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L 洛阳泉石今谁主

"洛阳泉石今谁主"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9 15:49:56


简介: “洛阳泉石今谁主”出自宋代苏轼的《同前》,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luò yáng quán shí jīn shuí zhǔ,诗句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出处: 《同前》
内容:
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
(石中似有海兽形状。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
朝代: 宋代
分类:
诗人: 苏轼
诗人介绍: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翻译:

《同前》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我写下三章乞求越州,想要去看万壑交流之美。但让造物主开辟山脉的骨架,已经见证了天吴涌动浪头(石中似乎有海兽的形状)。尽管脚踏道路、挖掘池塘也能达到一定效果,但要使玉川弯曲成收敛之势却很难。洛阳的泉石现在由谁主宰,不要学痴人李白和牛郎一样。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苏轼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苏轼借助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景,并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力量和造化的敬畏。

赏析:
1. 诗词开篇,苏轼希望得到越州的机会,以便亲身去探寻大自然的美妙。这里的越州可以理解为一个蕴含着山川湖泊的地方,寓意着苏轼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2. 接着,苏轼用"造物开山骨"来形容大自然的力量和造物主的智慧。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使人们意识到自然的伟大和无穷的能量。
3. "已见天吴出浪头"这句话表达了苏轼在某个地方看到了天吴(指长江)的波浪翻腾。这里的“石中似有海兽形状”指的是苏轼在一块石头上看到了海兽的形状,这种描写使诗词更加生动形象。
4.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苏轼通过比较道路上的凿池和玉川的曲折,暗示了人类对自然的改造和控制的局限性。尽管人们可以通过努力凿池塘来改变环境,但是要使玉川像收敛一样弯曲却很难,这里的玉川可以理解为自然的河流或水道。
5. 最后两句"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表达了苏轼对人类的警示。洛阳泉石指的是洛阳的名胜景点泉石山,苏轼直言不讳地提到了洛阳泉石今谁主,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控制权已经不再属于洛阳。而“莫学痴人李与牛”则是指不要像李白和牛郎一样,盲目地追求与自然的融合,而是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景仰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保护自然的主张。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隐喻的运用,苏轼表达了他对自然壮丽景观的渴望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这首诗词既展示了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造物主智慧的赞颂,又警示人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资源,并避免过度干预自然的行为。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wǒ qǐng sān zhāng qǐ yuè zhōu, yù xún wàn hè kàn jiāo liú.
我顷三章乞越州,欲寻万壑看交流。
qiě píng zào wù kāi shān gǔ, yǐ jiàn tiān wú chū làng tou.
且凭造物开山骨,已见天吴出浪头。
shí zhōng shì yǒu hǎi shòu xíng zhuàng.
(石中似有海兽形状。
lǚ dào záo chí suī kě zhì, yù chuān juǎn dì ruò wéi shōu.
)履道凿池虽可致,玉川卷地若为收。
luò yáng quán shí jīn shuí zhǔ, mò xué chī rén lǐ yǔ niú.
洛阳泉石今谁主,莫学痴人李与牛。
韵脚: 拼音:luò yáng quán shí jīn shuí zhǔ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七麌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洛〈名〉 (形声。从水,各声。本义水名。指洛水) 同本义 洛,洛水,出左冯翊归德北夷界中,东南入渭。--《说文》 北洛河。发源于陕西省定边县,东南流经志丹、洛川、蒲城等县 洛河发源于陕西省雒南县华山东麓。本作雒”。如洛神(洛水女神洛嫔);洛浦(洛水之滨。传说这里是洛神出没处) 洛阳的简称 洛luò ⒈洛河,在陕西省。 ⒉洛水〈古〉作"雒"。源出陕西省洛南,向东流经河南省入黄河。 ⒊洛阳市,在河南省。

:阳 (形声。从阜,? 同本义 阳,高明也。--《说文》 山南为阳,水北为阳。--《谷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山东曰朝阳,山西曰夕阳。--《尔雅》 利刊阳木而火之。--《周礼·柞氏》。注生于山南为阳木。” 河阳之北。--《列子·汤问》 华山之阳。--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阳谷皆入汶。--清·姚鼐《登泰山记》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 又如衡阳(在衡山之南),洛阳(在洛河之北);阳陆(山之南);阳濒(水之北岸);阳林(生在山南的林木);阳木(山南之木 阳(陽)yáng ⒈跟"阴"相对。〈古〉我国哲学家把一切事物概括为"阴阳"两个对立统一的范畴火为~,水为阴。背为~,胸为阴。胸为~,腹为阴。 ⒉指太阳~光。向~花。 ⒊明亮,温暖多~。 ⒋凸出的,外露的~文。~沟。~奉阴违。 ⒌带正电的~电。~极。 ⒍山的南面,水的北面衡~(地名。在湖南省衡山之南)。洛~市(在河南省洛水之北)。 ⒎迷信者所谓"属于活人与人世"的~寿。~间。 ⒏男性生殖器~物。 ⒐ ①显露出来的化验~性。 ②雄性,男性的。 ⒑〈古〉通"佯"。假装。

