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T 坛前竹浪云连屐

"坛前竹浪云连屐"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9:47:43


简介: “坛前竹浪云连屐”出自明代何白的《淮阳归兴四首》,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tán qián zhú làng yún lián jī,诗句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出处: 《淮阳归兴四首》
内容:
初阳古洞敞三扉,忆昨题诗坐翠微。
缑岭已骑孤鹤去,鼎湖无复一龙飞。
坛前竹浪云连屐,石上松涛雨湿衣。
翻架残书风策策,满庭黄叶旅人归。
朝代: 明代
分类:
诗人: 何白
诗人介绍: (?—1628)明浙江永嘉人,字无咎,号丹丘。幼为郡小吏,龙君御为郡司理,异其才,为加冠,集诸名士赋诗以醮之,为延誉海内,遂有盛名。归隐梅屿山中。工画山水竹石,能诗。著有《汲古阁集》。
翻译:

《淮阳归兴四首》是明代诗人何白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阳古洞敞三扉,
忆昨题诗坐翠微。
缑岭已骑孤鹤去,
鼎湖无复一龙飞。

坛前竹浪云连屐,
石上松涛雨湿衣。
翻架残书风策策,
满庭黄叶旅人归。

【译文】

初阳洞口开启三门,
我回忆起昨日坐在翠微山上题诗。
缑岭已经骑上孤鹤离去,
鼎湖中再也没有一条龙飞翔。

坛前竹林波浪翻涌,云雾缭绕,
石头上的松树发出潺潺松涛,雨水打湿了我的衣衫。
我翻阅着摆放在书架上的残旧书籍,风声呼呼作响,
满院子都是黄色的落叶,旅人归来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淮阳为背景,通过描绘景物和抒发感情,展现了诗人的归乡之情和对过去岁月的回忆。诗词以自然景观为线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

首先,诗人描述了初阳古洞,洞口敞开三扇门,展现了一种古朴、宽敞的氛围。接着,诗人回忆起昔日在翠微山上题诗的情景。这里的翠微山可能是诗人曾经居住或寻诗的地方,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恋。

然后,诗人提到了缑岭和鼎湖。缑岭是指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山脉,鼎湖则是指在湖北省荆州市境内的一片湖泊。诗人用缑岭已骑孤鹤去、鼎湖无复一龙飞的表达,抒发了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孤鹤和一条龙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物,通过这些象征物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故乡景物的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诗人描绘了坛前竹林、石头上的松树和满地的黄叶。竹林波浪云连屐,石上松涛雨湿衣,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乡自然环境的熟悉和深情。这些景物既是对故乡的写实描绘,也寄托了诗人对故乡的情感。

最后,诗人描述了翻架残书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同时,满庭黄叶和旅人归来则呈现出秋天的景象,象征着岁月的流转和人事的更替。

《淮阳归兴四首》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情。诗词中运用了自然景物的描绘和象征物的运用,既展示了对故乡环境的熟悉和深情,也抒发了对故乡变迁和岁月流转的感慨。整首诗词朴素而真挚,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使读者产生共鸣,感受到诗人对家乡和过去时光的深深眷恋。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chū yáng gǔ dòng chǎng sān fēi, yì zuó tí shī zuò cuì wēi.
初阳古洞敞三扉,忆昨题诗坐翠微。
gōu lǐng yǐ qí gū hè qù, dǐng hú wú fù yī lóng fēi.
缑岭已骑孤鹤去,鼎湖无复一龙飞。
tán qián zhú làng yún lián jī, shí shàng sōng tāo yǔ shī yī.
坛前竹浪云连屐,石上松涛雨湿衣。
fān jià cán shū fēng cè cè, mǎn tíng huáng yè lǚ rén guī.
翻架残书风策策,满庭黄叶旅人归。
韵脚: 拼音:tán qián zhú làng yún lián jī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韵脚:(仄韵) 入声十一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坛〈名〉 (形声。从土,亶声。本义土筑的高台,用于祭祀、会盟等) 同本义 坛,祭坛场也。--《说文》。除地曰场,曰墠,于墠筑土曰坛。坛无不墠,而墠有不坛。 为三坛同墠。--《书·金縢》。马注坛,土堂也。” 燔柴于泰坛祭天也。--《礼记·祭法》 庄公升坛。--《公羊传·庄公十六年》 为坛而盟。--《史记·陈涉世家》 如坛宇(高台的边际。譬喻规格、界限;祭祀的坛场);坛兆(坛场。兆,坛的界限);坛域(设坛的范围。引申为界域、范围);坛户(掌管坛场财物、负责祭奠物品的人);坛坎(供祭 祀用的土台和坑穴) 像坛之物 坛( ⒈ ⒉ ⒊壇、 ⒋壜、 ⒋罎、 ⒋罈)tán ⒈〈古〉用于盟誓、祭祀等的土筑高台或建筑物为~而盟。天~。登~拜将。 ⒉庭院中的土台花~。〈引〉庭院腐鼠在~。 ⒊指文艺、体育界或舆论阵地文~。球~。讲~。论~。 ⒋肚大口小的一种陶器酒~子。泡菜~。 坛dàn 1.平坦。 坛shàn 1.厅堂。 2.庭院。 3.通"墠"。清除土地。亦泛指清除。

