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吧首页 查名句 * 骢马劝君皆卸却

"骢马劝君皆卸却"的意思及出处来源翻译赏析

更新时间:2024-05-16 02:27:01


简介: “骢马劝君皆卸却”出自唐代岑参的《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诗句共7个字,诗句拼音为:cōng mǎ quàn jūn jiē xiè què,诗句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出处: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
内容:
百尺红亭对万峰,平明相送到斋钟。
骢马劝君皆卸却,使君家酝旧来浓。
朝代: 唐代
分类:
诗人: 岑参
诗人介绍: 岑参(718年?-769年?),荆州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或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唐代诗人,与高适并称“高岑”。天宝三载(744年),岑参进士及第,守选三年后获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后两次从军边塞,先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后在天宝末年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幕府判官。唐代宗时,岑参曾任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故世称“岑嘉州”。约大历四年(769年)秋冬之际,岑参卒于成都,享年约五十二岁(51周岁)。文学创作方面,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对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异域的文化风俗有亲切的感受,边塞诗尤多佳作。
翻译:

《虢州西山亭子送范端公(得浓字)》是唐代诗人岑参创作的一首诗。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百尺高的红色亭子矗立在万峰之间,
清晨,我与范端公一同送别,直到斋戒的钟声。
高贵的骢马都被要求卸下鞍辔,
让使君品尝家中酝酿已久的浓酒。

诗意:
这首诗以虢州西山亭子为背景,描绘了岑参与范端公一同送别的情景。通过对景物、人物和情感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友情、离别和深情的情感。

赏析:
1. 自然景观描写:诗人以“百尺红亭”和“万峰”勾勒出虢州西山的壮美景色,给读者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红亭高耸,万峰环绕,展现出山水之间的壮阔气势。

2. 友情与离别:诗中的主人公范端公即将离开,诗人岑参相伴送别。这种友情和离别的情感在整首诗中贯穿始终,凸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深厚情感和相互依存。

3. 骢马意象:诗中的“骢马”象征着范端公身份的高贵,而“卸却”鞍辔则体现了离开官场、安享清福的意愿。这也是一种离情别绪的象征。

4. 酒与情感:最后两句“使君家酝旧来浓”直接点明了主人公使君家中的浓酒,它不仅是实际的款待,更暗示了长久以来的情感积淀。浓酒折射出使君深情厚意,也是表达离别之时内心的情感寄托。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情感和象征意象的巧妙融合,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离情别绪和情感交融。作者巧妙地通过景物和情感的交织,传达了深情厚意,表达了友情与离别的主题,使这首诗充满了浓郁的人情味和山水意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读音: bǎi chǐ hóng tíng duì wàn fēng, píng míng xiāng sòng dào zhāi zhōng.
百尺红亭对万峰,平明相送到斋钟。
cōng mǎ quàn jūn jiē xiè què, shǐ jūn jiā yùn jiù lái nóng.
骢马劝君皆卸却,使君家酝旧来浓。
韵脚: 拼音:cōng mǎ quàn jūn jiē xiè què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仄韵) 入声十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释意: :骢 青白杂毛的马。今名菊花青马 骢,马青白杂毛也。从马,悤声。--《说文》 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又如骢马(青毛与白毛相间,淡青色的马) 泛指马 闻道乘骢发,沙边待至今。--杜甫诗 骢cōng青白足的马。

:马 (象形。早期金文字形,象马眼、马鬃、马尾之形。马”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家畜名) 单蹄食草大型哺乳动物 非固定特征(如体型较大,蹄子较大,颈稍呈弓形,头小,耳短)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 又如马伯乐(相马的人);马首(属马的人);马牌子(官府养马的伕役,他们身上都挂有腰牌作凭证);马曹(官署名。专门管马);马圈(养马的地方);马祭(祭祀马神);马绊(系马用 的绳子);马褐(马 马(駌)mǎ ⒈家畜。耳小直立,面长,颈上缘有鬃,尾巴有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等。皮可制革。 ⒉通"码"筹~。 ⒊同类中比较大的~蜂(比蜜蜂大)。~勺(大勺)。 ⒋ ⒌ ⒍ ⒎ ⒏ ⒐ ⒑[马到成功]战马一到就胜利了。形容迅速地取得胜利。

