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崤陵路静寒无雨

"崤陵路静寒无雨"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7 10:51:51


简介: “崤陵路静寒无雨”出自唐代刘禹锡的《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xiáo líng lù jìng hán wú yǔ,诗句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出处: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
内容:
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刘禹锡
诗人介绍: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翻译:

《同乐天送河南冯尹学士》是唐代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可怜五马风流地,
暂辍金貂侍从才。
阁上掩书刘向去,
门前修刺孔融来。
崤陵路静寒无雨,
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
先于城外百花开。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刘禹锡与乐天(诗人李白的字)共同送别河南冯尹学士的情景。诗中描写了一系列景物和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对自然景色的感叹,以及对城中花朵的羡慕。

赏析:
这首诗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感叹人事变迁为主题,运用了对比和意象的手法。

首先,诗中提到了"五马风流地",形象地描绘了当时繁华热闹的场景。这里的"五马"指的是五匹良马,象征着高贵典雅的气质。作者感叹这个地方的风景如此美好,但自己却要暂别这里。

接下来,诗中出现了刘向和孔融的名字。刘向是东汉时期的文学家,孔融是东汉末年的名士。他们的名字被用来象征文化和智慧。作者通过掩书和修刺的动作,表达了对过去文化智慧的敬仰和追思。

然后,诗中转到自然景色的描写。"崤陵路静寒无雨"描绘了路上的宁静和寒冷,而"洛水桥长昼起雷"则展示了大自然的骤变。这里的雷声象征着不可控制的力量,也可以理解为作者内心的动荡和离别的悲伤。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府中花朵的羡慕之情。他说"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表明府中的花朵比城外的花更早开放、更美丽动人。这里的花朵象征着幸福和繁荣,作者通过这样的比喻来表达对友人的祝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色和人事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对比手法也增强了诗词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kě lián wǔ mǎ fēng liú dì, zàn chuò jīn diāo shì cóng cái.
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
gé shàng yǎn shū liú xiàng qù,
阁上掩书刘向去,
mén qián xiū cì kǒng róng lái.
门前修刺孔融来。
xiáo líng lù jìng hán wú yǔ, luò shuǐ qiáo zhǎng zhòu qǐ léi.
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
gòng xiàn fǔ zhōng táng dì hǎo, xiān yú chéng wài bǎi huā kāi.
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
韵脚: 拼音:xiáo líng lù jìng hán wú yǔ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崤 山名 崤,晋要塞也。--《玉篇》 又如崤函(函谷关。其东端为崤山,故称) 崤xiáo崤山,也叫"崤陵"。在河南省。

:陵〈名〉 (形声。从阜,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夌声。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陵,大阜也。--说文》 如山如阜,如冈如陵。--《诗·小雅·天保》 殽有二陵焉。--《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陵阜陆墐。--《国语·齐语》 鸿渐于陵。--《易·渐卦》 古陵蔚起。--《聊斋志异·促织》 又 循陵而走。 又如陵谷(山岭和深谷);陵谷变迁(高山深谷变换位置。比喻世事变化);陵丘(后高前低平的大丘);陵居(居住在高陵地区);陵隰(山陵和低湿之地);陵阿(山陵);陵衍(高而广的 丘陵地) 引申指帝王陵墓 乐游原上望 陵líng ⒈大土山丘~。〈引〉坟墓中山~。十三~。 ⒉升,登~重山。 ⒊乘,凌驾勇气~云。 ⒋侵犯,欺侮。 ⒌严峻,严密。 ⒍ ⒎ ⒏ ⒐ ①纲纪废弛。 ②衰落。

:路〈名〉 (形声。从足,各声。本义道路) 同本义 路,道也。--《说文》 路,途也。--《尔雅》 百夫有洫,洫上有途,千户有浍,浍上有道,万夫有川,川上有路。--《周礼·地官》。注途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遵彼大路兮。--《诗·郑风·遵大路》 艮为径路。--《易·说卦》 遂迷,不复得路。--陶潜《桃花源记》 又如路奠(出殡时,亲友在灵柩经过的路上设供桌祭奠);路赆(友人相赠的路费);路引(行路的通行凭证);路歧(路歧人。宋元时对沿街卖艺人的俗称;贫贱的 路lù ⒈道,来往的通道~途。~径。道~。铁~。〈引〉路程八千里~。 ⒉方向,条理,途径出~。思~。活~。忠谏之~。 ⒊方面,地区几~进攻。东~货物。 ⒋种类头~货。大~货。三~货。 ⒌〈古〉车筚~(柴车)。 ⒍宋、元时代行政区域名称。宋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省";元代的"路"相当于现代的"地区"。 路luò 1.通"落"。以绳周绕。 2.通"乐"。 3.见"路人"。

:静 (形声。从青,争声。本义彩色分布适当) 安静;宁静 静言思之。--《诗·邶风·柏舟》 宵静女德,以伏蛊慝。--《国语·晋语》 本朝不静。--《吕氏春秋·音律》 静乃明几。--《吕氏春秋·审分》 莫不静好。--《诗·郑风·女曰鸡鸣》 清和肃穆,莫不静畅。--晋·支遁《八关斋会诗序》 又如静雅(安静);静鞭(帝王仪仗的一种,鞭形,振之作响,令人肃静。也叫鸣鞭”);静办处(安静的地方) 静止,物体不运动(跟动”相反) 怒则动,动则手足不静。--《淮南子·本经》 树欲静 静jìng ⒈停止的,跟"动"相对~止。树欲~而风不止。 ⒉没有声响安~。平~。清~。寂~。~悄悄。 ⒊安详平心~气。 ⒋〈古〉通"净"。清洁。 ⒌

:寒〈形〉 (会意。金文外面是宀”,即房屋;中间是人”;人的左右两边是四个草”,表示很多;下面两横表示冰”‘冷是一种感觉,人们虽能感觉到,但是却看不见。于是古人就 采用上述四个形体来创造这个字,人踡曲在室内,以草避寒,表示天气很冷。本义冷,寒冷) 同本义 寒,冻也。--《说文》 凉是冷之始,寒是冷之极。--《列子·汤问》注 乾为寒。--《易·说卦》 若不可寻也,亦可寒也。--《左传·哀公十二年》 以享司寒。--《左传·昭公四年》 北方曰寒风。--《吕氏春秋·有始》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 寒hán ⒈冷,凉~冷。数九~天。防~大衣。 ⒉贫困贫~,清~。旧时谦词~门。~舍。 ⒊中医学指体外的一种致病因素~邪。风~。 ⒋ ⒌ ⒍ ⒎ ⒏ ①丑陋,难看。 ②丢脸真~碜。 ⒐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无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 无(無)wú ⒈没有,跟"有"相对~粮~钱。~穷~尽。 ⒉不~仿说出。 ⒊不分,不论,不外~分。~论,地~四方。民~异国。事~大小。~非如此。 ⒋通"毋"。不,不要~往。 ⒌ 无mó 1.见"南无"。

:雨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杜甫《秋述》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譬喻密集 譬喻离散 风 雨yǔ从云层降落到地面的水滴。它是水蒸气上升到天空,遇冷凝集成云,聚集成大水点而下落下~。〈喻〉密集降落而像雨点的枪林弹~。 雨yù从天上落下~雹。~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