:前〈动〉 (本义前进) 同本义 前,进也。--《广雅》 然而驱之不前,却之不止。--《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罗敷前致词。--《乐府诗集·陌上桑》 听妇前致词。--唐·杜甫《石壕吏》 狼不敢前。--《聊斋志异·狼三则》 驰而前。--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孔子下车而前。--《庄子》 又如前却(进退);前迈(前行,前进);前旌(仪仗中前行的旗帜) 引导 尸谡祝前。--《仪礼·特牲礼》。注犹导也。” 张若、謵朋前马。 前qián ⒈跟"后"相对 ①〈表〉方向,方位~方。~面。床~。高楼~。向~走。 ②〈表〉时间~天。~年。~些时候。史无~例。 ③〈表〉次序~排。~六名。 ⒉行进~进。勇往直~。 ⒊ ⒋ ⒌ ⒍ ①前面的路程。〈喻〉未来的境遇、成就展望~程,灿烂辉煌。 ②旧时指读书或官吏企图求取的功名职位。 ⒎ 前jiǎn 1.浅黑色。参见"前樊"。 2.消灭。

:竹 (象形。小篆字形,象竹茎与下垂的叶片。竹”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竹”的字大部分是乐器、竹器和记载文字的东西。本义竹子) 同本义 竹,冬生草也。象形。--《说文》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柳宗元《小石潭记》 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世说新语·政事》 又如竹笋汤(竹板子);竹夫人(中空、有孔的竹编床上用品);竹撞(竹编提盒);竹箨(竹笋的皮;笋衣);竹笥(竹箱);竹蓖(竹棍。一端劈开的篾条,用于打人的一种刑具);竹笆(竹 篱);竹皮 竹zhú ⒈多年生常绿植物。竿多节,节间一般中空。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慈~、毛~、淡~、苦~子等。竿可造纸、供建筑、制器具等。 ⒉称箫管类的乐器~笛。~箫。 ⒊ ⒋ ①史册,书籍。 ②竹简和绢帛(〈古〉刻写材料)著之~帛。

:浪〈名〉 波浪,水因风吹、石激而形成的涌动 风起浪涌。--《世说新语·雅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温泉毖涌而自浪。--左思《魏都赋》 又如风浪(水面上的风和波浪);激浪(汹涌急剧的波浪);浪波(浪头。波浪);浪淘淘(波浪翻滚的样子) 像波浪起伏的样子 浪 〈动〉 逛,无事到处遛 勾引,劝…发生性关系 浪làng ⒈大波波~。乘风破~。 ⒉像波浪的声~。麦~滚滚。 ⒊放纵~游。反对~费。 浪láng 1.流貌。引申为流逝。 2.古水名。即沧浪水。参见"沧浪"。 3.清水。参见"沧浪"。 4.见"浪汗"。 5.见"浪抗"。

:云 (象形。《说文》古文字形。象云回转形。雲”为会意字,从雨,从云。本义云彩。这个意义后作雲”) 同本义 大气中的水蒸气,凝聚而成小水滴或水粒,或与雨共存时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做云 雲,山川气也。--《说文》 地气上为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有其状若悬於而赤,其名曰云。--《吕氏春秋·明理》 云集响应。--汉·贾谊《过秦论》 云归而岩穴瞑。--宋·欧阳修《醉翁亭记》 又如云瞑(古乐器名);云根(山石。古人认为云是从山石中产生的,故称);云?(传说中的云车);云狐(用脑门和股两处的狐皮拼成云形花 云(雲)yún ⒈水蒸气上升遇冷凝集成水滴或冰晶,成团的在空中飘缸~。乌~。〈喻〉众多~集。 ⒉ ⒊说人~亦~。不知所~。 ⒋文言助词(无义)~何难吁矣。日~暮矣。盖记时也~。 ⒌有其~益乎? ⒍ ⒎ ①银河。也叫"天河"。 ②高空。

:连 (会意。从辵,从车。本义人拉的车) 同本义 遙,负车也。--《说文》。段注连即古文輦也。 连车组輓。--《周礼·故书巾车》 与其輂连。--《周礼·乡师》 行服连轺辇者。--《管者·海王》 民相连而从之。--《庄子·让王》。郑君、房君、司马君皆云读为辇。” 姻亲关系 又如连亲(连姻);连昏(连婚。本有姻亲关系而又结亲。即 连lián ⒈连接,相接~年丰收。两岸~山。〈引〉连续~夜(夜间不休息)工作。烽火~三月。 ⒉联合外~友邦。 ⒊带,加上~说带拉。~根拔掉。~他俩总共四人。 ⒋就是,即使(常跟"都"、"也"连用)~几分钱的使用,她都要精打细算。~一个字也得弄明白。 ⒌军队编制单位,是"营"的下一级,"排"的上一级。 ⒍ ⒎ ⒏ ⒐ 连liǎn 1.艰难。 连làn 1.见"连石"。

:屐 (形声。从履(鞋子)省,支声。本义木屐,一种笨重的木底鞋) 同本义 木屐也。--《三苍》 以屐,为服。--《庄子·天下》。李注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践泥。 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庄子·异苑》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蹑屐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屐子(木鞋);屐齿(屐底的齿);屐声(脚步声);屐履间(履屐间);屐响(木屐的响声) 泛指鞋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辛弃疾《满江红》 又如草屐;屐履;锦屐 屐jī木头鞋平底木~。泛指鞋草~。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