坛。
月亮高悬,旗帜的影子笔直,寒霜压住佩剑发出寒冷的声音。
鹤儿乘坐在三座山附近,天空宽广到万里。
初次相遇时未曾想到,只是认出了您那独特的云冠。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赞赏和敬意。诗人曾经离开隐士的身边,前往了玄都太古坛,但在那里他仍然感受到了隐士的存在。月亮高悬,旗帜的影子笔直,寒霜压住佩剑发出寒冷的声音,这些景象都让诗人想起了隐士。诗人描述了隐士鹤儿乘坐在三座山附近,天空宽广到万里,展现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境界。最后,诗人提到初次相遇时并未意识到隐士的身份,只是通过他独特的云冠才认出了他。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景物和隐喻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隐士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诗人通过描绘月亮高悬、旗帜影子笔直、寒霜佩剑的声音等景象,将隐士的形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突出了隐士超然物外的境界和高尚的品质。诗人在最后一句中提到初次相遇时并未认出隐士的身份,只是通过他独特的云冠才认出了他,这表达了诗人对隐士深入了解和赏识的意愿。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隐士的景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方式的向往和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óu xī cóng jūn chù, xuán dōu tài gǔ tán.
畴昔从君处,玄都太古坛。
yuè gāo fān yǐng zhí, shuāng zhòng pèi shēng hán.
月高旛影直,霜重佩声寒。
hè jià sān shān jìn, kǔn tiān wàn lǐ kuān.
鹤驾三山近,壼天万里宽。
xiāng féng chū wèi shěng, dàn rèn qiè yún guān.
相逢初未省,但认切云冠。
韵脚: 拼音:hè jià sān shān jìn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十二吻  (仄韵) 去声十三问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鹤 (形声。从鸟,隺声。本义鹤科各种类鸟的统称,皆为大型涉禽)同本义 ,羽毛更紧密,部分秃顶,嘴较钝并在近中央处有较大鼻孔,后趾向上抬起 鹤,似鹄长喙。--《广韵》 鹤鸣于九皋。--《诗·小雅·鹤鸣》 腾群鹤于瑶光。--《楚辞·刘向·九叹·远游》 又如鹤音(鹤鸣声);鹤侣(鹤的伴侣);鹤唳(鹤鸣);鹤胫(鹤的小腿);鹤语(鹤的叫声) 鹤 比喻白色 鹤hè鸟儿,要保护,禁止猎杀。它的头小,颈和脚细长,嘴长而直,翼大善飞,羽毛白色或灰色。常见的是白~,又叫"仙~"、"丹顶~"。羽毛白色,头顶红色,叫声高而清脆 。捕食鱼、虾等。

:驾 (形声。从马,加声。本义以轭加于马上) 同本义 驾,马在轭中。--《说文》 其乱至矣,不可以驾矣。--《吕氏春秋·贵因》 驾言兮焉求。--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又如驾御(驾驭。驾驶车马;引申为驱驶、控制) 把鞍加在马背上 一马驾一鞍,一女驾一男。--明·陈罴《跃鲤记》 骑;乘 驾,乘也。--《广雅》 鄐献子闻之,驾往救之。--《韩非子·难一》 又如驾士(导引皇帝坐车的人);驾龙(仙道乘龙飞行);驾跨(骑乘);驾鹤西游(死的婉称) 操纵;驾驶 晓驾炭车辗 驾jià ⒈把车或农具等套在牲口身上~车。~轻就熟(〈喻〉做很熟悉的事)。 ⒉操纵~驶。~往救之(驾车去救他)。~航天飞机。 ⒊〈古〉车辆~乘千余辆。又特指帝王的车~到。护~。也指帝王~崩(帝王死去)◇借用作敬词劳~。 ⒋ ①对人员的管理及使用。 ②掌握,控制知识越多,~驭的能力越强。 驾jiā 1.添加;增多。

:三〈数〉 (指事。本义数目。二加一的和) 同本义 三,天地人之道也。从三数。--《说文》 三,数名。--《广韵》 二与一为三。--《庄子·齐物论》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 王三赐命。--《易·师》。荀注三者阳德成也。” 结恨三泉。--《后汉书·袁绍传》。注三者数之小终。” 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易·需》 纪之以三。--《国语·周语下》 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 又如三叉(三歧的道路);三木(古时套在犯人颈、手、足上的刑具);三节(农历二月一日中和节、三月三上巳节、九 三sān ⒈数目字~个。~人行必有我师。 ⒉多次再~叮嘱。~番五次。~思而行。~令五申。~复斯言。 ⒊[三甲]〈古〉"殿试"中榜者(进士)的三个等级。宋朝太平兴国八年将殿试的中榜者,分为三等即"三甲"。一甲,赐"进士及第";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 出身"。每甲各取有若干名,统称进士。元、明、清,殿试的中榜者,一甲只取有三名,二甲、三甲则各取有若干名。一甲的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三sàn 1.多次;再三。

:山〈名〉 (象形。甲骨文和金文字形,象山峰并立的形状。山”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隆起部分) 同本义 山,土有石而高。--《说文》 山,土之聚也。--《国语·周语》 山人取之。--《左传·昭公四年》 夏后代山。--《礼记·明堂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子·汤问》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生于山阜,处于室堂。--《荀子·赋》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旅獒》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又如山霭(山上的云气);山灵( 山shān ⒈地面上高度大、坡度陡的隆起地貌高~。华~。 ⒉像山的~洪。冰~。~墙(房屋两头的墙)。 ⒊〈喻〉多,太多人~人海。 ⒋蚕簇蚕已上~。

:近 (形声。从辵,表示与行走有关,斤声。本义走近,接近) 同本义 近,附也。--《说文》 为其近于道也。--《礼记·祭义》 小大近丧。--《诗·大雅·荡》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史记·项羽本纪》 稍出近之。--唐·柳宗元《三戒》 近出前后。 稍近。 时敌军已近寨。--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又如逼近(靠近;接近);挨近;近傍(接近;靠近);近晚(傍晚);近火(靠近火) 引申追求,希求 为近利市三倍。--《易·说卦》 又如近名(追求名誉);近利(逐利) 逼近 近jìn ⒈近,跟"远"相对~在咫尺。~几年来。~在眉睫。 ⒉关系密切,亲密,接近亲~。~亲。~朱者赤。~墨者黑。 ⒊相似,差不多太~似。性相~。年~八旬。 ⒋浅近,简单言~旨远。语言俚~(俚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