:劝 (形声。从力,雚声。简化字中又”仅是一个符号。本义勉励) 同本义 劝,勉也。--《说文》 劝防之事。--《周礼·丧祝》。司农注劝防引柩也。” 则楚之应之也,必劝。--《战国策·秦策》。注进也”。 子文无后,何以劝善?--《左传·宣公四年》 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左传·成公二年》 昔尧治天下,不赏而民劝。--《庄子·天地》 各劝其业。--《史记·货殖列传》 太公劝其女功。 所以劝之。--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 又如劝进(劝勉,策进);劝蚕(勉励种桑养蚕);劝戒(劝勉警戒 劝(勸)quàn ⒈讲明事理,使人听从~说。~解。~告。~阻。 ⒉勉励,奖励~勉。

:君 (会意。从尹,从口。尹”,表示治事;从口”,表示发布命令∠起来的意思是发号施令,治理国家。本义君主,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古代大夫以上据有土地的各级统治者的通称 君,尊也。--《说文》 赏庆刑威曰君。--《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君也者,掌令者也。--《春秋繁露》 君者,治辨之主也。--《荀子·礼论》 君帝清问下民。--《书·吕刑》 克长克君。--《诗·大雅·皇矣》 二十余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思得明君。--《三国志·诸葛亮传》 则忧其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身 君jūn ⒈〈古〉指帝王,诸侯~主。国~。 ⒉封建时代的一种封号春申~。长安~。 ⒊敬词李~。诸~。 ⒋

:皆〈副〉 (会意。从比,从白。从比”,有并”的意思。本义都,全) 同本义 皆,俱词也。--《说文》 百堵皆兴。 皆死皆殡。--《左传·哀公十一年》 予及汝皆亡。--《书·汤誓》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战国策·齐策》 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左传·隐公元年》 皆以美于徐公。--《战国策·齐策》 皆自于人欤。--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 所在皆是。--宋·苏轼《石钟山记》 皆托忠烈之名。--清·全祖望《梅花岭记》 环村居者皆猎户。--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吾村十 皆jiē全,都,俱,同尽人~知。全民~兵。放之四海而~准。桃、李、杏~是水果。

:卸 (会意。从卩,从止,从午。卩,像人形;止,息止;午,指马∠起来表示停车解马。本义解马卸车) 同本义 卸,舍车解马也。--《说文》 卸,卸马去鞍。--《广韵》 空烦卸马鞍。--杜甫《携酒高亦同过用寒字》 又如卸车;卸鞍 解除;解下。亦指褪下;脱下 你快卸了装束,归顺天恩。--《西游记》 功高马卸黄金甲。--唐·黄滔《李相公》 又如卸剥(脱);卸头(妇女卸去头上的装饰);卸除(解除,拆除) 折下;取下 交卸;推卸 卸xiè ⒈将东西搬下来或去掉~车。~货。丢盔~甲。 ⒉解除~妆。~任。推~。

:却 (形声。本作却”,俗字作却”。从卩,谷声。卩,象人下跪的样子,即腿骨节屈曲的样子。从卩”与脚的活动有关。本义退) 同本义 却,节欲也。--《说文》。按退也”。 却行仄行。--《考工记·梓人》 吾行却曲。--《庄子·人间世》 怒战栗而却。--《战国策·秦策》 却下而载之。--《仪礼·既夕礼》 却骐骥以转运兮。--《楚辞·愍命》 北救赵而却秦。--《史记·魏公子列传》 已却秦存赵。 持璧却立。--《史记·廉颇蔺相列传》 曳笏却立。--唐·柳宗元《柳河东集》 又如退 却(卻)què ⒈退退~。望而~步。 ⒉推辞,谢绝,不接受推~。谢~。~而不受。 ⒊去,掉冷~。忘~。失~。 ⒋副词。还,且,倒~话巴山夜雨时。大家都去,他~不去。 却xì 1.空隙;间隙。 2.嫌隙;隔阂。