:泉〈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水从山崖泉穴中流出的样子。本义泉水) 同本义 泉,人原也。象水流出成川形。字亦作洤。--《说文》 如彼泉流。--《诗·小雅·小昮》 泉之竭矣。--《诗·大雅·召昮》。传泉水从中以益者也。” 泉涓涓而始流。--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酿泉为酒。--宋·欧阳修《醉翁事记》 泉香而酒洌。 泉而茗者。--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有泉可汲。--明·顾炎武《复庵记》 又如温泉;矿泉;清泉;泉根(泉源);泉脉(地下伏流的泉水);泉涌(泉川喷涌);泉鱼(渊鱼);泉绅(从高山上飞泻下来的泉 泉quán ⒈从地下涌出来的水~水。温~。甘~。喷~。 ⒉水源~源。源~。 ⒊〈古〉一种钱币名~币。

:石 dan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白居易《官牛》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石 shi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 石shí ⒈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头。矿~。岩~。 ⒉指石刻金~。碑~。 ⒊使用石头制成的~针。~砚。~磨。 ⒋〈古〉作武器用的石块矢~。 ⒌〈古〉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 ⒍〈古〉容量单位。十斗为一~。 石dàn 1.岩石;石头。构成地壳的矿物硬块。 2.指陨石。 3.指磨刀石。引申为磨平。 4.乐器名。指石磬。古代八音之一。 5.指碑碣。 6.指矿物类药物。 7.指道教 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8.指砭石。古时治病用的石针。 9.引申为针砭,用石针治病。 10.结石的省称。 11.坚固;坚硬。 12.形容声音重浊﹑不响亮。 13.投掷 。 14.通"硕"。大。参见"石师"﹑"石画"等。 15.古地名。 16.古西域国名。 17.量词。(今读dàn)。计算容量的单位。十斗为一石。 18.量词。(今读dàn)。计算重量 的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19.量词。(今读dàn)。官俸的计量单位。秦汉以为官位的品级,如万石﹑二千石等。 20.量词。(今读dàn)。计算弓弩强度的单位。 21.量 词。(今读dàn)。方言。计算农田亩分的单位。 22.姓。

:今 (会意。从佶亼。本义现在) 同本义 今,是时也。--《说文》 今,时辞也。--《苍颉篇》 迨其今兮。--《诗·召南·摽有梅》 于今三年。--《诗·豳风·东山》 吾今召君矣。--《史记·汲郑传》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战国策·燕策》 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今其室十无一焉。--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今之高爵显位。--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今年四月。(指清朝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即戊戌年。四月,旧历。公历是六月。)--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今 今jīn现在,现代,跟"古"相对~时。~日。~年。从~天起。古为~用。~昔对比。~非昔比。

:谁 (形声。从言,隹声。金文字形,象鸟在叫。①基本义什么人。《左传·隐公元年》其谁曰不然?”②什么。《说文》何也。”) 哪个人或哪些人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又如那是谁;站在门口的人是谁;这个单位谁当政;你把书给了谁?谁承望(谁想到);谁家子(谁,何人);谁子(谁氏,何人);谁当(谁人,何人) 某人 每个人 表示疑问。指事物,相当于什么” 谁shéi(又读shuí)代词。 ⒈疑问代词。什么人~在说话? ⒉任何人这件事~都能做。

:主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主”是炷”的本字。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本义灯心) 同本义 主,镫中火主也。--《说文》 君主 惟天生民有欲,无主乃乱。--《书·仲虺之诰》 今世之主。--《吕氏春秋·察今》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唐·温庭筠《经五丈原》 畔主背亲。 又 欲斗两主。 共事之主。--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又如主驾(君主的车驾);主道(君主治国之 主zhǔ ⒈最重要的,最基本的,事物的根本~力。~食。~流。~题。~要矛盾。预防为~。 ⒉掌管,负重要责任的~管。~持。~宰。~办。~编。 ⒊君,国君君~。一国之~。兵强而~尊。 ⒋皇帝的女儿公~。帝令~坐。  ⒌〈古〉占有奴隶或雇佣仆役的人奴隶~。庄园~。 ⒍预示早霞~雨。晚霞~晴。 ⒎认为,定见,办法,决定~张。~见。~战∶~意。婚姻自~。 ⒏伊斯兰教指真主,基督教称上帝。 ⒐主人。 ①财物所有者或掌握权力的人物归原~。人民当家作~。 ②当事人货~。失~。买~。 ③接待宾客的人,跟"宾"、"客"相对~客。宾~。东道~。 ⒑ ⒒ ⒓ ⒔ ①属于自我意识方面的人的意识属于~观,物质世界属于客观。 ②属于自身方面的~观努力不够。 ③个人偏见,不从实际出发他这话太~观。 ⒕ ⒖ ①对客观世界以及学术、文艺等问题所持有的系统的理论和主张唯物~义。达尔文~义。 ②一定的社会制度资本~义。社会~义。 ③思想作风反对自由~义。 ⒗ ⒘ ①开会时的主持人。 ②某些国家、国家机关、党派、团体等的领导人工会~席。 ⒙ 主zhù 1.灌。 2.量词。用于钱财或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